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升关键能力实施有效指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5
/ 2

浅谈提升关键能力实施有效指导

李晖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东城实验小学 213200

【摘要】以关键能力培养为目标,在实践活动指导中树立新型课程观,强调活动体验,注重生本兴趣的提升,着力在设计中培养组织规划能力,强调活动中的沟通与交流,提升互助合作中的动手实践,并新型的评价方式进行总结与反思,探寻出实效的指导策略,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走向深入化。

【关键词】关键能力 评价 体验 实践

《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提出综合实践活动关键能力建构的目标,包括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组织规划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反思与自我管理能力等。而在活动中关注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可以进一步解放孩子天性,克服书本和课堂教学时空的局限,为学生探究、理解各种新的社会、生活、学习问题提供更多的机会,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

一、动态评价,树立新型观念。

在如今新纲要颁布的背景之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给教师、学生、学校带来的转变,让我们再次明晰,这门“建构性”交往的课程,促进了师生在“平等对话”过程中进一步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中心地位”,让儿童更加细化学习,喜欢研究,用儿童的亲身感受去建构他们的思想体系。而作为实践活动指导者、参与者的教师,要要树立儿童化的理念,站在儿童问题的立场去发现、去思考,以儿童认知的特点来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构生动的、充满活力的、愉快的实践课堂。

以课程评价为例,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弱化实践成果,而兼顾创意物化,建立动态的评价形式,是对学生有直接指导意义的,也摈弃了固有的纸质考察注重知识体系的方式,解放了师生的教学压力,释放了课程实践活力!

关注能力提升评价,主要方式在评价考核,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对这一课程实施质量,对学生相关能力进行科学、准确、及时、全程进行测评,是每一位参与者所关注、思考的,也是实践指导老师们的探索目标。

优化、变革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考核方式。用一场“动静搭配”的模拟测试展开,“动”的部分则提供“劳动技术现场操作”套餐,由参加测试学生自选,现场操作;“静”的部分是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水平的考查,问卷设计,名片设计,产品功能创意……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折纸与丝网线,凉拌黄瓜迷宫制作的劳动技术考核。而评委们则现场进行观察,从制作方法、制作技能、作品完成、同伴合作等多维度进行了综合评定。

二、注重体验,实践妙趣横生。

引领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从中展开研究,进行生活化的、儿童本真的活动,让学生尽可能地接触真实的世界,并通过活动解决实际问题,活动指导中要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激发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来展开活动研究,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让这样生活化的活动具有生命力、课程增长力,塑造趣味横生,为学生所喜爱的课程。

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是建立在我省《劳动与技术》教材之上,着力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如《创意绳结》以五年级省编教材为基础,通过引领学生进行各种绳结的研究,了解绳结、并创意出特色绳结,突出了教材,引领了学生创新的动手实践能力;《涤纶彩球》则是在五年级省编教材中细致挖掘,深入探究动手实践要点的经典课例。有很多老师在指导手工课时,都感觉学生制作不得要领,作品质量不佳,殊不知,引领学生步步深入,环环解扣,庖丁解牛式研究,方能帮助学生完成实践活动,更是培养了其细致的实践态度,扎实的实践方法,对提升动手操作能力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创意物化的成果也是效果明显。

建立规范的教学模式和课堂常规,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本课题组在研究中主要致力于学生自主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打造精品课例的同时,要能结合区域特点,建设区域性动手实践教材,这一点在各校的校本劳动实践课程中都得到了有效实施。

三、动手实践,突出亲身体验。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施与活动指导中要紧密贴近新纲要,更要深入浅出的从新纲要要求出发,建构为培养学生能力培养活动内容的基本框架,要把课程的设置与新纲要的基本理念相契合,符合新纲要的主要内容设置,各学段的目标设置、附件的呈现以及纲要的主要变化等方面。

以动手实践活动为例,学生们在劳动与技术类实践活动中,强调创意物化的“创意”体现,但也不是无视“物化”成果,而是更加突显学生的活动过程体验。

《奇妙的指纹》实践活动,以信息的搜集和处理来让学生获得研究的技能。先让孩子感受指纹的奇妙,再提出7个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在老师提示下通过“印一印”“试一试”“擦一擦”“比一比”的方式进行研究。学生经过真实的活动,对指纹有了深刻的印象,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学生具体的研究活动,学生对指纹更好奇了。恰当的引领学生对指纹进行更多的观察与研究,了解指纹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使得整个活动更为丰满。

研究中我们发现,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不能简单笼统的近似于科学探究式的观察,要具有在孩子有趣味的前提下,方法在于渗透,不要过于显性。我们在思辨中体会到:如何使活动既简单又能充分体现合理性?就是要求实践活动的生存力、价值力体现在教师有效指导的策略上,而“趣味”、“情境”、“实践”、“生活”,是引领我们走向深远的关键。关注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师空间中,尽量的情境感受和模拟,动手实践,了解生活,学会生活。而教师对学生进行的方法指导要做到巧妙无痕的,水到渠成,方法指导的隐性,目标达成的显性,这也是我们在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实施策略方面的所得。

四、组织规划,强调沟通交往。

生活本是体验的沃土,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我们的学生要学会关注自我、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对于周边社区发生的事,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有责任去关心,去了解,通过实践研究使得孩子们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的良好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并能够在研究活动中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小组成员们一起进行研究、实践体验、创作,培养互助合作能力。

引导学生们初期的沟通交往,其相关能力水平能力显得稚嫩,而且表达出的体验成果显得比较单薄、生涩,在纯粹的进行简单的交流,学生也言之无物。但是通过多元结合的方式,将组织规划活动与沟通交流结合起来,教师巧妙设计多种情境,抓住学生的关注点,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课堂生成始终关注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会如何自我控制,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制定个人目标能力、计划执行能力、与他人沟通能力及时间管理能力。

立足生本主题,聚焦关键能力,开展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在社会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能力,组织规划与沟通交往的能力,实践反思、评价的能力等各项关键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引领学生学会研究,学会生活,也提升智慧,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