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声伴你启程—试论小学音乐教学的导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3
/ 3

音乐之声伴你启程—试论小学音乐教学的导向

陆芳

深圳宝安西乡钟屋小学

摘要:在要求很高、技术发达并快速前进的社会中要获得成功的话,艺术是必要的;不仅如此,艺术是使我们成为人类、成为完美的人类的要素。①我很清楚地意识到,音乐能够优化我们的灵魂,扩展我们的心胸,表达难以表达的思想,总是使生命变得更有价值。前苏联音乐教育工作者更是对音乐教育的价值做了精辟的概括: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②我从中领悟到,音乐无需成为每个孩子的终身生命,应该伴随每个孩子开启美好的人生旅程。那么,小学音乐教师应该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让音乐之声伴随孩子开启美好的人生旅程?这关系到小学音乐教学的导向问题,本人在教学中总结了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音乐宫殿 律动 节奏 模仿 操作 创作

郎朗,大家都熟悉的国际著名钢琴家。曾被《人物》杂志称为“将改变世界的20名青年”之一,他是第一个应邀到美国白宫演出的中国演奏家,他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最年轻的国际亲善大使。作为一名热爱音乐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我由衷企盼能亲手捧出类似郎朗一样的音乐精灵,但是,我更在乎每一天我所面对的每一双眼睛,每一个生命,因为,音乐无需成为每个孩子的终身生命,但音乐,应该陪伴每个孩子,开启美好的人生旅程。

在此,我愿将有关小学音乐教学导向的一点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营造“音乐宫殿”

我的印象中,“音乐”与“宫殿”似乎总有着天然的依附与默契。

悉尼歌剧院,维也纳金色音乐大厅,曾令多少位歌唱家、演奏家以及观赏者激动异常、如醉如痴。因为那样的环境,那样的场景,会叫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所以,我认为小学音乐教学,首先就要为孩子们精心营造一个充满音乐气息的“宫殿”——

未进“乐宫”,已闻乐声;通道和门窗饰满音乐形象和音符;地板、天棚、四壁、桌椅、讲台满眼都是五线谱。或静止,或活动;或平面、或立体;或无声,或有声……师生的问候与告别也都以歌唱形式完成。

孩子们进入这种音乐教室,就进入了一个充满形象和色彩的音乐世界,可以尽情地在音乐的摇篮里“玩”音乐。我常常听到学生说“哦,我们要去音乐室上课咯!”“怎么就下课了,我还想在音乐室玩一下。”或者是在音乐室不停的动动这样乐器那样乐器,久久才离开。身临其境,玩得尽兴,心无旁物,感悟直观而生动,如此充满快乐与奇幻的“宫殿”,哪个孩子舍得错过呢?也许这就是“乐宫”的魅力。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我们有必要、有责任用“凝固的音乐”将音乐流入童心,生根发芽。孩子们喜欢了你营造的“音乐宫殿”,他美好的人生就可以在这里启程了!

二、律动、节奏融入教学

音乐起源于劳动。从远古时起,不同肤色的人就都会在劳动或狩猎时发生节奏不一的击打声、吆喝声、呼号声,那是人类最原始的音乐。音乐给劳动注入了神奇的力量。

音乐与劳动、运动、舞蹈都有着天然的联系,将劳动、运动和舞蹈融入了音乐教学,可以让孩子感到妙趣横生。学生通过身体的动作反映出他们各自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例如:在上音乐课时,我让学生随着钢琴的即兴演奏而自由地动作,学生在游戏中,在走、跑、跳等动作中,加强了对节奏、旋律等要素的体验,以此引发学生身体的节奏感。音乐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说就是那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仅凭傲视口头传授,而没有学生的亲自参与和体验,哪怕是音乐知识、音乐技能技巧,学生也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的,更不用说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创作。所以,我认为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的最佳手段是体态律动。

心理学实验表明:节奏活动是人的一切思维活动的基础。在音乐教学中,节奏是第一重要的,因为旋律的基础是节奏和语言,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应从节奏练习开始。③

叫五个孩子同时去扫地、擦地、洗毛巾,其他人注意观察,辨听他们劳动的节奏声音,你发现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

“音乐来自动作,动作来自音乐”。斯特劳斯的圆舞曲那明快的节奏使人精神愉悦,舞步轻盈;而贝多芬的慢板音乐,则引人进入沉思。德国音乐教育家卡里·奥尔夫把他的感悟用在了教学中,他创作了引导孩子们通过语言掌握节奏外,还教他们以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声势培养节奏感、声部效果及音色感受,平常而简单的语言和动作,给孩子们带来了惊喜和欢乐。

人体的基本节奏,就是身体活动的自然动作。音乐的节奏,正体现着生命的节奏。启发引导孩子们学会用手、脚、头、眼睛、臀部、身体的自然配合,做出拍手、列队行进、走、跳、跑、跃、单脚跳、摇摆、奔腾、唱等自然动作,通过身体来体验节奏感,即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欲,更促使他们及早养成全神贯注的重要习惯,练就耳聪目明、反应敏捷的良好素质。

正如瑞士音乐家、教育家达尔克洛兹所言:“唤醒天生的本能,培养对人体极为重要的节奏感”,会“建立儿童身心的和谐,使感情更细腻敏锐,使儿童更加健康活泼”,而且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促进他们各方面的学习”。

三、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德国作曲家瓦格纳曾说:“心灵的器官是乐音,心灵的艺术意识语言是音乐。”其实,不论是泣如诉的《二泉映月》,还是扣人心弦的《命运交响曲》,古今中外,许多优秀不朽的音乐作品,都会使人在逆境中增添勇气,因为每一部作品的背后,都屹立着一个伟大而高尚的灵魂。在我看来,音乐的要旨似乎就在于表达自我。它需要一个有利于触及创造力源泉和允许自由表达的机会。

让孩子们置身“音乐的环境”,静聆自然的笙箫管弦,感受音乐的语言、意境、情感与色彩,靠近一个个伟大的灵魂,对于他们雅气纯真的心灵,具有熏陶、感染、净化、顿悟等作用。在音乐的环境中我们应该:

1、给学生一个听的机会,说你听懂了什么

传说孔子曾因“尽善尽美”的《箫韶》乐舞而陶醉得“三月不知肉味”。我们的孩子们呢?也一全能从《云雀》里听懂鸟的欢乐;从《百鸟朝凤》中分辨鸟鸣的不同;从《十面埋伏》感受古战场上千军万马、大兵压境;从《春江花月夜》听出夕阳西下、渔舟晚归;从《打虎上山》领略北国风雪、战马嘶鸣;从《保卫黄河》倾听敌寇入侵的脚步和保家卫国的吼声……音乐课上教师要多给孩子听得机会,让他们说出听懂了什么,可以熏陶、净化他们的心灵。

2、给学生一个听的机会,画出你看到了什么

“音乐是无形的绘画”,“绘画是有形的音乐”,音乐与绘画之间,本来就有一座互相贯通的桥梁,使人在音乐中发现绘画,在绘画中发现音乐。

正因为音乐与绘画、色彩的“心有灵犀”,所以,《伏尔加船夫曲》让列宾画出了著名的《伏尔加纤夫》,《英雄交响曲》也唤起了列维坦的灵感,让他创作出了名画《永久的安息》。

谁又知道,在我们面前,有多少未来的画家和设计师呢?

让他们静静地听,听《高山流水》,听《朝景》,听《牧童短笛》,听《蓝色的多瑙河》……

让他们自由地画,画山水人物,画风沙雨露,画驼峰牛角,画游般水手,画音乐故事……无论轻描淡写还是浓墨重彩,无论写意还是抽象,哪怕一条流线,也会体现出孩子对音乐的心灵感应。例如:在上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朝景》时,我启发学生闭眼聆听并想象阳光熙照的黎明,太阳慢慢地升起,大自然晨曦的美丽景色,然后让学生在《朝景》的音乐背景声用绘画的形式表达你听到了什么,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深深感受了乐曲的音乐情绪,并记住了音乐主题。

尊重孩子,给他们表达的机会,可以培养他们拥有成就感、自豪感和自信心,这或许远比能发现几个音乐天才更为重要。

四、模仿 操练 创作

一些证据表明,如果不鼓励学生自己创作的话,我们就有可能错过发展学生大量天赋的机会。只有给予一定的就机会,学龄阶段的孩子就能够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有一项精确的研究,让7岁、9岁、11岁大的没有学过音乐的孩子现场观察音乐创作的过程。然后,给每个孩子一个键盘,让他们在10分钟内创作一首自己的曲子。他们都采取容易的方法,即从中间的C键开始并只使用白建。研究者跟踪记录了孩子分别用于探索、发展和练习的时间。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成功地创作出新的曲子。④孩子们的本领,是玩出来的,乐出来,试出来,比出来的。给一个快乐的空间任其驰聘,给一个自由的舞台任其发挥,给一个开心的机会任其合作,他们会积极融入,乐此不疲。说过、画过之后,他们更需要什么呢?是模仿、操练和创作。

1、从“回声”演奏开始。教师先以手或脚拍出一两个或几个小节,让孩子们准确地按同样的节奏和方式加以反复,在此基础上再变换力度、节奏与声势,训练听觉、反应与记忆,继而引导创造“回声变体”、“节奏问答”、“节奏变奏”等等,培养其创造力,发挥其想象力。

2、以感觉多声部结构开始。模仿演奏音高不一的简单乐器如锣鼓、沙槌、响极、三角铁,进而模仿演奏打击乐、管弦乐、键盘乐。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启发、鼓励他们以动作、语言、故事、歌曲、打击乐、管弦乐、键盘乐等为工具,运用节奏、音高、音阶、和声等材料,形成富于想象,富有个性的组合,即兴创作与合作。

管弦交响,钟鼓和鸣,莫问水准,只求尽兴,让孩子们永远拥有即兴创造的开阔空间,他们的聪明才智与创造力势必获得极大的发展。

小结语

爱因斯坦在科学领域中带给人类的巨大贡献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但是你知道吗?他在成名以后却曾经说过一句令人吃惊的话:“如果我在早年没有接受音乐教育的话,那么我无如在什么事业上都一事无成。”这足以证明音乐教育在爱因斯坦人生道路上的重要启程作用。

我认为有了好的音乐教学导向,我们一定可以在充满神奇与快乐的音乐宫殿里,让音乐之声唤醒孩子高尚的心灵,无穷的智慧和火热的激情。音乐之声也一定可以伴随孩子勇敢地开启生命的航程!

参考文献

1. 参见董奇主编《艺术与脑的开发》原著前言第7页,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6月版。

2. 参见王安国 吴斌主编《音乐课程标准解读》第一章第6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3. 参见杨秋仪 吕忠福 编著《中外音乐教育比较》第245页,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6月版。

4. 参见董奇主编《艺术与脑的开发》第22页,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1月版。

宝安西乡钟屋小学 陆芳

20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