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倾听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3
/ 2

浅谈教师倾听的重要性

黄治琼

咸宁市实验外国语学校玉泉校区 湖北 咸宁 437100

[摘要]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成为一个真正的倾听者。教师倾听,是师生和谐的前提,是学生模仿的榜样,是动态生成的基础,是教学相长的双赢。教师知悉倾听学生的重要作用,才会萌发主动倾听的意识,提高倾听的能力,养成倾听的习惯。教师时刻持有一颗倾听学生的敏感的心,才能更好地参与学生生命的成长。

[关键词]教育教学 教师倾听 重要作用

在倡导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角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从人人参与和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面对这一角色转变,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深刻地反省:从“滔滔不绝”的演说到“静心凝神”的倾听,做一个真正的听者。倾听学生,应该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职业的自觉。教育教学中,教师倾听具有哪些重要作用呢?

一.倾听,是和谐关系的润滑剂。

教育家卡耐基说:“做个听众往往比做一个演讲者更重要,专心听他人讲话,是我们给予他的最大尊重、呵护和赞美。”教师倾听,意味着把学生作为平等的生命来接纳,是真诚的平等与尊重。耐心倾听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让学生得到满足和重视,树立自信心;能够得到学生的信任与爱戴,有了困惑愿意向教师求助;能让学生消除隔膜、敞开心扉,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学生心中,我们不仅是老师,更是一位可以信赖的大朋友,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对我们倾诉,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人,教师能否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否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情感基础,更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倾听,是通向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使学习真正发生,使教育真正落实。

二.倾听,是树立榜样的有效举措。

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要求学生认真听讲,为学生的各种听课状况发愁和抱怨。但是,教师是否反省过:自己可曾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自身学会倾听了吗?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学先生说:"没有学会倾听的教师,就没有学会倾听的学生;哪个教室里有不会倾听的学生,一定有不会倾听的教师。要想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首先要懂得倾听学生。除此之外,再也无法找其他更好的办法了。"[1]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首先要关注自身的倾听行为。马卡连柯说过:"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倾听是一份尊重,一种教育,一个榜样。即使你没有给对方什么指点或帮助,但有了倾听,你便在心灵上给与他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在行为上给与他无意识的学习模仿。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必须先自己学会倾听。只有真诚倾听的教师,学生才会收起抵触和判逆,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观点,主动积极地模仿你的倾听行为,不知不觉地内化为他的倾听习惯。

三.倾听,是参与成长的主要路径。

莎士比亚说:"最完美的说话艺术不仅是一味地说,还要善于倾听他人的内在声音。"教师倾听,是了解学生的主要路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班上几十个学生由于先天遗传基因和后天成长环境不同,因此思维不一,想法各异,性格不同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具有个性的生命体,教育就是教师参与到学生的个性生命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沟通谈心,倾听学生的喜怒哀乐,体验学生的思想情绪,开导学生的心理症结,疏散学生的情感困惑。学生的成长是身心裂变的过程,教师要以倾听的方式感悟学生生命的存在,参与学生生命的成长,成为孩子内心的依靠和思想的引路人。

四.倾听,是动态生成的必要条件。

中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说:“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问,学生的答已成为天经地义的常规,然而学生对提出的各种问题做出的不同回答,也并非与老师预言的完全一致,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课堂中,教师要耐心倾听、细致观察,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要欣赏学生的与众不同,珍视学生的独特见解,宽容学生的“异样声音和“节外生枝”,并从中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让学生的学习在动态生成中前进。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像,而不是一切都必须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旅程”。教师倾听,才能提供学生诞生精彩观念的机会。教师是否学会倾听,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善于发现充满童趣的世界,是否善于体验学生情绪,思考答案背后的问题,成为教师能否组织好动态生成课堂的重要条件。

五.倾听,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力量。

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中写道:‘’这些倾听不是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原来如此”、“真有趣呀”等共鸣共感。唤起这些情感体验,可以说是倾听学生发言的'理解方式`应具有的最重要的意义‘’。[2]这就是说倾听不仅仅是要用耳朵来听说话者的言辞,还需要全身心的去感受对方在谈话过程中所表达的非言语信息及情感。这就对教师倾听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倾听,实际是耳听.眼看.脑思.心想.情悟的多感官参与。这样的倾听,才能准确而全面的理解信息。课堂中,教师在倾听中体验,在倾听中思考,在倾听中应变,最终实现在倾听中丰富和成长。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是行动的前提。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倾听的作用,主动树立倾听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师只有学会倾听、乐于倾听、善于倾听,才能让学生充满自信,提升思维,享受课堂,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共赢。

参考书目:

[1][2][日]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M].李季湄译.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