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2
/ 2

浅谈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

薛君

云南省玉溪市 新平县水塘镇小学 云南 玉溪 653407

摘要:探究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新课标强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接纳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教师争论。只有这样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  

关键词:语文课堂、氛围、轻松、兴趣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指师生,心理相容、感情融洽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心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绪(即愉快)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维敏捷,从而更容易接受知识,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进而开发智力,陶冶 情操,优化教学效果。因此,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在 愉快中学习。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 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愿学、乐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感受语文的美好与乐趣,从而热爱语文,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语文知识,感悟语文之美,就我所任教的学生情况,结合多方实践探究提出以下策略:

一、宽松和谐激趣法

(一)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特点。

1、营造宽松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新课标的一项重要要求。

师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合作,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 语文学习,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

2、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将在师生沟通时起到重要作用。

在教授《桂花雨》一文中,学生看到课题就很感兴趣,桂花雨是一种怎样的雨?是不是真正的雨?这时就是兴趣培养的好时候,引导学生自学课文,通过引导,小组交流,品味桂花雨到底是怎样的雨,从学生所感兴趣的问题本身入手,引出文中的情感表达,学生既能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又能从文中本身体会文本的情感,从而积累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在学习学生感兴趣的神话故事《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盗火》时,尽可能多的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神话故事中的主人公,结合人物性格各抒己见,对人物的喜欢与否,为什么?尝试完全放手给学生,可以把语文课变成交流课,活动课,积极引导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发表自己的观点,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 氛围中,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学生才能积极主动 参与教学。语文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语文的魅力在于此,语文课堂的活力也在于此。同一问题,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素养、心理状况等等的不同,得出的答案可能是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这就是创造力的表现,也正是我们要悉心呵护和着意培养的。教师要放下唯师是从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多给学生展开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多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和自由。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特别是与老师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敢于不屈从于教师,不迷信于权威,不盲从于教材,敢说“我认为”。学生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尽情地自由参与自由表达,往往能产生一种宽松、新奇、愉悦的心理体验,学习兴趣高涨,从而诱发潜在的创造智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展现语文课堂的无限活力。

二、赞扬欣赏激趣法

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老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 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清代学者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

1、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

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课堂上采用多种表扬方式:或用赞许的 口吻——“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象力真丰富!”;或用亲切的动作——拍拍肩膀,轻轻一点头,微微一笑……每节课尽量多赞赏学生,不光赞赏一个两个,而是赞赏一群一批,甚至全班;不是虚伪的应付的,而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

2、看到学生的闪光点,表扬有针对性。

针对具体的事情急时给以真诚的赞赏,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获得心灵上的满足感成就感,内部的动力也就越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通过赞赏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创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培养起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赏识学生对知识的 掌握及能力的提高,又要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及方法上的优良行为,还要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 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三、认真倾听激趣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老师掌握着“话语霸权”,学生只能当作一个个容器,语文课堂教学也是满堂灌,学生被动的等着老师往里灌东西,可结果,园丁的辛勤,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天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变成了统一模式铸造的标准件。

(一)教师要多倾听学生的发言。

通过“听”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独到深刻的见解、幽默睿智的语言常常使我们深深折服。通过“听”可以真正使教师领悟“教学相长”的真谛,通过学生“讲”教师“听”,可以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有序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口语交际和理解语文的能力,这样学生越说越会说,越说越想说,越说越自信,课堂成了他们发挥的舞台,这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焕发出课堂的活力。 比如在教授《徐悲鸿励志学画》时,让学生找出给自己触动的句子,先在学习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也可以自己提问,小组解答,再把有意义的问题放到全班思考讨论。一学生说:“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从哪些地方看出徐悲鸿的励志?我们从徐悲鸿身上学到些什么?……学生在感悟中理解,在提问中思考,在潜移默化的求知氛围内,愉快的习得知识,获得学习的享受和体验。

(二)树立“自主学习和协调学习” 的教育观。

由传授知识向学生终生发展延伸。世界教科文组织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而这种学生多讲、老师多听的教学模式正是“授之与渔”“操练捕鱼”的有效途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做主角,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保持活跃和热烈,使语文课堂呈现无穷的活力与魅力。

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给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内在动力不断加强驱使外部行为,既获得语文美的体验和享受又在宽松的愉快环境中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参看文献:

[1]李楠.小学语文课堂的现状及策略——基于长春市某小学的个案研究[J]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

[2]李英蕾.语文课堂有效实施的策略研究[J]吉林:延边大学出版社,2010:(5)

[3]叶俐芬.初级阶段国际汉语教师课堂行动研究[J]北京:中央名族大学出版社,2011:(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