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日常管理经验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仅负责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面的管理任务,而且对学生的思想、情感也要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如何发挥这个角色的重要作用,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就要求深刻理解辅导员工作的本质,改变陈旧、过时的工作方法,不断探索工作新思路,增强工作的艺术性。笔者根据多年的学生管理经验,简单探析这方面的经历与感受,希望能为其它高校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高校辅导员需要转变教育理念,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以推动辅导员工作的全面开展。         一、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特点分析         就目前的大学生来说,大多数出生于 20 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被现代人冠名为“ 80 后、 90 后的一代”,这个时期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最快、成就最大的社会结构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日益解放,价值观也变得多样化。在这种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他们也在不断的形成自己的性格特点:         1.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但浮躁心理严重         现在的大学生从小就开始接受比较系统良好的家庭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学习,不仅具有完善的理论知识修养,而且还具备较高的个人素质。对于一些新事物,尤其是电子产品等方面,他们的好奇心特别强,总是能够通过个人的学习全面把握这方面的信息。另外,他们也比较关注国家大事,崇尚良好的社会公德,渴望良好的社会关系,追求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学习态度和工作态度。         但是,由于他们一方面受到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影响,工作压力大,工资低,对前途觉得渺茫;另一方面,在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下,他们物质至上、金钱崇拜的思想也非常严重。导致辨别能力差,学习和做事浮躁,功利主义严重,社会责任感不强,想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利益。         2.理想主义色彩严重,但心理素质较低         80 后、 90 后一代大部分人生活条件优越,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成长起来。他们几乎没有遇到过大的风浪与挫折,父母和老师一直都是他们安心的港湾。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学习、生活、工作、爱情等都充满了幻想,总觉得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的真诚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当他们真正开始接触社会,开始践行自己梦想的时候,才发现梦想与现实间往往存在较大的差距,难以接受这样的打击。很多事情都是心血来潮时集中精力去做,一旦遇到挫折就会放弃和气馁。         3.反叛意识强烈的愉悦性生活特点         80 后、 90 后一代的学生往往将自己圈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里。快乐、开心才是他们选择事物的标准,与传统的价值观、生活特点相比,反叛意识非常强烈。学习不快乐可以不学习,工作不快乐可以辞职,生活不快乐可以放弃等。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似乎只有奔放刺激的音乐、金钱、物质享受等等能够真正满足他们生理需求,给他们带来愉悦的东西,他们才会全身心的追求。         二、学生管理工作的经验探析         1.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         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自治是学生结起团体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续,从学校这方面说,就是为学生预备各种机会,使学生能够大家组织起来,养成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从宏观意义上的创设规定、执行规定来定义学生自治的概念,他打破了传统的塾师式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就是在现实社会,这一学生管理模式也是非常实用的。可以把陶行知先生的学生自治概念具体化,一方面可以把班级管理权力、大型活动的组织权力下放给学生,让他们具备使命感,发挥自己的才能完成这些事情。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参与学校事务的热情,而且由于学生间更易于沟通,更容易形成一种互帮互助、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因此,这种方式也更有利于学生的管理。         2.建立一种良好的学习激励机制         当前,由于就业的压力,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的心理。对于专业课理论知识的学习总感觉没有用,不想学;对于实践性较强,动手操作要求较高的课程,他们又没有耐心学深、学透,这些心理问题不仅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率,而且慢慢地培养了其浮躁心理,对于将来的工作和就业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辅导员如何采取有效的方式改变学生的观点,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到自己的学业上来成为其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教师应该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适时的、经常的给学生讲授有关学习重要性的知识和现实案例,久而久之,培养学生一种自主学习的概念和意识;其次,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一方面要提高课堂的趣味性,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授学生知识;另一方面,辅导员也要有因材施教的心,利用选修课、专题讲座的形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当前社会大学生就业不容易,竞争压力大,而 80、 90 后一代的学生在其自身成长过程中很少遇到挫折和磨难,对于生活、工作、学习、爱情等各个方面充满理想主义色彩,心理承受能力较低,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会形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辅导员还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除了安排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给压力大的学生降低压力外,自己还应该积极主动的关注身边同学的心理疾病征兆,做到及早发现、及早开导、及早治疗。要做到这一点,辅导员一方面要具备一定的亲和力,做学生的朋友,让学生觉得自己是一个正确的心理倾诉对象;另一方面,辅导员也要与班集体中的学生干部搞好关系,一旦学生中有不正常的心理现象,自己可以马上得到这方面的消息。
作者 周聪
出处 《中国教师》 2020年6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0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