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全评价工作的意义和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24
/ 2

电梯安全评价工作的意义和应用

王成 方亮

武汉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 湖北武汉 430000

摘 要:现如今随着电梯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和人们使用频率的增加,电梯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通过对在用电梯进行科学、准确的安全评价获知电梯的使用状况越来越重要,预防预测可能出现的电梯故障并针对性的采取相关控制措施,以达到降低电梯故障率,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同时电梯安全评价能在重大活动的系列安全保障工作中得到重视,也能通过电梯安全评定工作对电梯安全责任保险的推广产生积极意义。

关键词:在用电梯 电梯安全 电梯安全评价

1. 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们对电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依赖性也越来越强烈。近年来,我国电梯数量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截止2019年底,全国电梯注册总量已经达到709.75万台,我国已成为电梯保有量最大的国家,预计2023年我国电梯包邮量会到1000万台。但是,近年来不断出现有关电梯事故的报道引发公众对于电梯安全的强烈关注。而且随着在用电梯使用年限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高龄老旧电梯开始出现,电梯安全问题越发凸显。

同时在一些有着广泛社会影响的重大赛事或活动中,电梯作为其中一个关键的交通运载工具,对于其中的重要人物或大量人员的乘坐安全和乘坐质量的保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其中一系列安全保障措施中,对于电梯的安全评估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

近年来,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已经在我国一些地区和场所开始推广应用,但是总的来说普及率并不高。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就是缺乏对每个电梯的一个具体安全状况的准确评估来分级分类更准确广泛的推广电梯安全责任保险。

2.在用电梯安全现状和安全评估的意义

由于现在我国电梯的巨大保有量,以及电梯安装单位,维保单位水平的参差不齐和监管层面的盲区,现如今在用电梯的安全问题相对还比较严峻,主要表现在事故多发,电梯运行质量不高。电梯作为一种机电一体化产品,其包含多种机械及电气部件,且使用频率较高、连续工作时间长、使用环境较为恶劣。而电梯运行的质量和安全是由制造、安装、维修、保养等几个方面的工作来保障的。在投入使用后的日常运行中,则主要是依靠科学合理的维护保养以及维保人员丰富的知识、经验、技巧和专业检测设备来保障电梯的正常运行[1]。因此,在日常的维护使用当中,对电梯存在的安全隐患风险做出提前预警、分析和预防是尤为重要的,所以对电梯的安全评估工作是对电梯维护保养状况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补充和检验。

就电梯安全监管工作而言,核心的工作是控制和降低事故率。电梯越老旧故障率也会越多,引发困人、事故风险也越大,到了一定年限就应通过大修、改造或报废的措施来降低电梯的安全风险,但目前国家对电梯的大修、改造年限及使用寿命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很多电梯使用单位缺乏判定电梯是否需要大修、改造、报废的能力,同时由于对其中费用和责任的逃避,很多使用单位会采取能大修不报废、能小修不大修的原则去处理电梯故障问题,他们既担心老旧电梯的使用安全问题,又担心过早大修、改造、报废造成的浪费问题[2]。从关注公共安全、提升电梯安全品质、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的角度,在用电梯的安全风险评价和寿命评估问题已成为广泛存在的问题。

然后,现在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和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国际国内大型外交、赛事、政务、商务等大型活动得以广泛举办开展。通常活动组织方在活动举办之前都会有相应的一系列周密的安全保障方案。现在电梯作为活动中人员乘坐的一个重要运载工具,电梯的安全保障越来越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得到大力关注。例如:在武汉2019年世界第七届军人运动会筹备备战过程中,根据安排部署,武汉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对辖区内所有的军运会赛事场馆和接待酒店以及火车站、飞机场的电梯进行了安全评估和隐患排查,确保了安全隐患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确保了军运会备战及赛事期间全市未发生电梯安全事故,圆满完成军运会电梯安全保障任务。因此,电梯安全评估工作后续在这类大型活动的安全保障中的意义会日渐扩大,也会得以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另外,由于电梯保有量巨大,且多数情况下为公共使用,电梯使用单位和使用人员之间的身份并不完全一致,电梯安全问题的责任划分并不明确。传统的电梯监管制度暴露出来的监管盲区需要有其它相应保障办法作为补充和优化。因此,电梯安全责任保险以其具有的特性和托底保障作用应运而生,并逐渐得到大家认可。随着电梯保有量的持续增长,电梯安全责任险急需广泛推广,我国不少城市已经开始试点电梯责任保险制度。但其发展速度比较缓慢,我国电梯商业保险的普及率尚只有25%左右,远远不能满足现阶段社会和公众对此的需求[3]。究其原因,其中一个重要难点就在于电梯保险尚不能像汽车保险那样,能够对不同价值、不同使用状况、不同风险的汽车有针对性的分级分类进行区分。因此电梯检验检测机构对于电梯的安全评估工作可以考虑作为保险机构对电梯投保安全责任保险的一个分级分类的参考依据。这样实现各自的技术分工,提高效率、精准产生价值。最后为电梯安全责任保险的广泛推广产生更为积极有效的作用。

3.在用电梯安全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目前我国针对在电梯的安全评价过程主要参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GB/T20900—2007《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一安全风险评价和降低的方法》标准,该标准规定了电梯风险评价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程序。同时参考GB24804-2009《提高在用电梯安全性的规范》和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全规范》,安全评价主要采用的是基于风险的安全评价方法。同时,电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达到电梯系统综合安全评价的目的,需要集合设计、使用、安装、维修、事故以及有关伤害的知识和经验,识别由各种危险状态和伤害事件引起的风险,综合从设计、制造至报废电梯寿命期间各个阶段的电梯风险评价。

4.总结

我本人在近四年的电梯检验工作中,深刻感受到电梯安全的重要性。随着电梯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且老旧电梯,高频率超负荷运行、带病运行的电梯越来越多。同时也了解到了电梯系统安全状况的复杂性,检验中准确评估电梯安全的困难性,我们可以通过科学、规范的流程和方法来对在用电梯进行准确安全评价,达到预防风险、降低电梯事故率的目的。

同时通过电梯安全评价,使得监管单位可根据评价结果决定对电梯采取合理可靠的措施和对策提高电梯的安全运行质量,监督维保单位的规范维修保养,监督使用管理单位的管理措施,还可以建立起更多电梯安全运行监管的长效机制。并且将电梯安全评价工作做优做全后,也可以促进电梯安全评价的更广泛和更有价值的应用。可以说,电梯的安全评价,不仅能够弥补现行国家电梯标准和技术规范的不足,还能提高老旧电梯的安全性,在重大活动安全保障中和电梯安全责任险的推广中发挥价值,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社会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赵飞,赵斌,尹海东,胡冯强,刘勇.浅谈电梯安全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特种设备安全技术,2019(01):46-48.

  2. 伍磊,吴琳琳,腾凯,阮利程,张彬彬,陈玮玮,朱凯.电梯安全评价标准化现状与思考[J].中国标准化,2020(02):177-180.

  3. 浙江省保险学会课题组.关于电梯责任保险的若干思考——以浙江为例[J].中国保险,2019(11):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