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训练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3
/ 1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训练策略

姜静

洛南县西街小学 陕西省商洛市 726100

语文教学是唤醒学生语文意识,培养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积淀学生语文素养的创造性活动。语文教学离不开核心词语——“训练”,语文教学必须理直气壮抓训练。训练什么,用什么样的方法训练?理想的状态是——隐而无痕,润物无声,使语言文字与人文熏陶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读思议练重实践,人文熏陶在其中”。教者的意图愈隐蔽,训练效果愈佳;训练愈是无痕,学生越是乐此不疲。 1、在游戏中轻松自如地训练。在执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田忌赛马》时,我精心设计了赛马游戏,让学生亲历或赢或输的比赛过程,初步感悟马的优劣对决与比赛结果的关系,以及比赛结果不确定的原因,学生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文本视野。由于关注了学生的内在需求,以游戏调动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故而有事半功倍、练而无痕之效。 2、在表演中积极主动地训练。在执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时,就精心导演了“诸葛亮立军令状”这样一个富有思维深度的言语实践活动。一名学生扮演“诸葛亮”,另一名学生充当“周瑜”。诸葛亮立下三天借到十万支箭的军令状,周瑜通过神态、语言、动作的表演,把周瑜的暗自高兴及妒忌表现的淋漓尽致。在真实可感、富有挑战性的言语情境中,在积极主动、昂扬向上的思维状态中,学生迸发了创造的火花,激发了言语的智慧,轻松愉悦,学有所获。 3、在情景中趣味盎然地训练。在执教《猴王出世》一课时,把声音和画面有效组合,精心创设了猴王出世时的震撼场面,从而赋予学生以新的思维和情感,把模仿性迁移训练和情感熏陶有机结合,隐而无痕。学生不由自主地置身于情境中,调动视觉和听觉器官,感受“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崩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石猴。”依据画面中的猴子的神态和动作,想象它们的生活,富有灵性的思想、情感和词语喷薄而出,令人叹为观止。 4、在活动中手脑并用地训练。把活动引进训练,能够迅速点燃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轻轻松松的氛围中动手动脑,乐此不疲。我们主张“玩得好才能学得好”。在教学“一次拔河比赛”的习作时,先让学生观看视频,谈谈自己的想法,学生观察、思考以后,大家畅所欲言,交流所思、所为、所感。然后将学生带到操场上,真正的进行比赛,来体会比赛场面的激烈以及场上不同人物的表现。将思考、尝试、观察融为一体,把倾吐、交流、拟题、动笔、修改的导写过程展示在课堂上,把学生的惊喜、参与、精彩、收获留在他们心间。这再一次验证了古人说的一句话:“乐则生矣,学至于乐则自不已,故进也”。 总之,教学过程的实质是组织学生反复练习,及时矫正,习得方法,形成习惯,是有限手段的无限运用。没有适量的训练,何谈素养的提高?没有无痕的训练,又何谈训练的优质高效?除以上渠道之外,引领学生在竞赛中紧张积极地训练,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同样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只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的从训练策略上出奇制胜,淡化训练意图,强化“习染”意识,学生自然还我们意外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