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见护理纠纷及防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9-19
/ 1

儿科常见护理纠纷及防范

唐丽

唐丽

安徽省明光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明光239400)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1)9-0042-01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维权意识逐步加强,人们对疾病疗效和期望值与医疗水平的发展现状的矛盾日渐突出。尤其儿科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独生子女很多,护理纠纷更易发生。因此如何进行护理管理,减少护理纠纷就显得尤为重要。

1常见护理纠纷的原因:

1.1服务态度:在护理活动中,因服务态度引发的护理纠纷最为常见。儿科护理工作中,各地儿科患儿人满为患,工作繁琐,任务重,护理人员在接待患儿及家属过程中,有时候会表现漫不经心,解答问题不及时,不仔细,语言欠严谨,使患儿及家属反感,引发护理纠纷。

1.2责任心不强:儿科患者自主意识差,病情变化快,患儿不能准确叙述其生理、心理要求及病情变化,有关资料完全依靠家长叙述及护士的密切观察所得,儿科护士如责任心不强,没有在第一时间及时准确、客观地记录下观察所得资料,易贻误病情,发生纠纷

1.3技术操作水平不高:儿科护士的技术操作水平要求向对要高一些,尤其是婴幼儿的静脉穿刺技术,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很重要,应不断提高其准确性.

1.4护理差错:护理差错是儿科护理纠纷较常见原因之一。护理差错的发生大多是因

为护理人员责任心,业务能力等因素引起。

1.5患儿方便的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绝大多数家庭就一个孩子,一但生病全家紧张,特别涉及到有创护理操作时,患儿与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操作要求在不断提高,更受一些媒体的不良导向,家属的一些过高要求得不到及时满足就迁怒于护士,引发纠纷。

2护理纠纷的防范

2.1加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服务态度差引发的纠纷很多,我们首先要求护理人

员“以患儿为中心”转变观念加强医德教育,提高自身素质,提倡微笑服务,不说服务忌语。定期进行服务考评,并与经济利益挂勾。良好的服务态度是减少护理纠纷的重要因素。

2.2加强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儿科护理工作环境噪杂,工作繁琐,易造成护理人员疲劳,加上大多数患儿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护理操作有一定难度,易引起纠纷。护理人员可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及身体情况,运用多种方法,鼓励、安慰亲近他们,得到他们的认同依赖,使治疗能顺利进行。如护士在穿刺时,不能一次成功,不应该强调主客观原因,应诚恳向患儿家人道歉,取得谅解,再进行第二次操作或换一个人操作,避免矛盾激化,引发纠纷。

2.3加强责任心,提高技术操作能力。护理操作规程是护理技术操作过程的规范和指

南,它使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目的是对护理质量实行严格控制,防止技术操作失误,避免发生操作失误。

2.4增强法律意识,维护护患双方的利益。在护理活动中,护理人员要履行应有的告知义务。例如,有的患儿在输液过程中,时间稍长就不能配合治疗,家长为了早些结束治疗,自行调节输液滴速,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巡视,详细把利害关系告知患儿及家属,及时准确、客观地作好记录,以防发生护理纠纷时有据可查。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2.5加强沟通,改善护患关系。患儿在住院期间,绝大多数时间是与护士进行接触,

期间如果患儿治疗效果不好,恢复差,病情发生变化,后勤工作跟不上等,都会引起护理纠纷。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儿家属的个人经历,家庭背景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处理问题时因人而异,避免矛盾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