党校科研对教学的基础性作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4
/ 3

党校科研对教学的基础性作用研究

吴丹丹

江苏省淮安市市委党校

摘要:党校姓“党”,这就决定了党校的教学科研必须紧紧围绕党性教育以及党和国家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能否处理好党校科研、教学二者的关系,实现党校科研对教学的基础性作用,直接关系到党校办学宗旨以及党的事业的发展。当前,许多党校存在的问题是科研难以对教学发挥基础性作用。本课题将深入探讨党校科研工作的内涵和重要性,阐述党校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党校科研工作现行机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加强党校科研基础作用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党校;科研;基础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党校要发挥自己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科优势,认真研究、宣传、阐述党的思想理论,加强党的基本理论研究。”他用很大篇幅阐述了党校的科研工作,既讲原则和方向,也提要求、出题目,为做好科研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这既是对党校科研的职能定位,也是对党校教育的职能定位。党校姓“党”,这就决定了党校的教学科研必须紧紧围绕党性教育以及党和国家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党校的教育工作,教学是中心,科研是基础,能否处理好党校科研、教学二者的关系,实现党校科研对教学的基础性作用,直接关系到党校办学宗旨以及党的事业的发展。

一、党校科研工作的内涵和重要性

干部培训是党校的中心工作,搞好专题研究开发、强化宣传阐释,是做好干部教育培训,提高教育培训时代性针对性有效性的必由之路,是党校科研的重要任务。加强理论武装,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是党员干部补钙壮骨、固本培元的基础工程。

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科研是党校教育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校科研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党校教学质量乃至党校地位的高低。当前,许多党校存在的问题是教学专题仅仅是呈现于课堂上,而科研课题则在课堂之外,科研成果进课堂的机会少之又少。学员到党校学习就是要消除疑虑、解除困惑,就是要在课堂上受到启发,如果党校教师只是照本宣科、人云亦云,非但解决不了党员思想上的疑惑,反而使他们对学习产生了反感情绪。因此,科研水平提升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内生动力,是教学改革推进的重要支撑,是教学创新实现的重要内容,更是党校生存发展的源头和根基。

党校要进一步加大专题研究开发力度,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等重大理论问题,努力形成一批有分量有价值高水准的研究成果,为党员干部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提供学理支撑,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学而懂、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作出独特贡献。要把用党的创新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作为突破重点,优选课题、多出成果,紧扣实际、务求管用,注重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帮助党员干部走好从理论到实践“最后一公里”。

二、目前党校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当代中国也面临着社会思潮日趋多元化的复杂态势。党校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在思想引领上责无旁贷。《条例》规定,科研工作是“三个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服务,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对地方党校而言,“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任务比较轻,最多是提供一点案例,这项工作主要靠中央党校来完成,比如上世纪70年代末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就是在中央党校的校刊上展开的。为提升教学质量服务,这是所有学校科研工作必含的课题,但是这一点在基层党校反而不太受重视,许多市、县区党校普遍存在科研与教学二元背离, “两张皮”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研作品质量不高。许多科研文章都是为了完成任务的应景之作,比如参加研讨会、征文等等的文章都是突击完成。很多文章缺乏深入思考,思想贫乏、观点陈旧,从观点到内容都是东拼西凑,粗制滥造,科研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受到质疑。二是,科研仅仅就是发表论文、完成课题,成为脱离教学而孤立存在。而由于论文质量不高,缺乏对现实问题的深入思考,教师在课堂上人云亦云,提不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科研为教学服务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甚至消失。三是,每年科研立项,主要是面向现实问题,少有“提升党校课堂生动性研究”、“党课入耳入脑入心研究”、“互动式教学方法研究”、“党性教育有效性研究”、“党性基地建设研究”、“学员管理方式方法研究”、“教学管理高效性研究”、“党校教育规律性研究”。而这些问题对提升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三、目前党校科研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科研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主要是三方面原因:一是,认识不到位。认为教学是大事,科研是小事;教学是重心,科研是从属;教学是硬指标,科研是软任务;抓教学成效快、影响大,抓科研见效慢、影响小。二是,科研工作机制不健全。教学、科研考核自称体系,各自独立,缺乏两者结合点。繁重的教学任务硬性的科研考核,使得教师顾此失彼。同时有些教师缺乏明确的学科定位和发展方向,教学专题和科研也是游击战式居多,教学和科研一体化自然也无从谈起。有些县区党校缺乏固定的科研经费和调研经费,缺少整体规划和具体的工作机制,单位的协调作用发挥不出来,科研也往往成为教师自己的事情。三是,科研工作动力不足,一些教师认为科研工作仅仅是职称晋升的敲门砖,高级职称评聘后再无搞科研的动力。这些因素造成人人都明白科研是教学的基础,但又很少有人愿意主动投身于科研的艰辛劳作中。

四、提高党校科研对教学的基础性作用的对策建议

科研水平不是衡量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但科研水平低的教师,其教学质量一定是没有内涵、缺乏思想。要改变党校科研质量不高的现状,让科研发挥基础作用,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必须从根本抓起,从长远考虑,彻底扭转科研工作的被动局面。解决这些问题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1、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做好科研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首先,做好科研工作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党校是党的理论教育、理论创新的重要阵地,党校科研工作必须发挥自身优势,把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党校落地生根。其次,做好科研工作是把握时代脉搏、回应社会关切、推进理论创新的迫切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党校教师要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切实解决好马克思主义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等问题,积极争夺话语权、抢占制高点,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扛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第三,做好科研工作是服务中心工作、当好党委政府参谋助手的现实要求。党校在全市工作中要争先进位,必须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发出“党校声音”,提出“党校建议”,当好参谋助手,为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发挥好“智库”作用。第四,做好科研工作是推进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党校学员都是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领导干部,党校教师必须在某一领域有深入的研究,才能让学员有所收获。同时还要重视解决好市、县党校科研工作中“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下大力气解决教学科研“两张皮”的问题,真正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发展。

2、坚持党校姓党,把握科研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校因党而立,党校姓党是天经地义的要求。党校姓党是党校工作的根本原则,也是做好党校工作的根本遵循。”党校科研工作必须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始终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到科研工作的各个环节。首先,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把握其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把研究重点放在这一科学理论的实践运用上。其次,要增强用学术讲政治的科研担当。用学术讲政治是党校的“一号工程”,既要贯穿到教学工作中,也要贯穿到科研工作中。用学术讲政治的基础在科研,要用扎实的科研为教学提供保障。党校要在筑牢教师学术功底上作大文章,用深厚的学术功底保证这一工程顺利实施。再次,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从政治上看问题,不断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科学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正确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决不允许以解放思想和开放学术为名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妄加评论,更不允许发表有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观点。

3、聚焦理论建设,提升用学术讲政治能力

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用学术讲政治是党校的“一号工程”,也是党校工作必须一以贯之的要求。用学术讲政治的“基础”在科研,“讲”是方法和载体,“政治”是根本和落脚点。党校教学要讲出理论的力量、思想的力量,讲好政治,就必须发挥科研的作用,用高质量的科研推动用学术讲政治的具体实践。

党校要充分重视用学术讲政治教学改革中科研的重要作用。要牢固树立科研强校意识,准确把握、诠释党在不同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级党委在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准确回应学员学习和实践中遇到的热点、难点、疑点,最终达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顺利实施的目的。要紧紧围绕“突出问题导向”、“找准学术接口”、“构建学理框架”三个重点,对党的思想理论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进行学理阐释,讲出时代背景、讲出发展大势、讲出理论根源、讲出思想力量,用理论的科学性、学理性有力地引导学员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4、紧密联系实际,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科研攻关。

首先,要坚持教学科研并进。教学科研一体化推进是做好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善于从教学内容中挖掘研究课题,提升课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胆探索教学新内容新模式,通过教师与学员互动,为科研提供鲜活资料。其次,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积极探索科研奖励激励机制,完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从体制机制层面为科研工作保驾护航。再次,要在方向和内容上聚焦新时代、新创造。紧跟党委政府决策部署,选好课题,从理论层面开展研究、做好阐释,全面、准确、深刻地宣传党委“主张”、传递党委“声音”,发挥“智库”作用,发挥党委政府“智囊团”的作用。最后,发挥学科优势、人才优势,调动学员资源、系统资源,力争建设成为党委政府“想得到”“信得过”“用得上”“叫得响”的高端智库。党校研究成果要能够第一时间进入党委政府决策咨询视野;能够与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决策合心、合力、合拍;能够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主题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实用管用好用;能够保持较高知名度,形成较强影响力。

总的来说,党校教学科研是相辅相成的整体,科研不仅可以使教学能够带着成果上讲台,更重要的是能为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保证教学的高度、深度和厚度。科研工作是党校发展的底色,决定着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成色。党校教学、科研都要体现党校特色,实现党校办学宗旨,党校教师要紧紧围绕焦点热点问题沉下身、静下心,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勤思考、多钻研、善作为,充分发挥科研的基础作用,全面提高科研和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