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后行再灌注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4

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后行再灌注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罗怡军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医院湖南郴州423000

LuoyijunHunanChenzhouFirstPeople'sHospitalCenterHospitalHunanChenzhou423000

【摘要】:目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后行灌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从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心内科收治120例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急诊诊疗流程并给予再灌注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结果经过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后1h内治疗结果比较分析,观察组在入院治疗1h内的病情要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情稳定率达到了86.7%(52/60)。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在入院治疗后病情要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入院开始接受治疗时间比较分析经过比较显示,观察组有17例在病发1-3h内接受了治疗,而对照组为9例在病发1-3h内接受了治疗,观察组总的入院开始接受治疗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及时采用正确、有效、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并给予再灌注治疗,能够很好地缓解和稳定患者的病情发展,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降低其死亡率。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再灌注治疗;临床效果

Objective:totreattheclinicaleffectofacutecoronarysyndromeafteremergencytreatment.MethodsfromJanuary2013toJanuary2015,120casesofacutecoronarysyndromepatientswererandomlypidedintotwogroups,60casesineachgroup,theobservationgroupwasgivenemergencytreatmentprocessandgivenreperfusiontherapy,thecontrolgroupreceivedroutinetreatment.Resultsaftercomparingthetwogroupsofpatientsinhospital1haftertreatment,theobservationgroupinthetreatmentof1Hintheconditionofthepatientsin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Theobservationgroupwas86.7%(52/60).Aftertreatment,thepatientsintheobservationgroupwere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aftertreatment,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betweenthetwogroups.Twogroupsofpatientsadmittedtothehospitaltoreceivetreatmenttimecomparisonanalysisaftercomparison,theobservationgrouphas17casesinpatientswith1-3Hreceivedtreatment,whilethecontrolgroupreceivedtreatmentinpatientswith9cases,theobservationgroupreceivedtreatmenttimesignificantlyshorterthanthecontrolgroup,therewas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intheclinicaltreatmentofpatientswithacutecoronarysyndrome,thetimelyuseofcorrect,effective,targetedfirstaidmeasuresandgivenreperfusiontreatment,canbeagoodwaytoeaseandstabledevelopmentofpatients,improvethesuccessrateofpatients,reducethemortalityrate.

[Keywords]:acutecoronarysyndrome;reperfusiontherapy;clinicaleffect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生,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城市生活的节奏和压力也随之提升,这使得人们的生活压力与日俱增,同时加上生活习惯不规律等因素,使得我国急性冠脉综合症(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人数呈现一个较快的增长趋势,并且有向年轻群体转移的形势[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病死率高的心血管急症,往往合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2]。它是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以斑块损伤破裂,其内或其下出血、血管痉挛,导致血栓形成,完全或不完全堵塞冠状动脉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能否在最短时间内重建患者相关血管的血液循环,是有效治疗的关键[3]。再灌注治疗是一种可选择的再灌注治疗,尤其对于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医生应及早对符合条件患者进行再灌注治疗。本研究旨在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后行灌注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心内科收治120例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中65例女性患者,55例男性患者,年龄在27岁到82岁,平均为55.32±2.64岁,临床症状表现为胸痛、胸闷,并且伴有呕吐、纳差、乏力、大汗或者是呼吸困难等症状,一些患者有心律失常或者是心源性休克等症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急诊诊疗流程并给予再灌注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P>0.05,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人选标准:①突发性的胸前区剧烈疼痛;②心电图检查发现V1一V6中至少两个导联sT段抬高至少0.2rnV;③心肌酶谱检查发现心肌酶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超过正常值的2倍;④取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观察组给予急救措施和再灌注治疗

急诊诊疗流程:医护人员要在患者入院前做好接诊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监护仪器、平车、抢救器械、药品的准备等,并通知相关的科室做好急救准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之后,要迅速建立生命绿色通道,并保证患者平卧体位,不易进行搬动,同时保持病室中的相对安静。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心电监护、吸氧[4]等抢救措施。在病床边准备好抢救工作需要的除颤器、呼吸机、急救药品等,并始终保持物品应急状态的完好性。在急救的过程中,必须严格依照医嘱进行用药,当患者出现剧烈的疼痛反应时,要迅速的进行止疼处理,通常是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为患者注射50-100mg的杜冷丁或2-5mg的吗啡。由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再灌注治疗急救黄金时间为入院后30min—1h之间,因此医护人员必须争取在这一阶段进行再灌注治疗,并分别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测和心肌酶肌红蛋白的检测。

再灌注治疗方式:先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江苏江山制药有限公司,1ml:5000抗XaIU/支,国药准字H20030351)5000U静脉滴注;随后,给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山东阿华生物药业有限公司,18mg/支,国药准字$20070023),首剂量0.75mg/kg、30min内静脉滴注,第2次剂量0.5mg/kg、60min内静脉滴注,总量≤100mg。

1.2.2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医院进行接诊后,患者家属要先去挂号,然后再组织专家进行相应的专科诊断。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性分析后,提出和制定相应的临床治疗方案。患者家属在缴费后,对患者进行各个项目的检查,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而后办理相关入院手续,并由医护人员护送其入院接受治疗。

1.3评价标准

转归判断标准参照1996年7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制订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参考方案。痊愈:症状消失,心电图ST段基本恢复正常;好转:症状明显好转,并发症减轻,但心电图ST—T持续改变;恶化:症状加重,出现并发症或并发症加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x±s表示,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入院后1h治疗结果比较

经过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后1h内治疗结果比较分析,观察组的60例患者中,有52例在入院后1h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有1例死亡,有7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的60例患者中,有36例病情稳定,有4例死亡,有20例出现并发症,观察组在入院治疗1h内的病情要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情稳定率达到了86.7%(52/60),见表1。

3讨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是80年代以来提出的诊断概念,它涵盖了Q波心肌梗死(QMI)、非Q波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5]。其发病原理是,患者冠状动脉内有不稳定斑块,从而引发血管痉挛、破裂、出血或形成血栓[6],其在临床上的具体表现为心肌梗死或心脏性猝死。临床上认为[7],缩小心肌缺血或坏死的范围,稳定粥样硬化斑块,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临床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不困难,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检查多能确诊;动态心电图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危险分层、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8]。因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及发展显著相关[9],通过检测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由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多为老年人,且以突出、复杂多变的心脏外症状为首发和主要表现,临床医师应掌握不典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表现[10],特别是老年人合并多种疾病时,症状相互掩盖,不要忽略了其他疾病所致的胸痛[11],以预防诊断时出现漏误诊,导致治疗的失误。

再灌注治疗临床试验表明,12h内发作且无禁忌症的急性冠脉综合征首选再灌注治疗,时间越短,收益越大,对于症状发作1h内给予再灌注治疗,可降低死亡率50%。再灌注治疗是一种可选择的再灌注治疗,尤其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医生应及早对符合条件患者进行再灌注治疗。最佳溶栓时问为在到达急诊室30min内,以减少心肌缺血造成的损害。对于症状发作时间>12h,或sT段压低,此时不建议患者再灌注治疗。超过12h,但如果持续存在胸痛且多个邻近分支导联sT段抬高>1mm时,也可考虑再灌注治疗。对于症状发作前12h,心电图显示心肌梗死迹象,排除禁忌症后可使用再灌注治疗。院前再灌注治疗是可行和安全的,接受院前再灌注治疗患者的5年内病死率可以下降25%一36%[12]。再灌注治疗每延误30min可以减少平均寿命一年,延误1h将增加病死率20%[13]。ACS发生的早期,心肌细胞具有潜在最大存活的可能,因此在典型缺血性胸痛发作后,尽可能快地接受溶栓治疗可以获得最大限度的益处。由此我们也能看出,再灌注治疗的时间与ACS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肌存活量与血管闭塞时间有关,因此治疗时间对于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早期抢救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病情,降低死亡率,但临床表现多样,有些表现与非冠心病相似,给临床诊断增加难度。很多医院在急救的处理上有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专业人员根据循证医学,治疗指南施行急救措施,对急救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急诊科接收此类患者日益增加[14]。它发病急、变化陕、病死率高,表明了它存在的巨大危险性。时间就是生命,开展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绿色通道,争取了救治患者的时间,让患者的生命得到保障,这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与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与伤残率具有熏要的现实意义。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及时采用正确、有效、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并给予再灌注治疗,能够很好地缓解和稳定患者的病情发展,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降低其死亡率。

【参考文献】

【1】汪砚雨,董平栓,王绍欣.普伐他汀在124例高脂血症中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9):141—142.

【2】0’ConnorRE,BradyW,BrooksSC,eta1.Part10:acutecoronarysyndromes:2010AmericanHeartAssociationGuidelinesfor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andEmergencyCardiovascularCare[J].Circulation,2010,122(18Suppl3):s787—817.

【3】陈立颖,刘文娴,吴勤,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3,29(4):272-274.

【4】葛莉,张秀娥,布丽丽.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3):59—60.

【5】孔祥阳,牛麦玲.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6):80-81.

【6】孙梅芳.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1):29-29.

【7】刘倩.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18(28):180-181.

【8】雷蕾.分析动态心电图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的意义[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9):92.

【9】孙巨军。胡晓卫.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及临床意义[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7):892—893.

【10】姜蕊.不典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的临床体会[J].当代医学,2013,(34):70—71.

【11】王岗凌,闫晓莉.胸痛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12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7);931.

【12】李德柒,周乐,唐少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PAPP—A、Hs一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2010,25(2):89—91.

【13】ChernevaZV,DenchevSV,GospodinovaMV,eta1.Inflammatorycytokinesatadmission一一independentprognosticmarkersinpatientWithacutecomnarysyndromeandhyperglycaemia[J].AcuteCardCare,2012,14(1):13—19.

【14】张淑英.急性冠脉综合征救治和护理干预[J].现代护理,20l1,3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