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动作训练对智力障碍学生的康复训练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26
/ 2

精细动作训练对智力障碍学生的康复训练效果

王莲

遵义市启智学校

摘要:智力障碍学生由于大脑损伤而造成了手眼协调、沟通理解等诸多能力的缺失,尤其是随着年龄的成长,其手部动作更是不协调,穿衣、系鞋带等最基本的生活能力都不能掌握,这严重影响着他们的日常生活。精细动作训练是对智力障碍学生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一个重要方法,能够增强其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准确性,提高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为其将来回归社会打下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精细动作;智力障碍;灵活性

人脑发育与精细动作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通过精细动作训练可以促进智力障碍学生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补偿他们缺失的动作功能。在对智力障碍学生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应从实际生活出发,以手指的活动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从而通过精细动作训练提高他们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准确性,使其恢复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一、培养学生学习精细动作的兴趣

智力障碍学生不同于普通学生,往往存在智力、身体发育、动作及语言等方面问题,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一旦他们有了兴趣,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在精细动作训练中,我们也应想方设法培养智力障碍学生对精细动作的学习兴趣:

1.在直观教学中培养兴趣。针对智力障碍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我利用直观教学,调动学生的观察力,培养了其学习的兴趣。首先借助直观手段,尽量增加感性材料,然后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利用多种感官进行综合感知,从而使智力障碍学生理解了精细动作要领,并在动手操作中转化成为了自己的技能。

2.在体验成功中增强兴趣。在实践操作中让智力障碍学生亲身体验成功对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智力障碍学生由于缺乏学习的兴趣,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差,在手部精细动作训练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机会很少。在精细动作训练中,我发现他们具备正常人的情感,喜欢受到教师和他人的表扬、鼓励,如在涂贴简笔画,他们无论完成得好与坏,每次完成任务后都会拍手欢呼来表达完成的喜悦。因此,当教师发现了智力障碍学生的进步时,哪怕是一个眼神或是一个规范的握手动作,我们都要对此做出肯定和鼓励,进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增强其学习兴趣。

3.在情境教学中保持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智力障碍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对学习容易产生厌倦。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教学,来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其自理能力。如在精心动作训练中,创设洗手、洗脸和穿、脱衣服等锻炼学生自理能力的情境,激发学生在比赛中积极动手操作的兴趣,从而使之更好地完成手部精细动作训练。需要注意的是,精细动作训练要从学生最需要的开始学,最易上手的着手学。只有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体验动手的快乐,才能更好地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以趣促学”的效果。

二、分阶段及交叉精细动作康复训练

在对智力障碍的学生进行精细动作康复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学生手部精细动作发展的规律,依据学生精细动作发展现实水平,分阶段对学生进行精细动作康复训练,从而刺激他们的大脑皮层,提高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1.手部的灵活性康复训练阶段,可开展串珠子、拧螺丝和剪纸等活动。为了使学生保持训练的积极性,达到最佳效果,教师可在课堂上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如将泡沫珠子制作成漂亮的项链送给父母或者好朋友,并将精细动作训练康复目标分开或交叉进行,安排一些趣味性的任务,如手指操、捏豆子、百变橡皮泥等,这不仅对智力障碍儿童手指精细动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锻炼了他们手指的活动能力,提高了其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还吸引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了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下一阶段精细动作康复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手部稳定性康复训练阶段,主要包括手腕和手指稳定性训练。为了提高学生手部动作的稳定性,教师可以小游戏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手部动作稳定性的训练。如搭积木训练,它需要学生的手部动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才能完成。教师可准备一些方块积木,在课上进行搭积木的动作示范,手把手地指导学生,并及时纠正其不规范动作,待学生熟悉后,教师再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进行搭积木的练习,为了避免积木在搭的过程中倒塌,学生会越来越专注于自己的手部动作,这样就能逐渐提高他们手部动作的稳定性。又如,持物走训练。课上,教师准备一个托盘,示范动作,让学生跟着一起做,将玩具放到托盘上面,比一比走动时谁的托盘里玩具不会掉下来。这既激发了学生的训练兴趣,又增强了他们手部稳定控制物体的能力。

3.手眼协调性康复训练阶段,如开展书写、涂画等活动。此阶段相比较其他阶段而言更加困难一些,训练内容主要以提高学生握笔能力和手眼协调配合能力为主,根据学生情况随时调整难易度。此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具体来说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画直线、S线、曲线的练习,待熟练后,再加大难度,在田字格内书写横竖和简单的字笔画,从而提高他们的手眼协调配合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此阶段既要学习新的训练内容,也要复习巩固以前学过的。

4.单项强化和巩固练习阶段,以提升学生的手部操作能力为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使用单个的训练教具进行有针对性的精细动作训练,并将训练融入生活,以强化巩固练习,需要注意的是,训练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其内容、强度、成效要以学生为主体,指导教师要根据前阶段的训练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重点的康复训练,以提高学生手指的活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长期的观察,我发现没有经过早期精细动作康复训练的智力障碍学生,其手部精细动作的能力非常差,而经过训练、治疗的智力障碍学生手部精细动作改善效果很显著,其心理和智力也有明显的发展。由此看来,教师必须要重视对智力障碍学生进行精心动作训练。而通过上述分析,我认为,对智力障碍学生进行康复训练,有几下几种方法。

1.早期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精细动作的兴趣。

2.抓住学生成长的自然规律与特点,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训练,以提高智力障碍学生的手部精细动作能力。

3.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学生特点,将集体训练与个别指导训练有机结合。

4.课后,指导教师要教授家长一些家庭训练手部精细动作的方法,以帮助家长训练学生,从而使智力障碍学生回到家中也能得到充分体验,以巩固和增强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世昌,王和平,苏坚贞,陈军.弱智儿童上肢关节活动感知能力与精细动作控制能力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2(13).

[2]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编.智力残疾儿童系统康复训练.华夏出版社,1995.6.

[3]王建新.我是怎样教弱智幼儿手的精细动作和语言的[J].学前教育,1994(3).

[4]李世昌,王和平等.弱智儿童上肢关节活动感知能力与精细动作控制能力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2(13).

[5]徐本力,王晓华等.开发学龄前儿童精细动作和心智潜能的实验研究[J].儿童教育,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