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器乐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2

浅谈器乐教学

此里到

此里到(福贡一中云南福贡673400)

【摘要】根据心理学的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有意识的反应。大家都知道,人的社会性行为是在后天习得,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通过教育、学习等发展起来的。学校是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主要途径,在学生综合能力及人品素质等其它方面的培养上,也担负着十分繁重的任务。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我是一名音乐教师,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奋斗了7年,看着昔日刚进学校满脸稚气的学生如今已变成高大活泼的青少年,心里真是有许多感慨。在短暂的7年里,我和学生一起成长,我也由一名常常哭鼻子的“孩子王”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德育工作者,我的收获,我的感悟,太多太多。

音乐,是同学们喜欢的艺术手段之一,音乐课也应该是同学们喜欢的一种形式,关键还看老师怎么去引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作用,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曾经我被高年级的学生气得大哭一场,觉得这些学生真是不可救药。可是渐渐的,他们让我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也终于决定下工夫,不放过每个学生,让他们在艺术创作中、在集体合作中受到熏陶和感化。事实证明,我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也没有辜负我对他们的一片期望。在7年的课堂器乐教学中,我也摸索出了一些路子,现在的教学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关键词】教学;学校;节目

器乐是能够发出乐音,并能进行音乐艺术再创造的器具。人类通过演奏器乐,借以表达,交流思想感情。对器乐的界定,音乐界和器乐学界有不同看法。音乐界认为,用音乐的发声器具才是器乐;器乐学界则通常将许多非音乐领域中的发声器,如古代战争中的鸣金击鼓、宗教中的祈祷诵经、婚丧中的礼议信号、商贩招揽的信号器等,也视为器乐,甚至将一些生产劳动用具和日常生活器皿,如弓锯、杵、缶、杯、碟、盅、碗等等,在进行演奏时,都冠以乐字,称其为乐弓、乐锯、乐杯、乐杵等。器乐生产业的主要产品则基本上是音乐界所涉及的乐器,即可以进行音乐艺术创造的器具,另外还生产少数的马铃、驼铃、油牌子和车船喇叭。器乐的生产不同于一般工业产品的生产。它不仅要求产品有合理的精美外观造型,还必须有良好的声学品质,其中包括音色、音乐和规定的音准高度,因而在材质的选择上非常严格。

1.在器乐教学中培养同学们的自信心

首先,我根据教材的要求,请同学们自己选择自己吹奏的乐器,包括口琴和竖笛,然后根据同学们的特点,加入了许多打击乐器,比如用口琴演奏时,吹竖笛的同学就用打击乐伴奏;竖笛演奏时,吹口琴的同学也为他们伴奏。在充分尊重他们选择的前提下,同学们的自尊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觉到师生曲平等和尊重,学习起来也就特别卖力。

其实不管是口琴还是竖笛,学习起来都不是很难,关键还是指法的熟悉过程,多吹多练习,可是同学们的耐心是有限的,怎么才能让他们在枯燥的练习中找到乐趣呢?在简单的练习曲后,我就选了两首同学们喜欢的歌曲《青春舞曲》、《共青团之歌》让他们吹奏,听着熟悉的乐曲,同学们也不觉得枯燥无聊了,反而有种成功感,甚至那些以前的“捣蛋鬼”也放下了小动作,跟着认真练习起来。见此情况,我马上对他们的行为进行了肯定和鼓励,刚开始,他们还感到难为情,因为他们已经把自己划归为没有音乐细胞、不受音乐老师喜欢的一类。可是渐渐的,他们转变了,在平时的课堂上表现得谦逊了、配合了,在器乐学习中更是认真勘奋了,当我时不时请他们来表演时,他们的表现更是让我、让全班同学吃惊,他们居然比那些公认为有音乐细胞的同学还吹得好,这不能不说是器乐课给了他们发现自己才能、表现自己水平的机会,让他们在吹奏活动中找到了自信。我还让他们在乐队中担任重要的角色,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和重要性,让他们感受到参与的乐趣,感受到创作的快乐。通过器乐的学习和演奏,使他们得到一种自我满足,即自尊感和成功感,树立他们的信心,使他们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而不是终日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了自信心的支持,我们的学生才能勇敢的面对以后的挑战。

2.在器乐教学中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以后的生活中,团结、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包括教育他们懂得如何协调自己和他人,使得整体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这是非常必要的。我通过器乐吹奏的过程让他们知道,若要使乐曲演奏的秩序不被打乱,每个成员的表现欲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就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学会考虑怎么做才能使团队的努力收到最好的效果。

在分别练习好了的情况下,进行集体的协作是非常重要的。分工合作,同学们也非常喜欢这种合作的方式。对于某些表现欲较强的学生,他们不愿意默默无闻埋没在乐队里,时常在合奏时发出各种怪声,引起大家的注意,常常引起哄堂大笑,他们就有种满足感。

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了几次,可收效甚微,怎么办好呢?于是,我拿来录音机,把他们合奏的曲子悄悄录了下来,当我重新放出了他们的“杰作”时,他们都笑不出来了。于是,我对那几个学生说:“我知道你们并不是想破坏我们大家的成果,只是在演奏中听不清自己吹奏的声音,才这样做的,是吗?”得到同学们肯定的答复后,我又说:“这样的音乐你们觉得它优美吗?如果不优美,你们有信心创作出更加动听的旋律吗?”,同学们都兴奋起来,表示要团结协作,共同创作出优美动听的音乐。当他们再次听到录音机里自己演奏的曲子时,每个人的表现欲都得到了最大的满足,那种笑,是发字内心的、满足的、自豪的。让同学们知道个人的利益有时要服从整体的利益,为了整个活动更出色,就要互相团结、相互合作。

同学们从小学到的知识和养成的习惯,都会渗透到他们的性格中去,长大了带入社会。一个懂得合作精神的学生会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集体操作,并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懂合作的学生在生活和工作中会遇到许多的麻烦,产生很多的困难并且无所适从。

3.和同学们平等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器乐合奏的同时,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也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一只曲子它的意境和表现手法对于每个聆听者来说都有不一样的感受,怎样在演奏的时候协调这种关系呢?特别是高年级的同学,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正是性格形成的阶段,如果老师的方法不得当,很有可能造成对他们的伤害,起到相反的作用。于是,我平时就很注意观察每个学生,发现他们的性格都不相同:有的生性腼腆、内向,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的眼神和不经意的动作,甚至是说话的语气都是很好的鼓励,让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和欣赏;有的活泼、外露,我也利用他们这种性格特征,安排他们多发表自己的见解,起到“引路”的作用,引导大家参与到讨论中来,找到最佳的表现方式;有的学生似乎天不怕、地不怕;有的却胆子很小……通过仔细的观察,了解了同学们的性格,我就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去指导、鼓励和帮助他们,和他们沟通,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不但在课堂上我们是平等的关系,在课堂以外我们不知不觉也成为了朋友。于是,以前的“捣蛋鬼”不见了,大家都处在一个和谐、偷快的教学环境里,音乐课真正让所有的学生都“乐”起来了。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现在居然做到了。

4.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的自我表现意识中国学生有的具有很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可往往却不敢大胆的表现出来;而美国的学生却能够大方的谈论自己的想法和表演自己的拿手“绝活”。我们的学生缺乏的就是一种自我表现意识。在我所在的学校,每逢文艺表演几乎总是那些熟面孔,有些同学三年来很难登台表演节目。这下好了,我们的乐队给了每个同学表演的机会。虽然有的同学只是简单的打击乐伴奏,可他们还是表演得非常带劲。从他们容光焕发的表情中,我看到了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正是小小的乐器,让他们的表现欲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在排练和表演的过程中,他们的感受乐曲、创作乐曲和表现乐曲的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使得他们的表演得心应手。器乐的演奏让同学们找回了自信,充分展现了自我的表现能力,让他们的表现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这也正是我所希望看到的。

别看小小的乐器貌不惊人,可是在我们音乐教学中起到的作用还真不小,它使同学们从“被动”走向“主动”,自觉拿起这陌生的学具,也使每个学生有了发挥自己才能的天地,有了尽情表现自己的舞台,让他们的自信心、责任心和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学生综合能力及人品素质等其它方面的培养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小乐器,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大大增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默契。

总之,器乐教学提供了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培养了同学们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是同学们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了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等师范学校音乐教科书《第一册、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室编。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课程教村研究开发中心编著。

[3]《中等师范学校(心理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