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金杰

湖南科技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湖南湘潭411201;吉首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摘要:本文从传统文化影响、保守性、教育方式的制约、师资结构有待优化、考试模式单一、科研方面投入不足等方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创新力不足的原因,论述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提出了从优化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营造创新氛围的校园环境等方面解决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一、创新的内涵及意义

创新,指创造发现新兴的事物。创新也是要在前人探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人大脑的充分想象与逻辑思考,进一步发现事物的其它方面。为事物灌注一份新的气息,使之与原物有所差异。也可打破传统的观念,创立有根据又新颖的理论,也称之为创新。创新的人具有过人的智慧,非凡的想象力以及敢于打破传统观念的勇气。爱因斯坦说: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但创造性的想象力应该建立在实际上,而不是异想天开。创新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创新需要的不仅是智力,更是耐力,没有谁的创新能一次成功,总是在经过千百次的尝试之后成功的。创新的过程中,要勇于坚持。丁肇中花费了两年多时间在嘲笑和否定中研制了一架高分辨率的探测器,发现了J粒子,轰动了世界物理界。齐白石不断汲取历代画家的长处,使他的作品更出色。英国的普列斯特列经不断的实验发现了氧气。李四光反复研究推出全新的找油理论。巴尔卡通过反复的实验不断总结,发明了冰箱。创新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一个社会的发展史中,创新是必要的前提,社会在创新中发展。如今,企业中无一不在追求着创新。如金山词霸的创新之路,为中国的信息化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人们的生活由于创新,不断得到丰富。不创新就容易被淘汰。如胜家公司,它固步自封,不善创新,最终被社会所淘汰。“鹰钱眼”在衰败之际开发新产品度过了难关。正式由于这些企业的不断创新构建了发展蓬勃的社会。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创新精神,将会是平庸的一生。对于一个团队来说,如果缺乏创新,将缺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如果离开了创新,将成为民族和国家的悲哀。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分析

我国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具有创新意识,但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思维敏捷,但缺乏创新性思维方式;有灵感,但缺乏创新实践能力;有创新热情,但创新目标不明确。

那么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症结何在呢?

1.内因。

(1)传统文化影响。中国一直提倡儒家思想,其中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换句话说,老师主要负责就是传授学生知识,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怀疑和批判精神。在儒家思想中更为显著的是“忠孝礼义信”,所谓孝,即孝敬父母长辈,这在古代是基本的,例如父母死了,需要守孝三年不能远出等等,都是孝的范畴。孝更体现在万事父母为大,子女要对父母绝对服从,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上,都严格地遵从父母的意愿,从儿童时期就抑制了其自主独立性和创新精神。这就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固步自封的一个重要原因,思维的局限性,不够发散,在其成长期家庭教育也有很大一部分责任。所谓礼,即礼仪,对长辈、老师、父母等,都要有基本的礼貌。出于这些礼仪,学生不敢质疑老师,孩子不敢反抗父母的一手包办。创新的基本素养是怀疑和批判。国人在儿童成长时期,对父母老师唯唯诺诺,对书本上的知识更是没有半点质疑,这种个性的养成对后面的创新精神培养极其不利。

(2)保守性。中国人的代名词就是保守,在古代清朝的闭关锁国,严重阻碍了当时的经济发展,造成了落后挨打的局面。这种习性一直保存至今,国人始终停留在自我感觉优越的错觉中,缺乏冒险开拓的创新精神。他们因循守旧,不容易接受新的思想和事物,甚至抵触一切改革。而创新需要不断地开拓新的领域,更需要冒险的精神。因此保守性不利于创新。

2.外因。

(1)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大多数学生都有形或无形地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在身心受到严重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承受着外界的巨大的压力。一些学校采取的“强化训练、题海战术”造成了学生负担过重以至于他们采取了一些极端措施来抵制这种教育。应试教育敦促着学生们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好的效果。它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关系不协调,相互攀比分数,也阻碍了他们个性的发展。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使得大部分学生只注重分数,彻底地成为了书本的俘虏。应试教育还阻碍了他们能力的提高,它培养了高分低能的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培养高分高技能的人才,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师的教学态度。很多大学普遍存在一个现象,教师的主业不是教书育人,而是搞科研,似乎教书成了他们的副业。教师的竞争压力极大,使得他们要不断地发表论文,在科研上有所成就,才能在职称评比中取得好成绩。剩余的精力才用在学生身上,根本无暇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更别提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了。一些教师上课从来不带书,并不是他的水平有多高,从不备课,上课讲的乱七八糟,毫无条理,让同学完全摸不着头脑,对于教学也没有合理的安排,一个学期下来,需要讲完的内容连一半都没有讲完。学生不仅思维上没有任何发散,而且连专业知识都得不到好的诠释。

(3)考试模式单一。传统的考试模式往往注重对所学知识的检测,单纯地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迫使学生不得不绞尽脑汁对课本上的知识死记硬背,来赢取高分讨得老师的欢心。这种机械式的死搬硬套,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堵塞,更加削弱其创新意识。

(4)科研方面投入不足。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教科研设备投入严重不足,摆在实验室的陈旧设备以及与当前高端科技完全脱节的实验器材吸引不了大学生的兴趣,更不能满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另外,科研重视不够。学校重视传授书本知识,轻视实验实践,高校对学生的小创造、小发明的扶持力度不够,大学生的一些富有创建的想法得不到资助和实现,很多好的创意就此夭折,大学生的创新热情和灵感往往受到现实条件的冷遇。

三、如何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改革教学模式,优化的课程体系。

大学生已经具有较高的自主精神与学习能力,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因此,大学的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传授知识,而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大学的教学可以以学生的讨论和独立研究为主,教师只用较少的时间讲授基础性、方法性知识,而用较多的时间精心组织各种学术活动,以此发动学生的大脑,让他们自己思考,独立探索,找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在自主的基础上生长出的创新能力。我国的教学体系应该多借鉴国外的教学经验,在注重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增强学习方法的培养、能力的锻炼。要做到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应该博览群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校应适当地减少专业课的课时,同时多增设些艺术、科学、创新类的选修课,并开通各个专业之间的课程互修,广泛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开阔大学生的视野,为大学生创新提供灵感源泉。

2.改革考核内容,促进学生自觉地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传统教育的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而素质教育考试则更注重对学生的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敏锐的判断力、极强的动手操作力都成了考试考察的关键。所以,应该将应试型的的考核改为创新型考核,鼓励学生主动创新,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校园环境。

学校应该认识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自发地加大力度投入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工作中去。加大科研投资,鼓励老师搞科研,带动学生参与。多开展创新型大赛,积极努力号召学生们参与,并设置丰富的奖品。在教学上,可以多开创几个创新实践的课程,并建立好创新基地,统一由老师来做指导,更加系统地为学生们提供创新实践的一个更好的平台,营造一种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杨琳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高校素质教育[J].中国电力教育,2009,(7)。

[2]周家洪简析传统文化对创新的影响[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7)。

[3]浅析当前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J].中国论文网,2012,(8)。

[4]杨琳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高校素质教育[J].中国电力教育,2009,(7)。

[5]卢宝祥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低弱成因分析[J].高教论坛,2003,06:75-7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