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一例顽固性阵发性心房颤动

/ 1

胺碘酮治疗一例顽固性阵发性心房颤动

贾军

山东省军区济宁军分区第二干休所山东济宁272100

关键词:阵发性房颤;胺碘酮;复发

1病历报告

患者女83岁,因阵发性心慌、胸闷30年,加重30小时入院。查体:血压160/90mm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20/次,节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音尚有力,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肝脾肋下未及,无压痛、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快速性心房纤颤。入院后查:心脏彩超检查示主动脉瓣反流(微-少量),左室整体功能减低,EF47%。血常规:白细胞7.55/L,红细胞4.16/L,血红蛋白130.0g/L,血小板313/L;凝血五项无明显异常,B型钠尿肽:254.00pg/ml;甲功五项: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3.80pmol/L,游离甲状腺素13.22pmol/L,促甲状腺素1.630uIU/ml,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0.97nmol/L,总甲状腺素104.31nmol/L;生化全项:谷丙转氨酶11.3U/L,总蛋白57.5g/L,白蛋白33.6g/L,总胆红素15.1umol/L,直接胆红素3.0umol/L,总胆固醇4.76mmol/L,甘油三酯1.72mmol/L,葡萄糖6.27mmol/L,尿素5.62mmol/L,肌酐53.60umol/L,,尿酸273.0umol/L,钾3.5mmol/L,钠141mmol/L,钙2.2mmol/L,CK-MB测定15.5U/L,肌酸激酶50U/L。诊断:心律失常阵发性心房颤动、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高脂血症。给予转复心律、抗凝、营养心肌等治疗。处方:胺碘酮注射液0.6g静脉点滴st,左卡尼汀注射液3g静脉点滴qd,胺碘酮0.2g口服qd,缬沙坦胶囊0.08g口服qm,阿司匹林肠溶片0.1g口服qd,瑞舒伐他汀钙10mg口服qn。经过三天治疗,患者未再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一般情况良好,自行要求出院。查体:双肺呼吸音清,血压130/70mmHg,心率62次分,律齐,予以出院。出院后,遵医嘱,除了原来服用的抗高血压、抗凝、抗脂药外,加服胺碘酮0.2g隔日一次.截止到发稿370天,阵发性房颤未发作。

2讨论

患者为休干家属,近30年来一直被阵发性房颤折磨,平均20天左右、且都在凌晨2至6点发作。发作时心慌、胸闷,血压低,心电图示:快速性心房颤动,心室率在120至150次/min。值班医务人员进行急救处理:吸氧,含服速效救心丸,西地兰0.4mg缓慢静推,一般在4至24小时转复为窦性心律。但是发作次数频繁,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压力和身体不适。此次住院后遵医嘱,服用胺碘酮后一年多未复发,说明胺碘酮在减少房颤发作具有很好的作用。胺碘酮属III类抗心律失常药,主要电生理效应是延长各部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及有效不应期,有利于消除折返激动。此外还是α-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非竞争性拮抗剂。其促心律失常作用小、不影响室内传导、无负性肌力反应、不增加起搏阈值、有良好的抗颤作用,能终止各种室上性和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可用于房颤转复窦性心律、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虽然目前维持房颤窦性心律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不尽如意,胺碘酮仍然是目前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中维持房颤窦性心律有效率较高的药物。通过这位患者的治疗过程,频繁发作了近30年的阵发性房颤,使用了胺碘酮后阵发性房颤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说明了胺碘酮的有效性。胺碘酮的效果优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心脏方面也相对安全,其在心脏方面的副作用主要为心动过缓,也可以使QT间期延长。其心脏外副作用,可以累及甲状腺、肝脏、肺、眼部等多个组织器官,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肺纤维化,肝功能受损等。因此,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定期检查胸部X线片、肺功能、甲状腺功能及肝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