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任国栋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12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结果分组。其中58例实证者纳入A组,62例虚证者纳入B组,均进行辨证用药。治疗8周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发现,A组总有效率为93.10%,B组总有效率为90.32%。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无论对实证还是虚证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辨证施治高血压临床疗效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6.04.016

作者单位:271400,山东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可对心、脑、肾等靶器官造成严重的损害,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虽然在中医古籍中并无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病名,但根据其症状表现可将其归纳于中医学理论中“眩晕”、“头痛”等范畴[1]。其基本病机不外乎虚、实两种,虚者为气血不足、肝肾亏虚型眩晕,治则以益气养血、调补肝肾为法。实者为内风、肝火、痰浊、瘀血所致的肝阳上亢、痰瘀阻滞型眩晕,治则以平肝潜阳、化痰逐瘀为法[2]。本研究分析了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本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均有头晕、头痛症状,连续三次坐位血压测量平均值收缩压(SBP)>140mmHg,舒张压(DBP)>90mmHg,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中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3]。研究对象剔除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危象、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不能按要求服药者。

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其中58例实证者纳入A组,症见眩晕头痛、头重脚轻、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包括男性30例,女性28例;年龄48岁~77岁,平均年龄(61.22±10.15)岁;体重55kg~87kg,平均体重(64.60±10.42)kg;病程1年~16年,平均病程(6.33±1.72)年;其中高血压1级33例,2级25例。

62例虚证者纳入B组,症见头晕目眩、头重脚轻、耳鸣健忘、口燥咽干、腰膝酸软、心烦热,舌红苔少,脉弦细数。包括男性32例,女性30例;年龄50岁~78岁,平均年龄(61.45±10.37)岁;体重56kg~85kg,平均体重(64.54±10.37)kg;病程2年~15年,平均病程(6.54±1.78)年;其中高血压1级36例,2级26例。

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发现两组之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在性别、年龄、体重、病程、病情等方面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组前均经过为期2周的洗脱期,停止使用其他一切可能影响血压的药物。A组患者采用平肝潜阳、化痰逐瘀法治疗。基本方用天麻10g、钩藤10g(后下)、石决明30g(先煎)、丹参15g、赤芍10g、半夏10g、茯苓10g、白术10g、甘草3g。湿浊中阻者酌加苍术、厚朴、薏苡仁等;目赤胀痛者酌加菊花、决明子、蝉蜕等;肢体麻木者酌加怀牛膝、地龙、木瓜等[4]。

B组患者采用益气养血、调补肝肾法治疗。基本方用枸杞子10g、菊花10g、酸枣仁20g、生地黄15g、熟地黄15g、当归10g、山药15g、山茱萸10g、杜仲10g、菟丝子10g、女贞子10g、甘草3g。口燥咽干者酌加麦冬、玉竹、沙参等;自汗盗汗者酌加黄芪、党参、五味子等;心烦不寐者酌加柏子仁、茯神、远志等[5]。

上述中药每日一剂,加水煎煮两次后合并煎液,分早晚两次温服。服药期间患者接受低盐低脂饮食,忌食辛辣、海鲜、发物等[6]。连续治疗8周,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

1.3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8周后DBP下降≥10mmHg,且降至正常范围;或DBP下降≥20mmHg。

有效:治疗8周后DBP下降<10mmHg,但已降至正常范围;或DBP下降10~19mmHg;SBP下降>30mmHg。

无效:治疗8周后血压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7]。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数据分析方法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录入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χ2检验分析。P值<0.05时表示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结果

经过数据统计发现,A组总有效率为93.10%,B组总有效率为90.32%。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对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有时是致命性的。脑血管压力过高可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心脏冠状动脉痉挛狭窄可引起心脏供血不足、心绞痛、心肌梗死。肾动脉狭窄、肾脏血流量减少可导致慢性肾功能下降,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如何有效控制血压一直是临床工作研究的热点。西医对高血压的治疗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单用或联用均可获得满意度降压效果,但治疗期间产生的不良反应又给患者造成了额外的痛苦。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采用中药治疗高血压[8]。

中医学理论认为高血压的发病与情志不舒、饮食不节、劳倦内伤等因素均密切相关。肝主疏泄,情志不舒则肝气不畅,肝之疏泄功能失常,肝气郁结于内化火,导致阴津耗伤、阴不敛阳。肝阳上扰头目而发作眩晕。脾主运化,喜燥恶湿,如过食肥甘厚味、饮酒、嗜烟无度,均可导致脾胃之气受损、运化功能失司,进而出现痰瘀内生、津液停滞、清阳不升而发为眩晕。痰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痰瘀搏结脉道,阻滞气血运行而致气血失和,促进眩晕的发生和进展。瘀血内停、痰湿壅盛是眩晕发病之标,气血不足、肝肾亏虚是眩晕发病之本,临床治疗时应辨证施治[9]。

实证患者属于肝阳上亢型眩晕,采用平肝潜阳、化痰逐瘀法治疗一般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本研究中治疗实证眩晕的基本方用天麻、钩藤为君药,取其平肝熄风、清热安神之功效。石决明咸寒质重为臣药,功擅平肝潜阳、除热明目,可增强君药平肝熄风之力。佐以丹参、赤芍活血化瘀、凉血和营;半夏祛湿化痰、降逆止呕;茯苓、白术健脾宁心、健脾渗湿。甘草兼为使药,调和诸药。纵观全方,诸药合用,共奏平肝潜阳、化痰逐瘀之功效。临床用药时还应根据兼症加减,湿浊中阻者酌加苍术、厚朴、薏苡仁等以利水渗湿、行气化湿;目赤胀痛者酌加菊花、决明子、蝉蜕等以清肝平肝、明目退翳;肢体麻木者酌加怀牛膝、地龙、木瓜等祛湿通络、舒筋活络。

虚证患者属于肝肾气血亏虚型眩晕,采用益气养血、调补肝肾法治疗一般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本研究中治疗实证眩晕的基本方用枸杞子为君药,功擅补益肝肾、益精明目。菊花、酸枣仁共为臣药,菊花散风清热、清肝明目;酸枣仁养肝宁心、安神敛汗。佐以生地黄滋阴生津、清热养血;熟地黄滋阴补虚、益精填髓;当归活血养血、和血止痛;山药滋补强壮、补脾养胃;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脱;杜仲补益肝肾、强健筋骨;菟丝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女贞子补肾滋阴、养肝明目。甘草兼为使药,调和诸药。纵观全方,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血、调补肝肾之功效。临床用药时还应根据兼症加减,口燥咽干者酌加麦冬、玉竹、沙参等以清热养阴、生津润燥;自汗盗汗者酌加黄芪、党参、五味子等以补中益气、固表敛汗;心烦不寐者酌加柏子仁、茯神、远志等以养心益智、安神助眠[10]。

本研究采用纯中药治疗高血压,在准确辨证后针对不同证型给予个性化治疗。实证患者采用平肝潜阳、化痰逐瘀法治疗8周后达到显效20例、有效3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10%。虚证患者采用益气养血、调补肝肾法治疗8周后达到显效21例、有效3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32%。这一结果提示采用纯中药治疗高血压可以获得满意的降压效果。实证患者和虚证患者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这一结果提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无论对实证还是虚证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颖,于睿.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9):101~103.

[2]庞丽.辨证分型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30例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22):71~72.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3.

[4]刘新卫.中医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4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9):145~146.

[5]邹敏.中医辨证方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186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7(18):427,429.

[6]李冬玉.中医药辨证治疗高血压80例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8):194~195.

[7]张丙义.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20):91~92.

[8]任琳莉.中医辨证方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186例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7(20):100~101.

[9]刘宏祥.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验证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98~100.

[10]杨晓忱,熊兴江,王阶.高血压病辨证分型及证候客观化研究概况与展望[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2):157~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