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圆的面积”教学创新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31
/ 1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教学创新探索

夏朝碎

浙江省永嘉县上塘城西小学

摘 要:圆的面积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创新圆的面积教学方法,能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同时能使得学生树立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圆的面积”;教学;创新   素质教学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水平,更要确保学生树立起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即通过教学活动,学生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在生活中自主获取知识及技能。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圆的面积”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教学过程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这给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带来较大难度。在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应科学进行教学设计,优化数学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活动能激活学生的内在思维活动,培养其良好的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及推理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以“圆的面积”为例,就其具体的教学方法展开创新设计。

 一、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未知知识相关联   教师在引导学生回顾正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之后,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圆尝试着转化成学过的图形中的一个。引导学生发现探究新的数学知识的方法,“转化”对于探究新的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有很大帮助。可以让学生先进行猜测“圆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在翻阅教材时会发现“圆的面积”可能与“圆的半径”有关,教师接下来边可以让学生把手中的纸剪成若干个小扇形,可以是8个、16个或者32个,让学生对扇形纸片进行拼接,让一个不规则的图形变成一个近似的一个长方形,再让学生在这个近似长方形中找到圆的周长和半径,最后会发现长方形的长即是圆的周长的一半,宽则是圆的半径,结合教材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边动手边观察,比较和分析进而发现圆的半径、周长和面积与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长和宽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的思维在实际操作中得到了发展,加上有目的性的实践和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思维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这一节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引导学生探索圆的面积公式的过程,注重让学生充分体验“转化”的学习方法,对于未知的新知识能够更加深刻的记忆、理解,从而掌握。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这使得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同时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基于此,在当前数学教学中,需注重教学情境的优化,激发学生学生兴趣,提升数学教学质量。譬如,在圆的面积学习中,教师可以创设一种游戏教学情境,使得学生进入愉快的学习状态。具体而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准备白纸、小剪刀等工具,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剪纸游戏。在剪纸中,如果直接让学生剪出一个圆,难度会较大。因此,教师可让学生剪出一个长方形,再在长方形的基础上剪出一个正方形,最后,通过多次对折正方形,沿着短直线剪除多余的白纸,最终得到一个正多边形。经观察可知,这个正多边形虽然不是圆,但是却和圆非常的接近。学生由此可知:直边图形可以向曲边图形转化。从教学过程来看,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通过图形转换,学生感悟到了极限思想和转化思想,这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和全面发展影响深远。     三、立足教材,让教学目标生活化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兴趣方向,在教学中多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适合小学生学习的课堂情境。在对“圆的面积”这节知识讲解时,假如只是单纯地从概念上进行讲解和分析,则会拉开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收未知事物的能力有限,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关键的引导,在进行概念讲解前可以先导入“圆”这一几何图形,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从生活中对“圆”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比如在生活中要装饰一张圆桌,如何得知需要购买的圆桌布面积,然后便可以引入课题,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有极大帮助,从而能够快速有效地展开学习活动。教師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教学内容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留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将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能够让学生直观、形象的接受知识,理解和认识抽象的知识。理性认识来自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通过一定的积累便能够上升到理性认识,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进行观察积累,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引入生活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培养学生自主吸收知识的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果,更要注重学习过程,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也就是自主学习和探索知识的能力,而并非一味的传授知识。“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这一节作为教学重点,教师应敢于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得出结论并进行归纳推理。多个层次的操作,多个角度的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半径、周长和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圆的半径即是拼得的长方形的宽,圆的周长的一半就是长方形的长,根据推导出的关系,教师再让学生自己进行“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很快就可以得出结论。这样既联系了旧知识,又在温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了新知识。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来进行大胆地尝试、猜想,教师再加以引导,开拓学生思路,充分发挥学生探索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利用实例、假设、转化和联想等多种方法,来逐步归纳概括出“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发展。   结语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加强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能够促使其能够将抽象知识具体化,通过几何观察,逐步培养小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其数学逻辑思维,为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军,王忠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及其教学启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05):40-41.   [2]邵虹.小学数学“圆面积”教学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

来源期刊

中国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