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日联军歌曲在东北抗日联军斗争中的作用与贡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31
/ 3

东北抗日联军歌曲在东北抗日联军斗争中的作用与贡献

李耀东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摘要】本文以东北抗日联军歌曲在东北抗日联军斗争中的作用与贡献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结合当为抗战歌曲传播发展以及时代意义和东北抗日联军歌曲在斗争中的作用与贡献重点介绍。先分析了抗战歌曲产生、东北地区抗战歌曲传播主要作用,其次从为抗战吹响胜利号角创作歌曲内容、歌曲创作产生激进作用、代表了此时期歌曲创作素材这几点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其目的在于提升东北抗日联军歌曲在抗日联军斗争中价值,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东北抗日联军歌曲;东北抗日联军斗争;激进作用;创作素材

引言:回顾我国历史,发现我国东北抗日联军斗争中歌曲具有一定价值和作用,并且在歌曲的带动下使得人们斗志更加高昂,取得了一定成就,做出了一定贡献。抗战歌曲是全国抗日救亡图存时期出现的,是我国抗战历史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从“九一八事变”,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时期,东北地区战争历经了长达十四年的战斗。此时期民间抗战歌谣一直发展到抗战歌曲的内容,始终激励我国人民胜利的信心。抗日战争爆发后,东北地区便出现了抗战歌谣,鼓舞人心,从而为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

  1. 抗战歌曲产生以及传播作用

1.1抗战歌曲产生

从“九一八事件”之后,日本便开始对我国东北地区进行殖民统治,为巩固自身力量,在政治上对我国民族之间友好进行挑拨,大力宣传 “日伪亲善”、“东北是满蒙等民居住地区”等各种口号,推行“以华治华”对策。1931年11月份,在日本策划下,侵略从天津地区转移到东北地区,成立了东北行政委员会,并发表了脱离中国的宣言。一次次侵华战争,使得我国人民遭受各种苦难,不利于我国发展。并且那时我国东北日本侵略人员四处安插各种特务、警察等,我国抗战团队以及外围组织等进行全面破坏,对所有抗日武装力量造成严重迫害影响。而对于人民群众的压榨更加突出,使得我国人民群众不得不支援侵华战争。日兵在我国四处搜刮钱财,强制征兵,使用我国人民力量修建铁路和电站等,此种野蛮霸权主义给我国人民带来非常多的苦难。

在日本侵略统治下,东北地区人民为更好的激发斗志,制作了大量抗战歌曲,充分体现出对日兵暴行的愤怒和哀怨,比如《亡国恨》、《五更叹》等,各种歌曲在我国东北战争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有效的。此时期还出现了大量歌曲,比如《九一八》、《说唱九一八》等等,这些歌曲都可以真实反映出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残忍和暴行,从而展现出我国在日本侵略下生活的悲惨性[1]因此在东北抗日联战争中,战士们付出了很多努力,牺牲了很多人员,从而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做出的功绩都是持久的。东北抗日时间内战士们生活在困难极端环境中,风餐露宿,进行着抗日战争。歌曲的出现不但鼓舞了人民群众斗争信心,而且内容真实展现了我国人民奋勇杀敌的场景以及艰苦生活现象。

1.2东北地区抗战歌曲传播主要作用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东北地区彻底沦陷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人民群众生活艰辛,我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抗日战争,构建东北抗日联军斗争,进行抗击敌人斗争。东北抗日战争联军基于此种环境下采用的抗战方式为游击战术,也是我国共产党最艰苦的斗争之一。在长达十几年的东北抗日联军斗争中,我国抗战人民始终高举抗日救国伟大旗帜,在我国长白山以及兴安岭等地区开展残暴斗争活动,牺牲很多英雄人士,死亡人数高达抗日战争总人数的百分之九十。我国人民付出无数鲜血,坚持不懈抗争,坚持走共产主义路线取得了东北抗日联军斗争的胜利[2]

从东北地区抗联历史情况分析,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东北抗联并没有形成稳定的革命根据地。所以抗联将士们无法集中精力共同学习,接受文化思想知识内容,导致斗争思想、斗争工作和抗日精神宣传工作不能顺利进行。而抗战歌曲成为此时期最简单的方式和精神载体。抗战歌曲的出现非常符合地区局势和抗战发展需求。即使东北地区一直以来沉淀了大量文化和民族歌舞等,但是要想沦陷的东北地区再次具备奋勇杀敌,抗日斗争思想存在一定难度。不能以集中形式对人民群众进行宣传,也不能粘贴抗日宣传单进行革命斗争。因此,基于此种特殊条件下,创作抗战歌曲成为一种有利宣传抗战思想的最佳方式,也是改变思想的最有利武器。即使在日本全面统治下,日本侵略人员大量封杀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灌输各种来自西方的音乐文化知识,大力推行殖民文化思想,我国仍旧坚持不懈,创作大量贴合人民生活的抗战歌曲。人民群众的努力和坚持决定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必然需求,抗战歌曲是我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基础。以单一文化风格艺术形式发展,并且逐渐成为我国近现代音乐历史发展的主要文化内容,也是中国抗战文化胜利的力量,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和作用[3]

  1. 东北抗日联军歌曲创作思考

2.1为抗战吹响胜利号角创作歌曲内容

全国抗战已经形成了全局化形势,距离抗日战争胜利就不远了,东北地区抗战歌曲可以充分表现出内在变化,比如我国的抗战歌曲《前进歌》、《凯旋歌》、《胜利歌》、《民族解放歌》等,各种歌曲都可以充满表现出一种鼓舞人民群众的坚定信心的作用[4]。歌曲中歌词部分是“献身为抗日救国真荣耀,抵挡那日寇匪徒的残暴”、“凶残敌人染红屠刀,斗争残史永远不能抹掉”、“分裂中伤是瓦解的祸招,暗害破坏是奸细的毒素,叛徒贼子个个将他杀掉,十年血战还要争取最后的一朝”等。 各种抗战歌曲的歌词创作都是结合时代完成的,通过歌词可以真实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以及中国人民对战争的愤恨。抗日战争歌曲慷概激昂,内容鼓舞人心。在歌曲引领下,舞抗日人民群众坚定信念,通过十年血战取得抗日战争最后的胜利。

2.2歌曲创作产生激进作用

此时期创作的抗战歌曲,题材大部分都是对人民将士的鼓舞,使得人们坚持抗战,做好宣传工作,使得抗战可以取得胜利。创作曲调跨度是比较大的,节奏一般都是4/4拍为主,进而可以表现出歌曲豪迈气息。最大特征是贴合实际生活,真实全面表达出民族创作基本方向。加上各种抗日战争歌曲都是来自群众的口头歌曲,基于当时比较特殊背景下随意创作慷慨激昂歌词内容即可。在那样一个战争时期,各种不朽战歌可以准确表达抗日人民群众的真实想法以及心声,增强人们奋斗自信心,号召全体人民群众参与其中,创作更多鼓舞抗战人民群众信心的歌曲。整个东北地区人民群众努力下,坚定抗日人民抗战会胜利、为了最后的胜利坚持不懈奋斗的信心[5]

2.3战争时期歌曲创作素材

此时期各种抗战歌曲题材,可以分为不同类型。第一种是东北沦陷现状。主要乱杀无辜人民,掠夺战略资源,企图将东北从中国分割出去,推行奴化教育,导致国破家亡,民众反抗期情绪强烈,歌词内容可以表达出人们的字字泪和句句恨,可以充分展现出敌人对我国人民造成的伤害。第二种则是全国人民群众共同进行抗日战争。从“九一八事件”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是最伟大的战争,是民群众反抗日本帝国的正义战争。在斗争中创作歌曲内容,书写抗日报纸和演讲词,可以激发人民群众斗争欲望[6]。第三种则是针对斗争生活的歌曲内容。通过演唱歌词可以感受我国人民群众在斗争期间遭受的苦难,生活十分艰辛,饥寒交迫,一路血雨腥风,在恶劣天气中,将士们将生死度之之外,在残酷斗争中生活。第四种歌曲则是归谏劝醒歌曲。虽然数量不是很多,也可以充分体现出抗战斗争具体内容,处于抗日立场角度分析,抗战歌曲是实现我国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的精神引领。各种抗战歌曲体裁上是从当时战争的场景、情感和节奏等不同方面进行深度规划的,为保证在不同斗争中歌唱更有价值的歌曲,需要针对歌曲内容进行分类、将表达抒情、歌颂和叙述不同形式内容整合起来,斗气不足时及时寻找出来进行演唱。其中进行曲歌曲数量是比较多的,都是经过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创作出来的,最著名的歌曲就是《义勇军进行曲》,节奏非常明快,演唱起来非常有力,具备很强战斗力和号召性。叙事曲一般都是结合一个层次,以讲故事形式表达出来,创作与其相符合的亲切感场景,使得人们情感得以表达,体现出真挚情感,这种歌曲的教育价值也是十分大的[7]

一直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民族音乐创作刚刚开始。东北地区抗战环境十分艰苦,抗联部队缺少专业文艺工作人员,加上当时抗联文化水平和素质不高,推动了抗联歌曲民谣和小调朝着音乐旋律发展,此种创作方式是抗战所需的。此时抗战歌曲能够鼓舞人心,人们跟着歌曲旋律演唱同时增加爱国主义情感,坚定了抗日信心。在抗日歌曲创作中要懂得结合欢快节奏,结合时代需求创造具备时代风貌以及生活习俗抗战内容,充分体现民族歌曲曲调欢快性和娱乐性。做好歌词填充工作,通过歌曲演唱和播放,就可以唤起人们高昂气息,真正满足人们内心实际需求,更好的服务生活,服务人类,鼓舞人民群众加入到斗争中,取得抗日联军战争胜利[8]

3.结语

总而言之,东北抗日联军战争取得的胜利,使得我国彻底摆脱了日本的侵略,摘掉了东亚病夫帽子,成为一个富强民国。在抗日战争胜利中,抗日联军歌曲起到不可忽视的价值,战争时期人们无法进行大型宣传工作,只能够通过歌曲中歌词进行宣传,鼓舞人们士气,保证人们深深融入到战争中学习,做好宣传工作,激励全中国人民加入到斗争中,通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取得抗日斗争的最终胜利。

参考文献

[1]李正军. 率先抢占东北的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J]. 党史纵横, 2017(3):32-34.

[2]叶雷. 抗联“小叙事”的大意义——读《我的抗联岁月:东北抗日联军战士口述史》[J]. 文化月刊, 2017(1):152-153.

[3]陈雨, 高世鹰. 论东北抗联在抗日战争后期所起的作用[J]. 长江丛刊, 2017(5):101-101.

[4]宁学峰. 东北抗日联军遭遇重大挫折的客观性分析[J]. 红广角, 2017(5):100-106.

[5]宁学峰. 从战争指导角度分析东北抗日联军遭遇重大挫折[J]. 世纪桥, 2017(8):25-27.

[6]王可刚. 现实主义主题人物壁画的水墨意象表现——记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壁画创作历程[J]. 中国艺术时空, 2017(1).

[7]熊小森. 小心变幻面具下的战争烟尘——读东北抗日联军史有感[J]. 浦东开发, 2018(1).

[8]雷弈. 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中共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5).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重点项目,立项编号:2019A005)

作者 李耀东系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 李人 亮系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