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定

左月双

云南大学哲学系云南昆明650091

摘要: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座谈会,会上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1]那么我们需要理清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首先,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内在关系?其次,为什么是这种内在关系?最后,如何运用这种关系来谱写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内在规定

习近平总书记于5月17日在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且发表了重要的讲话。他指出:“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哲学社会科学是重要的工具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是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定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2]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一个半多世纪之前,但是社会的发展和实践都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思想,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活力。马克思主义以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为基点,以实现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目标,为人类的社会发展指出了光明的道路;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马克思主义既是“解释世界”,又是“改变世界”的伟大的精神武器,在人类的思想史发展史上,没有一种理论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方法,我们不仅要有理论思维,同时也要与本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指导着我们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指导着我们正确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为人类面临的困境提出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实践中,真正的发挥出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社会功能。当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进入中国以后,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马克思主义随后也逐步的中国化。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历史阶段,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和我国的具体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来解决各种现实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的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近代以来我国发展历程赋予的规定性和必然性。在我国,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2]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定。

二、为什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定

首先,马克思主义以实现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目标。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高的命题,是实现人类解放的条件。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提到的:“代替那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我们所有人所向往的、所努力追求的。同时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马克思的自由观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定。

其次,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作为自身的本质特性。实践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对象性的活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实践活动是具有自主性、创造性的,正是实践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结合才体现出了人的主体性。20世纪80年代全国兴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观点,随后出现了不同时代的伟大成果“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个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都是离不开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实践的本质特性,对我们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定。

最后,马克思主义主张理论与人民的需求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想是具有明确的目的,理论要适应人民的需求。对于工人阶级来说,要真正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实现共产主义,要有能够指导自身实践的理论武器,这种源于实践的理论需求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前提条件。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解释了世界,而且改变了世界,“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4]正是为了更有效地改变世界,我国才把目光投向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想,选择了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作为我们的理论武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也要能反映人民的需求,才能得以发展。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定。

三、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谱写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新篇章

首先,“下大力气和苦功夫”去真正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想。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对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问题上,绝大部分同志认识是清醒的、态度是坚定的。同时,也有一些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理解不深、理解不透,”。[2]理论能不能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同时也需要这个国家能达到理解这些理论的知识高度。要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想来指导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工作,必须要弄清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想,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我们要想弄清马克思主义就必须肯下功夫,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特定时期的论断直接应用于现在的社会中,我们要把历史和现实相区分开来,不能把马克思的话当作语录,在面对新的社会现状要勇于创新,敢于批判。做到这种程度,就要下苦功夫先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想弄清楚,才能在理论和实际的海洋中自由徜徉。要真正的理解了马克思主义才能谱写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新篇章。

其次,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论同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具体发展状况相结合。在今天,为了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我们应该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论和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状况紧密联系起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论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并不是偶然的,也并不是从马克思那里直接拿过来使用的,是我国的学者和研究者在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并经过艰辛的探索而产生的结果。哲学社会科学取得今天的成果体现了我国研究者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独特理解,包含着中国式的创新,具有新的时代的内涵和民族的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不能离开中国特有的实际情况,要继承和体现出民族性、时代性、创造性,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不忘立足于我国的实际。这样才能谱写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新篇章。

最后,切实的把人民的需求同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相结合。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高的命题,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想繁荣发展,就必须把人民的需求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相联系。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哲学社会科学是不会有生命力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在满足人民的需求方面实际上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思想要真正的为人民大众而服务;其次,人民大众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真正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思想的实践主体;最后,人民大众要自觉地运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思想来指导自身的实践活动。只有把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思想与人民的实际需要相结合,才能让人民感知到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思想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所具有的伟大力量,才能使人民从理性的高度真正认同、并自觉掌握、运用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思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强调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J].党建,2016,(6):4-6.

[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新华社,5月18日电。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