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电气工程师培养进程中存在问题及培养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17
/ 2

当代电气工程师培养进程中存在问题及培养对策探讨

吴磊

上海东芝机械有限公司2011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我国电气自动化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并且社会也对其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电气工程师培养现状进行研究,研究其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当代电气工程师在与当前阶段社会的发展趋势相结合下,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对推动电气工程领域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为了保证电气工程师的培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结合“卓越电气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出相应的对策,不断优化电气工程师培养体系。

关键词:电气工程师;培养;问题;对策

虽然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在发展进程中资源紧张成为当前阶段重要的问题之一,造成资源紧张的重要原因是在经济发展进程中资源浪费的情况比较严重。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受到了阻碍,更重要的是已经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随着我国电气工程的长远发展,一方面为了保证电力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为了使工作效率和质量不断提升,在其发展的进程中就要对的技术进行创新。在此社会背景下,电气工程师成为此领域炙手可热的人才。为了保证专业性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各所学校纷纷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会脱节,将多门专业课以研究性教学方式开展,让学生在工程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相比于传统拘泥于课堂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将充分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出的电气工程师也将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一、电气工程师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

(一)电气工程教学实践平台不完善

1.校内实践平台较窄

现在很多学校虽然已经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并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实践教学方式为主导,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有流于形式的问题出现。例如:很多学校为了诱导学生启发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会选择开展实验课,虽然这种实验课会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之中,可很多课程都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即使参与到实验课之中,也只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确定结果,实验过程依旧是教师主导,实验内容缺乏一定的创新性,相比于综合设计类实验课程,这种实验课显然达不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标准。造成这种教学情况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学校缺少配套的教学设备,很多教师即使设计了综合性实验课程,但学校实践平台功能匮乏,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校企合作平台缺少联动性

很多学校为了确保电气工程专业学生有更加广阔的实践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就会选择与企业合作,在校外为学生也建立相应的实践基地,确保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使得电气工程师培养计划更好地落实下去。但很多企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有的企业为了不降低工作效率,为学生提供的锻炼机会并没有接触到一线工作,导致学生虽然获得了进入企业实习的机会,却还是没有充分锻炼自身能力。甚至很多资质较差的学生,在没有专业的一线员工来引导的情况下,与在校期间的状态无异。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频频发生,校企合作的联动性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样不仅浪费教学资源,而且企业也会失去优秀人才补给的机会。

(二)电气工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

电气工程专业与其他学科有很大不同之处,本专业不仅需要过硬的理论知识,更重要地是还要具备较强的实操水平。现在很多学校电气工程专业教师虽然接受过专业系统的训练,本人也具备了非常扎实的功底,但这些教师都以学术研究为主,在这种严格学术氛围的熏陶下,许多教师的实操水平就相对逊色,尤其是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明显无法满足当代电气工程师培养的需要,由此出现了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失衡的情况,影响了电气工程教育的长远发展。造成现在这种情况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学校制订的教师评价体系较为片面,很多学校在考核教师过程中仍然以理论研究和课题论文数量为主,忽视教师工程实践经验积累的重要性,正是因为这样才进一步使教师远离了工程现场。在短时间内改变传统教师评价体系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受这种评价方式惯性的影响,即使学校颁布了新的考核体系,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延迟的情况,这些都是当前电气工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与完善过程中的阻碍。

二、当代电气工程师培养进程中对策分析

(一)构建完善电气工程实践教学平台

电气工程实践教学平台的特殊性在于培养实用性人才,这与普通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区别。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校在建设实践教学平台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自身得特殊性,在确定电气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后,开展新型的教学模式,围绕开拓实践教学活动建设实践平台,让学生学会在实践活动中迁移自身理论知识,从而保证自身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在建设实践教学平台的过程中,学校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确保教学平台的全方位性,确保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平台可以学习到多层面的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操水平。

构建完善的电气工程师培养教学实践平台应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完善基础实验平台建设,基础类实验平台是建设实践教学平台的第一步,学生在此可以掌握电气基础类实验,了解如何检测与测量电气工程的相关数据,在掌握了基础实验操作知识之后,学生便可以自己总结实验经验,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稳固基础。其次应建立专业技能实践平台,这类实践平台主要是以专业技能实训为主,确保可以更好地配合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当强化了学生技能实训之后,学生会更加了解电力系统的运作,当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之后加深了自己对各种装药的理解,对相关的故障会有更准确的预判,自然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大大增强。尤其是在校企合作基础上建立的技能实践平台,学生通过在企业实习之后,将自身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这便是将学校与社会资源相结合,保证自身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领悟专业知识,这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推动电气工程专业教师队伍结构有效调整

专业教师引导于电气工程师培养至关重要,是学生提高专业知识素养的重要纽带。要想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多元化实训机会,鼓励教师深入到一线企业之中交流,这样教师不仅可以更准确了解企业当前对电气工程师的需要,更重要地是可以提高自身实践操作水平,这样在后续开展的教学活动之中会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内外结合的特色,鼓励学生将课内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对学生在实践平台中所遇到的问题可以更好地解答,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方向,确保电气工程师培养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会偏离实践教学的轨道。学校也应构建多元化师资考核体系,不应单纯从学术的角度评判教师的成绩,而应从多个方面开展相关的考核活动。在这样的考核环境下,教师会更加重视自身实践水平的提高,自己也会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进而保证了教师综合素养的不断提高。只有在教师队伍不断完善之后,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创新教学方式、丰富电气工程教学内容,有效结合课内、课外教学资源,将实际操作与理论教学紧密相连,为电气工程师培养提供更好地学习环境。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代电气工程师培养重点应是转变传统教学方式,确保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不断完善,进而优化电气工程教学体系,为培养当代电气工程师营造更加良好的氛围。与此同时,学校还应完善师资队伍建设,让教师在教学科研中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确保教学团队断优化,为电气工程师培养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吴亮红,李目,赵延明,卢明.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0).

[2]刘世林,张春,张刚,陈其工.面向国际化工程师培养的电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皖西学院学报,2017(10).

[3]高位松,祝昆.浅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建设[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