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老年心血管患者的夜间护理和病情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探析老年心血管患者的夜间护理和病情观察

张洪燕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目的:探析老年心血管病患的夜间护理和病情观察。方法:筛选出本院的86例老年心血管病患,按照先后就诊时间把他们分成试验组1与试验组2,两组病患都为43例,试验组1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2给予强化夜间护理和病情观察,对比两种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结果:试验组1的夜间发病率与死亡率是25.6%、7.0%,试验组2的夜间发病率与死亡率是11.6%、2.3%,试验组2都比试验组1低,差异较大(P<0.05);比较两组病患的心理状态,试验组2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都比试验组1低,差异较大(P<0.05);试验组1的患者满意度是86.0%,试验组2的患者满意度是97.7%,试验组2比试验组1高,差异较大(P<0.05)。结论:对老年心血管病患实施夜间护理和病情观察,可明显降低夜间发病率与死亡率,有助于缓解病患的负性情绪,且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护理工作中实施。

【关键词】老年;心血管患者;夜间护理;病情观察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非常多见的疾病类型,以老年病患居多。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逐渐形成,心血管病患人数也日渐增多,极大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品质【1】。在心血管病患的治疗期间,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非常关键,夜间容易引发意外事故,更应强化夜间护理和病情观察【2】。基于此,本研究为了更深入地探析老年心血管病患的夜间护理和病情观察,筛选出本院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的86例病患的病历资料进行研究,并对比常规护理与强化夜间护理和病情观察的实施效果,见下述总结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筛选出本院的86例老年心血管病患,按照先后就诊时间把他们分成试验组1与试验组2,两组病患都为43例。试验组1:男21例,女22例;年龄46~82岁,平均(59.5±3.7)岁;疾病类型中,心律失常12例,心绞痛9例,心力衰竭7例,心肌梗死4例,其他11例。试验组2:男23例,女20例;年龄46~81岁,平均(59.6±3.7)岁;疾病类型中,心律失常13例,心绞痛9例,心力衰竭8例,心肌梗死4例,其他9例。比较试验组1与试验组2的基本情况,差异不大(P>0.05),可进行临床数据分析。

1.2护理方法试验组1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2给予强化夜间护理和病情观察,具体措施包括(1)强化夜间巡视:午夜到凌晨是老年心血管病患的高危时刻,要求护士要全面了解病患的实际病情,做好交接班工作,病房留灯,加强巡视,以便观察病患病情的细微变化,病患一有异常,要即刻处理,同时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包括疼痛护理、呼吸道分泌物护理、翻身叩背护理等。(2)生命体征观察:时刻留意病患的生命体征变化,观察项目包括精神面貌、皮肤弹性、温度等,留心倾听病患的呼吸声、咳嗽声等,以及时发现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神志变化提示缺氧或CO2潴留,面色变红且呼吸加快提示低流量吸氧。(3)无痛性心梗护理:老年心血管病患对疼痛的敏感性较低,一旦表现出冷漠、压痛、全身乏力等症状,则应考虑是否为无痛性心梗,胃肠型心肌梗死病患会表现出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应注意观察,及时遵照医嘱进行吸氧、心电图、心肌酶等处理。(4)心律失常护理:心律失常者夜间需进行心电监护,留意心电图变化,变异性心绞痛病患在夜间发病的可能性较高,一旦发现ST段变化,则考虑心肌缺血。(5)心衰前兆观察:夜间熟睡期间易引发急性左心衰,一旦发现病患突然出现胸闷、气促、被迫做起症状时,要快速进行对症处理,让病患取端坐卧位,给予吸氧、强心利尿等处理。(6)药物不良反应观察:注意观察病患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使用扩冠、降压药后应观察血压变化,伴有糖尿病者需观察有无头晕、视力下降、心悸等症状,使用脱水、利尿剂后要详细记录尿量,神情冷漠、躁动不安者应判断有无水电解质紊乱。

1.3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病患的夜间发病率与死亡率;(2)比较两组病患的心理状态,观察其焦虑与抑郁程度,分别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SDS)进行评估【3-4】;(3)比较两组的患者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选用SPSSl9.0系统分析数据,计量数据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用%表示,进行X2校验,P<0.05说明差异较大。

2结果

2.1夜间发病率与死亡率比较试验组1的夜间发病率与死亡率是25.6%、7.0%,试验组2的夜间发病率与死亡率是11.6%、2.3%,试验组2都比试验组1低,差异较大(P<0.05)。见表1。

注:与试验组1比较,*P<0.05。

3讨论

心血管疾病系心脏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多指因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诱发心脏、大脑甚至是全身组织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病症,病患临床上常表现出心悸、恶心、昏厥、意识模糊等症状【5-6】。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均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病患心脏靶器官损伤的终末期【7】。夜间容易引发意外事故,在病患治疗期间实施有效的夜间护理与病情观察,有助于控制病情,降低病患的病死率。

本研究结果发现,试验组2的夜间发病率与死亡率、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都比试验组1低,且试验组2的患者满意度比试验组1高,由此可知,试验组2的护理效果比试验组1好,也就意味着,对老年心血管病患实施夜间护理和病情观察的应用效果比实施常规护理要好得多。

综上所述,对老年心血管病患实施夜间护理和病情观察,可明显降低夜间发病率与死亡率,有助于缓解病患的负性情绪,且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护理工作中实施。

参考文献:

[1]吴丽丽,程志永.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安全管理分析[J].大家健康旬刊,2016,10(11):263-264.

[2]党茂林,王晓琴.浅谈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夜间观察与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5):477-477.

[3]周梦思,宗吉.浅谈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夜间护理及观察[J].医学信息,2016,29(30):349-350.

[4]李静.老年心血管内科疾病夜间观察和治疗[J].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2015(17):199-199.

[5]郝琳.舒适护理在老年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23):3269-3270.

[6]陶孝凤.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失眠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3):101-101.

[7]张艳芳.床边责任模式护理在老年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24):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