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30例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平衡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30例临床观察

李念

李念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四川攀枝花617067)

作者简介:李念(1976-)女,主治医师,主要出事康复针灸临床工作。【摘要】目的:观察平衡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平衡穴位踝痛穴为主穴治疗,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口服,治疗30d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733%,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平衡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较好。

【关键词】原发性失眠;平衡针灸;针灸学ClinicResearchonTreatmentofPrimaryInsomniaof30CasesbyBalanceAcupuncture

LINian(PanZhiHuaCenteralHospitalPanZhiHua617067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effectoftreatmentofprimaryinsomniabyBalanceAcupuncture.Methods:60patientswithprimaryinsomniawereselectedandpidedintotreatmentgroupandcontrolgrouprandomly.ThepatientsintreatmentgroupweretreatedbyBalanceAcupuncture,for30days.ThepatientsincontrolgroupweregivenEstazolamTablets,for30days.Results:Thecurerateof867%inthetreatmentgroupwasbetterthan733%inthe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BalanceAcupuncturehasabetterclinicaltherapeuticeffectonprimaryinsomnia.

【Keywords】Primaryinsomnia;BalanceAcupuncture;Acupuncture

【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05-0053-01

原发性失眠(primaryinsomnia,PS)是患者有失眠症状,但通过现代医学检查却未发现可解释病因的一种疾病。其特征为:睡眠的起始、维持困难或睡后精力不能恢复且病程至少在1个月以上,睡眠障碍(或与之相关的白天疲劳)引起患者具有临床意义的苦恼而且伴有明显的社会功能、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受损。P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临床常见的治疗方法是镇静催眠药物对症治疗,但易成瘾,副作用大。

作者近年来采用平衡针灸踝痛穴为主穴方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症,取得了良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符合DSM—Iv[1]:以入睡困难,或维持睡眠困难,或早醒,或无恢复性睡眠为主诉,并每周发生多于3个晚上,持续时间至少1个月:失眠引起患者日间功能障碍:排除其他类型睡眠紊乱以及由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所导致的继发性失眠。

1.2一般资料:本组60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病程1年~10年。对照组30例,其中男10例,女20例;病程08年~9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主穴:平衡针灸踝痛穴。定位:前臂掌侧,腕横纹正中。取穴原则:交叉取穴。男左女右,顽固性失眠左右交替取穴或双侧同取。针刺方法:采用1寸无菌毫针直刺约05寸。针感:以中指或食指麻木放射性针感为主。可用辅穴、头痛穴、颈痛穴,胸痛穴,肩痛穴。

132针刺方法:快速针刺不留针。每日1次,每10次为一疗程。

133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单用艾司唑仑1~2mg/d于每晚睡前口服,疗程4周。观察停药后患者睡眠障碍改善情况。

2疗效标准与结果

21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失眠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制定。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超过6h.睡眠深沉,醒后自觉精力充沛;显效:有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增加不到3h;无效: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而加重者。

22结果患者经平衡针刺法治疗1~3个疗程后,治愈8例(26.7%),显效15例(500%),有效3例(100%),总有效率为867%,无效4例(133%)。

3讨论

失眠在《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常累及心、肝、脾、胆等脏腑机能,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常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并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等病证。

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很多,病机也较复杂。精神、气血、脏腑等功能失调,均可导致。而西医认为,失眠是由于过度兴奋或激动,大脑皮层长期处于异常兴奋状态,睡眠中枢产生冲动在皮层受到抑制,导致本病发生。平衡针灸学作用原理[3],是通过针刺神经干或神经支,给予患者适当的良性刺激信号,迅速传递于大脑中枢的调控系统,使其迅速进行应激性调整,调动体内贮存的中枢递质,再通过神经指挥系统对失调与病变部位的子系统进行对症性调控,释放大量的能量物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代谢作用。对失调病理状态、代谢等进行间接干预,通过自我修复达到平衡。这种平衡状态的形成是利用针灸这种外因刺激手段激发调动患者机体的平衡调控系统的功能来实现的。针刺过程中机体的周围神经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化学递质都会发生变化,其作用是机体在针灸刺激下神经、体液等多种因素参与共同完成的复杂反应过程,并非某一方面简单改变递质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4],间接调节睡眠。针刺本身也可降低神经应激功能,具有镇静的作用[5]。本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平衡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疗效肯定,作用持久,无任何副作用。

参考文献

[1]MarthaL,PhyllisE.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ateofthescienceconferencestatementonmanifestationsandmanagementofchronicinsomniainadults[J].Sleep,2005,28(6):1049-105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3:186

[3]王文远.现代平衡医学[M].香港:亚洲医药出版社,2000:35

[4]林文注.实验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4:287

[5]杨兆民.针法灸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