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内科护理存在的风险隐患及应对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8
/ 2

血液内科护理存在的风险隐患及应对策略

张明珠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安徽省 芜湖市 241000

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探讨血液内科护理存在的风险隐患及应对策略。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6月-2019年7月在本院血液内科治疗的50例患者为对象,针对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50例患者采用硬币随机法进行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为针对性护理模式,对比应用成效。结果: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得分上看,观察组的得分为(95.32±1.16)分,对照组为(82.83±1.4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对患者护理质量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观察组分别为(89.28±2.27)分、(88.72±2.13)分,对照组为(69.26±3.18)分、(70.31±3.0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分析血液内科护理存在的风险隐患有助于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效果。

关键词:血液内科护理;应对策略;风险隐患

针对性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且得到了广泛应用。血液内科是重要的一个科室,包含血友病、淋巴瘤等疾病,属于血液系疾病。每种疾病表现的症状不同,因此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针对性护理模式已得到大力展,能够缓解患者的焦虑状态,提升生活质量1】。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6月-2019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50例患者为对象。通过对比不同的护理模式,进一步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支持。

1.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6月-2019年7月在本院血液内科治疗的50例患者为对象,针对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50例患者采用硬币随机法进行分组,每组25例,讨论实验结果。其中,女性28例,男性22例,年龄在20-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5±2.18)岁。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25例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所有患者在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分析血液内科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隐患,从管理制度、患者与护理人员三方面进行探讨。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基础知识宣教,叮嘱注意事项,护理人员按照护理制度进行观察与记录,关心患者情绪变化,交流沟通,给予温暖;观察组则为针对性护理模式,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需对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接受护理前的培训是最基本的要求,参加相应的考核,成绩合格后可顺利上岗。积极学习疾病相关知识与风险,掌握理论与实践的内容,增强自身综合素养,将学到的知识灵活应用到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也是重要的一项措施,护理人员要及时了解患者身体状况与心态变化,做到提前与患者沟通,为患者与家属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消除他们的负面情绪,用和蔼的态度以及温柔的语气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引导患者安心的配合护理人员工作。如果患者情绪发生异常,可适当进行安抚,提供足够的安全感。

1.3 评价标准

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可用分数来探讨效果。其次,对患者护理质量与生活质量进行记录,分析护理成果。最后,对得出的结果情况进行统计。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专业计算软件为基础。在血管内科患者临床数据的对比中,对两种方案的实际情况做好记录,对患者护理质量、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采用计量统计,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得分上看,观察组的得分为(95.32±1.16)分,对照组为(82.83±1.4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此同时,对患者护理质量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观察组分别为(89.28±2.27)分、(88.72±2.13)分,对照组为(69.26±3.18)分、(70.31±3.06)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血液内科是血液疾病患者治疗的主要科室,为患者检查与治疗提供着重要的帮助。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能够提升护理质量,实现早日康复的愿望。由于疾病带来的痛苦与压力导致患者容易情绪不稳定或突发异常情况,需及时给予关注并采取措施帮助患者度过困难时期2】。分析血液内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隐患,风险因素包含患者、护理人员以及管理制度,患者对护理人员缺乏信任度导致不配合护理工作,降低护理质量,增大护理风险。护理操作制度以及管理员工制度存在一定的漏洞与缺陷,导致护理隐患风险的发生。护理人员自身经验欠缺,未参与培训就直接参与护理工作,患者如遇突发状况很难控制与解决,未能及时将注意事项提前告知患者,从而增加了护理的风险

3】

针对性护理模式可以从心理护理、员工培训、健康教育三个方面开展,护理人员需及时参加相关培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都高于对照组,表明针对性护理模式具有显著的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分析血液内科护理存在的风险隐患有助于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欢.血液内科护理存在的风险隐患及应对策略[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509:167.

[2]高爽.血液内科护理存在的风险隐患及应对策略[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9:290-291.

[3]孙玲,李建芳,汪聪,刘红丽.血液内科护理存在的风险隐患及应对策略[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7: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