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的教育思想下高中历史活的课堂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1
/ 2

活的教育思想下高中历史活的课堂探索

许金梅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一中 253000

摘要: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活的教育”思想对于一线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如何以“活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构建“活的课堂”?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活的教育思想下高中历史活的课堂探索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活的教育;高中历史;教学探索

引言

随着新课标的提出,在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逐渐成为历史教育者们所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文从构建合理教学方案、引入问题驱动教学、创设以实践能力为基础的拓展活动方面入手,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深化学生的历史理解力,达到构建高效教学课堂的目的。

一、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首先,老师对教材的内容没有创新。在当下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大多数只会依据教材来教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大部分都是运用教材中的内容。单纯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讲述,使得学生可以真正接触到的历史知识少之又少,造成学生学习的知识很受局限。况且历史的教学内容都是离学生现在比较久远的,就使得学生难以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长此以往,课堂的教学会一步步瓦解学生对历史最初的兴趣。其次,老师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大多数的老师都会受到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影响,使得课堂的教学模式单一。灌输式教学是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学生对事物的主观思考能力受到限制,课堂的气氛过于沉闷,打压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更加影响高效课堂教学的形成。最后,老师在课堂中展开的实践活动太少。现如今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因为一系列客观条件的阻碍,老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一直是以灌输知识为主,很少举办关于历史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模式一般都是对教材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学校以及老师很少举办关于历史的活动,比如,带学生去参观和历史有关的博物馆、关于历史人物的博物馆等等。

二、联系实际生活,强化唯物史观培养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关键是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革新,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在课堂提问方式上进行更丰富的设计,传统上教师一般都是采取直接提问的形式,这样学生不会感兴趣,还会感到学习压力,实际上即使是针对一个知识点,也可以采用多种提问方式,能够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这样的提问也不会显得那么单一枯燥。生活化的问题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是他们比较熟悉的话题,所以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将历史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将历史理论知识与学生的身边事情融合到一起,这样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并且有助于对学生强化唯物史观的培养,提高教学有效性。

三、创设以实践能力为基础的拓展活动

历史核心素养涉及面非常广泛,包括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观点理解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能力,而这些能力从课堂课本知识中无法帮助学生完全达到,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中积极添加关于历史事件和重点话题探究的拓展活动。并且,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创造力和行动力的巅峰期,教师通过这些围绕自身历史文化核心话题的理论实践活动,可以引导学生自行查找需要分析的史料,深刻地体会自己的历史文化情感,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感受历史文化核心素养的真正价值和魅力,吸收历史的精华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养料,从而促进自身的历史核心文化价值观的培育和构建。

四、结合新课标要求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标的指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一系列符合学生发展的方法和措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和情感,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和参与学习的目的。小组讨论学习法,是新课标环境下,教师经过多方实验和研究,最终实现有效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学习法,是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将学生分配到各个小组中,形成思想、能力综合一体的学习小组。学生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主动性,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相较于教师单方面教学,其大大提高了效率。

五、合理构建教学方案

高中历史教学本身具有强烈的学科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让学生可以将历史课本中的相关内容与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维度的层次去思考和分析历史事件,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发生的背景和后期产生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将核心素养的思想融入到历史学习课程的每个环节,从前期的教学设计工作一直延伸到具体教学方法的输出,均能力求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着力于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程度和技能的深化情况。在具体的教学方案的设计上,教师应该从思想开始转变,要有创新精神,贴合核心素养的要求重新构建高中历史的教学,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一列可视化的手段将历史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从客观的角度认识历史,感悟历史。

六、充分利用历史教材,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

笔者认为唯物史观是历史学习的奠基石,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发展,立足于特定历史背景下分析历史史实,这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的重要理论支撑。例如历史教师在教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一课时,可以从教材中对秦始皇、李斯、商鞅的政治理念入手,结合典型历史事件进行分析,中央集权制对我国古代政治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一举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统治制度。中央集权制的形成是基于特定历史背景下,正所谓是“分久必合”,秦朝结束了各国分裂割据的形式,统一了六国,为中央集权制的实施奠定了政治基础。秦始皇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进行中央集权,例如统一文字,奠定小篆在书写上的地位;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推行法家思想,制定严苛的律法制度;实施朝议和郡县制度,便于皇帝的管理。学生通过对教材的自主解读和探索,对于延续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制进行分析,辩证看待这种制度,在诸侯割据分裂的时代背景下,这种制度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多民族的融合,利大于弊。但是这种制度对于底层劳动群众的压迫比较大,在历史长河发展中会逐渐淘汰,民主制度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学生在自主辩证分析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

七、融入历史名人事迹,弘扬家国情怀

中华民族英雄辈出,涌现了很多可敬的英雄人物,他们为民族独立、保家卫国奉献了一切,这些历史人物身上都闪烁着家国情怀。笔者认为历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穿插历史英雄人物故事,例如,在讲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这一课时,可以结合“两弹元勋”邓稼先,他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舍弃小家扎根罗布泊荒漠,让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发射,隐姓埋名28年。邓稼先一切以国家利益为先、钻心科研、一心报国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他因为核试验辐射罹患癌症以后,在病房内依然坚持指导我国核事业,这种为祖国利益放弃自己的忘我精神,更为值得每一个高中生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和挑战。如何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历史教师关心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加深对新课标教学内容的理解,采用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围绕学生的能力提升为核心,不断调整和校正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才能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戴秀春.活动型学科课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21(06):112-115.

[2]孙晓妮.巧用多媒体技术实施高中历史直观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21):38-39.

[3]刘谦.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培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9(S2):22-23.

[4]张海军.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9(36):27.

[5]李清秀.高中历史课情境教学法开展思路与技巧探究[J].华夏教师,2019(3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