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教与当代青少年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7
/ 3

家风家教与当代青少年教育

毕丞姬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 678400

摘要:家风家教具有深刻内涵,家教家风是教育社会成员养成良好道德的基础,是社会形成良好风尚的关键部分,在家庭内部建设和社会稳定和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代家风家教受传统教育理念和传统教育方法和方式的影响,存在重视学校教育弱化家庭教育的现实问题。从传承家教家风,重视家庭教育,培育良好家风,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融合,以及重视家风家教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进现代家风家教建设,强化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关键词:家风家教;青少年;教育

中国自古以来重视家庭教育,涵盖日常生活、个人修养、与人相处等方面,对社会稳定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家庭建设,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家庭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地位。

一、家风家教的内涵及重要性

(一)家风、家教内涵

“家”在古代汉语中有两层含义,一为“小家”,也就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宗族,家庭成员是家族、宗族的组成部分,是血缘共同体和生活共同体,个人的得失与家族、宗族有关,个人取得成绩是家族荣耀,反之亦然;家族、宗族的兴衰也影响个人,家族、宗族繁荣也是个人荣耀,反之亦然。二则是“公家”之意,指朝廷、朝代,是小家之上的“大家”,“小家”繁荣,“大家”也就会昌盛。“家国一体”的文化传统,让中国社会形成家庭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相连,中国近代史已经证明,只有国家繁荣富强,小家才能和谐美满,而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为各“小家”更加富足、和睦的强力保障。

“风”在古代汉语中有“风化”“教化”之意,《诗经.大序》载:“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是指通过教育,让民众得到教化,推动社会风俗、习俗往好的方向发展,形成良好风尚。“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从地方到国家,从“小家”到“大家”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最终形成“国风”。

“教”有“教导、教诲”“教育”“政教,法令”“传授”等意,一为对道德、行为准则、经验知识等的引导与教育,让道德主体掌握日常行为规范,达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二为对相关法律、制度、条例等的传达,让行为人作为国家公民,能够了解相关政策法令,以达到约束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之目的。

(二)家风家教的重要性

家风与家教是通过家庭,将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处世之道、国家民族大义等传授给家庭成员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家庭中的青少年,更是接受家风家教的主体。青少年在家庭中不管生产生活实践经验还是道德经验,都需要从长辈中习得,通过接受家庭教育,获得生产生活经验和道德经验,这样才能够更好更快的融通群体生活,道德经验的习得,让青少年能够及时掌握与人交往、接人待物的准则、礼仪规范。良好的家风和家教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古代社会中,家族、宗族也非常重视家风家教,也形成了一批较为影响的《家训》《家教》著作,《颜氏家训》《太公家教》等都是影响较广的家风家教著作。《颜氏家训》中将家风家教涉及的内容都囊括在内,对内则是家庭中该如何对待长辈,如何教育子女,如何兄弟相处、夫妻相处,又如何治家都详细记录。而对外如何有礼有节与人相处,交友要选择品德高尚的正人君子,不蔑视出生卑微之人等。对自身要求自修,不能不学无术、表里不一,要言行一致,做到不多言不多事,知止知足,不贪得无厌。从家庭内部行为规范,到社会交往礼仪,再到个人内修内省,都包含在家训当中。可见,家风家教不仅仅是如何处理好家庭关系,还要教会家庭成员如何自处、如何与社会成员交往。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可见当下,家风家教依然是社会良好风尚形成的关键部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事关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通过家风家教一是将社会规范、道德规范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成员,实现家庭内部建设,让家庭形成良好风尚,构建文明家庭、和谐家庭。二是通过家庭内部建设,不断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家庭和谐稳定,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经济社会才能不断发展,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才能得到满足。

综上所述,“所谓家教即家庭教育或教养。所谓家风即作为伦理亲缘共同体的家庭(家族)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传承中,逐渐形成和积淀起来的日常生活方式、家庭文化风范和道德伦理品格。”因此,青少年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受家庭教育和家风影响,好的家庭教育、生活方式等有助于青少年良好行为养成,反之则不同,也就是现今强调的“原生家庭”的影响。

二、现代家风家教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理念的影响

1. 教育内容上会受到影响

家庭教育是实践经验的代际传递,当代青少年在家庭生活中需要调节与上几代人的关系,因此在教育过程和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一些滞后的教育理念的影响。家庭教育中队教育内容的更替并不像学校教育有专门的、科学的规划和课程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成员,特别是长辈的思想影响。中国人重视家庭,家族观念深重,因此几代人共同生活是为常态,因此,家庭教育内容容易受影响,并出现教育内容滞后的问题,例如传统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夫妻关系的维系方式,传统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思想等也会影响家庭教育内容。

2.教育方式和方法存在问题

传统家庭社会中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方法会影响现代家庭教育,父权至上的观念让现代家庭中缺乏父子平等的观念,在教育方式和方法上容易出现父亲、长辈强制性要求服从,容易忽视平等沟通的方式和方法,为家庭教育带来一定障碍,父亲或母亲强势的家庭,在教育上会忽视青少年自身发展的需要,从行为主体上看,忽视了青少年的主体性,青少年教育不能采取强制的灌输式教育,需加强家庭建设,建设和谐稳定家庭氛围,形成良好家风,才能使家庭关系和谐,父辈的行为示范会潜移默化影响青少年的道德行为。因此,家庭教育中,要注意教育方式和方法,要注重道德主体的权力和义务之间的平等关系,注重示范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1.学校教育代替家庭教育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很多方面的不良影响,从教育方面看,家长开始重视孩子学习成绩,在日常生活中,基本围绕学生如何提高成绩开展,出现了重视学校教育或者是将教育归于学校的情况,出现弱化家庭教育的现象,将知识素养与综合素质等同。社会实践证明,知识素养并不等同与综合素质,很多孩子缺乏完善的家庭教育,缺乏日程生活技能,在生活和与人交往上存在困难。家庭教育是包括家庭内部关系处理、外在与人沟通能力和自我修养几个方面,弱化家庭教育和良好家风的功能,就是消弱家庭教育和家风教育在家庭内部建设中的作用,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不良影响。

2.现代家庭成员聚集时间少,交流不畅

现代家庭与传统家庭结构存在差异,现代家庭已不是男耕女织的农业经济社会下的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现代社会中女性不断投入到公共劳动中,家庭劳动只是其中之一,男女对家庭投入的精力和时间相等,这就是说,家庭中已无专门从事家庭事业的人员,家庭教育的时间被成人的工作时间和孩子的学习时间挤占,已无循序渐进的进行家庭教育的空间,对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生活技能、行为规范、交往礼仪等只能在实践过程中传输,并在实践过程中纠错。现代社会已为家庭教育、家风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如何解决好家庭教育弱化的问题是现代家庭建设的新挑战。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衍生出的新的家庭问题,如留守儿童问题、婚姻家庭不稳定等都是现代家庭教育面临的新问题,也需从家庭内部建设来解决。

三、现代家风家教建设的路径

(一)传承优秀家教家风,重家教育家风

家庭是社会组织结构的“细胞”,是个体与社会的“链接”,是传承文化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家教家风建设关乎家庭内部发展,也关乎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在现代家庭建设中,家教家风建设首先应该从传统家庭教育中寻找教育资源,优秀的家教家风传统是现代家庭教育的源泉。“甄别启蒙传统中仍有生命力和已经过时的东西,将是一种了不起的鉴别传统的能力”。因此,传承传统家教家风,不是“全盘”接受,而是要增强鉴别能力,从传统家教家风的资源中将有生命力的内容传承下来,优秀的传统、具有生命力的传统与现代社会不断融合,满足现代家庭建设的需要,推动家庭内部建设。其次要重家教育家风。一是要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说文解字》云:“育,养子使之善也。”在代际繁衍中,养子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满足,更重要的是使之善也,通过人文礼俗和道德伦理的教养,使青少年能够在日常生活和与人交往中懂礼、知礼、明礼,遵守社会规范、行为规范等,从而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二是良好的家教将推进良好家风的形成,在家庭生活中,家风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成员的成长,因此,在青少年教育中,父母要注重言传身教,主动以自身践行和培育良好家风。

(二)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融合

家风家教是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部分,但重视知识能力培养形成了以学校教育为主,弱化家庭教育的现象,是导致青少年问题的原因之一,加强学习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融合已成为必然选择。首先体现的就是在观念上的融合,学校和家长都应该形成统一的观念,要充分认识到青少年健康成长是体现在各方面的,德、智、体、美、劳、心理健康等全面发展才是现代教育理念。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潜力,同时也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学校和家长要提高认识,知识能力的培养并不是教育的全部,还应注重其他方面的培养,要从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努力,正面引导和教育,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其次,是行动上的融合,思想上得到统一,那么在行动上也要一致,学校和家庭在教育中要放弃灌输式教育,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引导和培养。家庭教育中要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注重示范引导,培育良好家风,让孩子内在养成良好品格。

(三)注重家风家教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现代社会家庭内部发生重大变迁,新的家庭问题需要用适宜的方法来解决,而传统的延续也会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不断变化。

因此,新时代对家庭内部建设提出新的要求。而家教家风的推动家庭内部发展的重要事项,加强家庭教育,树立良好家风,是增强家庭建设,培养青少年形成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的重要基础。有关部门应注重家风家教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以政府为主导,推进现代家庭内部建设,充分考虑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和家庭的变化,建立一套适合现代家庭内部建设的政策体系,丰富文明家庭、和谐家庭的内涵,提高良好家教家风家庭的知名度,挖掘优秀传统家风家教教育资源,融入现代家庭内部建设中。

家风家教建设非一日之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家庭内部建设是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内容,事关基层社会治理,事关社会稳定和谐,非一家之事,需以共建共享精神来推进家风家教建设,从家庭内部、学校教育、政府主导等方面着手,培育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构建和谐美好的家庭关系,充分发挥好家庭的基础性作用。

 朱熹集传.诗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3

 万俊人.也谈家风家教[N].光明日报.2014年03月03日03版

希尔斯. 论传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