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妙创新诗 提升“诗性”境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0
/ 2

引导妙创新诗 提升“诗性”境界

田翠侠

河南省商丘市永城职业学院永煤小学 476600

记得一位专家说过: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完善人格和人性发展的教育,它的最高境界是“诗性”。是啊,中国古代素来就有“蒙以养正”的儿童教育思想,就有“诗教”的传统,而在课堂上借助统编教材,指导孩子在书海中畅游,引导孩子妙创新诗,则是提升孩子“诗性”境界的最佳途径,因为它契合孩子的天性,符合认知规律,激活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利于孩子个体的发展,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巧借教材美读 激发创作灵感 领悟写作技巧 拓展延伸 打开创作源泉 诗情精彩纷呈 课下引导妙创 实践诗意文化

  1. 巧借教材三读 激发创作灵感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是学和习的统一,光学不习是不能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著名诗人金波也说过:“我以为,培养儿童热爱母语的思想感情,最好从读诗开始;享受语言的美,最好从读诗、写诗开始。”

统编小学语文第二学段教材的新诗是指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在课堂教学时,巧借所学教材,巧妙地把诗歌教学和诗歌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来改善和提高当前新诗教学的效率,来提升孩子的“诗性”境界。

课堂教学叶赛宁的《白桦》时,我首先出示白桦美丽的图片,和孩子交流课前预习的情况,让孩子们明白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是民族精神的象征。这时深情地配乐范读此新诗,同时让他们闭眼聆听并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

在我的窗前,

有一棵白桦,

仿佛涂上银霜,

披了一身雪花。

毛茸茸的枝条,

雪绣的花边潇洒,

串串花穗齐绽,

洁白的流苏如画。

在朦胧的寂静中

玉立着这棵白桦,

在灿灿的金辉里,

闪着晶亮的雪花。

白桦四周徜徉着

姗姗来迟的朝霞,

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

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在老师充满真挚情感的美读中,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想象画面时中拉近孩子,与文本与作者的情感表达距离。

顺势引导:“孩子们,你也想像老师这样美美地读诗歌吗?”“愿意!”孩子们异口同声。音乐缓缓响起,孩子们在模仿老师的范读,美美地读文,要求孩子们边读边想,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悟作者在所描绘的白桦树身上倾注了什么情感。

紧接着再次配乐让孩子们赏读,要读出自己对诗歌的真切感受,并找出韵脚,在赏读中体会诗歌的节奏,在韵律中感受作者描绘的白桦所具有的独特的美。

再次入情入境地品读,让孩子明白诗歌既有色彩的变化,又有动态的美感,悟出诗情,了解作者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家乡和大自然的浓浓热爱之情!

在孩子们反复美读、赏读、品读时,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的灵感:原来可以借助一棵树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么自己也可以如此创作,借用吟颂植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呀!

  1. 领悟写作技巧 提升创作欲望

在让孩子们美美三读新诗后,小组合作探究,领悟本诗的写作技巧。让孩子们抓住诗歌的重点词语“毛茸茸”“姗姗来迟”“闪着晶亮的雪光”等,小组组内讨论,组长记录要点,准备全班交流。我在孩子们充分发言交流后,根据他们的发言充满激情地做学习小结:本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动静结合的手法,还有叠词的恰当运用,大胆合理的想象,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高洁、傲寒挺立、绚丽妖娆的白桦树,让人情不自禁地喜爱和赞美它!

这时再运用激情的语言激发提升创作欲望:“孩子们,我们所学的这首诗的作者——叶赛宁,苏联田园派诗人,五岁开始阅读,八九岁就能写诗啦!多么了不起啊!你们也可以学习他的的创作方法,尝试一下,做个“小诗人”,写一种植物,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此时,孩子们神情激动,创作欲望已经被顺利激起了!

  1. 拓展延伸诗歌 再悟创作技巧

课件出示:赏析郑燮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在孩子们反复的吟诵中,适时恰当点拨,让孩子们明白作者借写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的坚韧劲拔,表现诗人坚定顽强、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品质。

课件出示有关植物的新诗:

石榴

石榴花开了

是夏姑姑扎上了

鲜艳的蝴蝶结

石榴果熟了

是秋妈妈在摇着

收获的红铃

美美地赏读、品读后,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童诗创作表达如此简单,只要展开合理想象,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恰当的表达技巧,我手写我想,我手抒我情就可以了!许多孩子已经按捺不住创作的欲望,跃跃欲试了。

四、打开创作源泉 诗情精彩纷呈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位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源泉。”

顺势引导,打开创作源泉:“孩子们,只要你们用心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任何事物,都可以是你们抒发情感的工具,这就是所谓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相信大家通过今天的所学,已经有了创作的灵感,那么,让我们也当一位小诗人,快快拿起你手中的笔,依托一种事物,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吧!”

一时间,课堂寂静一片,孩子们凝神沉思,随即沙沙的笔声响起……一会儿,诗情精彩纷呈,瞧:

刘珂欣创作的《小草》

小小草儿真坚强,

风吹雨打不躲藏。

大风刮来摇摇腰,

大雨打来头高昂。

从来不与人攀比,

我们拿它做榜样。

候苇航的《灯》

新冠病毒把白昼变成夜空

医护人员把自己变成明灯

把黑黑的夜烫出个大洞

发出一阵阵耀眼的光芒

把黑暗划开一道道细缝

把温暖射进了人们心中

带来了希望和光明

郑凯戈同学的《风》

当你说话时

小草腰肢随意摇晃

自创优美舞姿一曲

当你摆手时

河流发出冲锋的号角

义无反顾地冲向远方

当你舞蹈时,

我陪你一起摆动

舞出人生头颅的高昂

……

看到孩子们的略显稚嫩的诗作,我感慨万分:是啊,借用教材,引导妙创新诗,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诗性”境界!更是提高了语文新诗教学的效率,给语文教学这片广阔的天地,注入了鲜活的生命。

五、引导课下妙创 实践诗性文化

统编教材里的诗歌,本身就是一篇篇精美的课例,我打破教学常规,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皆语文!不仅在课上借用教材,引导孩子妙创诗作,还让孩子们在课例的熏陶之下,由课内到课外,走入生活,走入社会,在诗的海洋里自由畅游,领悟表达技巧,明了诗情;在生活中认真观察,体验并感悟自己的情感,让诗情与童心融汇交合,产生共鸣,倾情抒怀,大胆创作,并踊跃向学校的“小豌豆文学社”投稿,提升 “诗性”境界,实践诗性儿童文化的语文。

看!孩子们课外诗作:

抗战疫情

毒雾散落武汉

曙光若隐若现

白衣身影随处见

他们很小很小

纵使数量千万

他们很大很大

十四亿人齐抗战

窗前

我倚在窗前,

呆呆地盯着街道,

空荡荡的,

没有一丝喧闹。

时不时用抹布擦拭,

灰尘纷纷掉落,

留下玻璃的光洁。

能不能新冠型病毒,

也被我的抹布擦掉,

还我课堂的喧闹?

嗯!读新诗、学新诗、写新诗本身就是一个发现美、捕捉美、创造美的过程,让孩子们的颗颗善于发现美的童心,在新诗中尽情飞扬,这样呵护了孩子的诗性本色,提升了孩子诗性境界;呵护了孩子的精神成长,激发了孩子的创新能力;呵护了儿童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引导孩子对精神家园的追寻,实践了诗性文化。

引导妙创新诗,提升“诗性”境界,岂不妙哉?

本文系2019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依托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第二学段进行新诗创作启蒙教育的研究》(JCJYB1902140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