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四则运算”板块趣味教学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3
/ 2

浅谈小学数学“四则运算”板块趣味教学方法

苗玉亮

安徽省太和县第五小学 236600

摘要:在小学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十分关键,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四则运算”是小学数学中衔接前后知识点的重要课程,教师在进行“四则运算”板块学习时,要立足于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方式。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趣味学习在课堂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教师一定要注重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才能不断提升课堂效率。

关键字:小学数学;“四则运算”;趣味教学;方法

引言: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结合传统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增加趣味数学的内容。在进行“四则运算”教学中,教师要融会贯通,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用合适的学习方法,将复杂的运算简单化。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基于小学数学“四则运算”板块趣味学习的现状,结合教学实际和教学经验,本文提出了以下几个教学方法。

一、立足于教材,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数学教学课堂当中,教师对教学知识点进行讲解,学生之后进行课堂练习,整个学习的过程乏味无趣。特别是“四则运算”的相关内容,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刚开始接触多则运算时,会感觉很难理解。如果教师在教学时不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将会对“四则运算”产生恐惧感,这使得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都感觉很吃力,不利于数学课堂效率的提升。在进行“四则运算”的过程中,一旦发生学生有学习困难,教师就要及时去解决。教师要结合教学的实际状况,分析学生产生困难的原因,并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效率。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教师要不断立足于教材,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

如进行“四则运算”中的“乘法结合律”运算时,教师可以使用教学道具,课堂开始之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运用相同的若干小棒,先将小棒分成5堆相同的数量,每一组小棒的个数分别为5根,其中,一组放2堆小棒,另外一组放3堆小棒,让学生用乘法计算:“总共有多少根小棒”,计算公式为:“5×2+5×3=25”。其次,教师再将小棒分为5组,让学生再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5×5=25”。计算完毕之后,让学生起来总结,计算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学生总结完毕,教师再引入“乘法结合律”的相关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掌握了“乘法结合律”的运算原理和规则。

二、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在数学“四则运算”的内容中,主要的知识点就是概念和记忆练习。如果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意识,无法优化课堂教学,阻碍课堂效率的提升,许多教师会强调学生如何去做题目,十分注重题目的结果,他们会给学生留大量的运算练习题,只注重结果,不注重学习的过程。这样一来,许多学生会对数学产生恐惧感,数学课堂达不到想象中的效果,学生对运算法则掌握的进度就会逐渐变慢。许多学生认为数学课堂枯燥无味,并对数学课产生恐惧感,教师要克服学生的这种心理困难,不断优化教学课堂的效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师在备课时,要结合教学的知识点,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解“加减法交换率”时,学生很容易理解,但是学习“乘除法交换律”时,许多学生并不理解交换律的原则。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源,不断优化自身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材施教。进行题目“3×8+4×3”的计算时,学生可以按部就班地进行计算,因为题目的数字比较小,计算过程比较容易。但是对于一些数字较大的题目,学生计算起来会有困难,如“3×99+3×1”,可以利用结合律,将其变换为“3×(99+1)=3×100”。教师要不断训练学生,提前学生对特殊数字的敏感程度,才能熟悉掌握运算技巧。

三、结合实际问题,解决数学运算内容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的口诀和公式,如果不增强记忆,学生将无法区分这些口诀,更不会运用到实际问题当中去。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四则运算课堂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强化数学口诀的应用力度,让学生在运算的过程当中,结合实际,使学生有据可依。进行数学“四则运算”法则的教学时,教师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教师进行备课之后开始课堂教学,而在“四则运算”教学过程中,在立足于教材的前提下,教师可以结合实际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来备课。

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能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不断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如进行“加减法结合律”教学时,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按照教师规定的数量,每个小组学生记住自己的数字编号。学生全部都站起来,先让学生记住每个小组的人数。然后,教师指挥学生进行位置的转移,再让学生对新小组的成员人数进行计算。之后再将两次转移的人数进行对比,让学生进行观察,人数是否有变化。学生在游戏的过程当中,会发现“加减法交换律”的规则,如“30+8+2+40=30+40+(8+2)=70+10”,学生进行计算,最终的答案都是相同的,正是运用了“加法结合律”的原则。

结语:趣味学习是提升数学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只有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克服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不断提升数学课堂的效率。在进行数学“四则运算”版块学习时,教师要立足于教材,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同时,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优化教学课堂模式,在实际问题运用中,不断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1]宁柳妹.“玩”出智慧:小学数学游戏化学习研究——基于人机交互的四则运算及思维训练[J].小学教学参考,2020(08):14-16.

[2]王书梅.创新教学观念,发展数学思维——浅析小学数学创新教学[J].学周刊,2019(20):117.

[3]劳建妹.问题驱动教学探究生成智慧——“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J].小学教学参考,2018(35):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