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护士应急能力提高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年轻护士应急能力提高的探讨

王春芳邬晓燕梁婧玲邱竹容

王春芳邬晓燕梁婧玲邱竹容(都江堰市中医医院611830)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提高1~3年的年轻护士应急能力,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减少医疗纠纷。方法由专科护士和护理骨干建立培训师小组对全院1~3年的年轻护士和护理管理者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各专科理论知识和应急能力培训。结果使年轻护士能更加熟练的掌握各种急危重症的救治方法,更加牢固的掌握各专科理论知识,灵活地将各种护理操作技能运用到临床上,提高了参与急救时的心理素质。结论通过培训,提高了年轻护士对急危重症救治应急能力,提高了自身的整体业务水平和参与急救时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年轻护士应急能力培训

1实施方法

1.1需求分析

护理部从2011年1月-2012年12月通过为期2年对145名分别进行谈话、问卷调查了解护士的心理状况和培训需求,发现年轻护士普遍担心护理工作中会引起差错,工作中存在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患者病情发展无规律,常常要面临紧急或突发事件,每次抢救危重患者,年轻护士觉得自己经验不足,技术欠缺,仪器使用不够熟练,对他们来讲每次都是一次经历应激刺激的过程。

1.2制定年轻护士应急能力培训计划

护理部除了老的培训方式:老带新,派到其他3级医院临床进修和读在职本科以外,重点采取新的信息化培训,专科护士和医生对年轻护士进行模拟训练和考核。

1.3建立培训小组

在护理部的督导下,成立应急能力培训师小组,由专科护士和每科选派的骨干护士(大专学历、5年工龄以上)共同组成,组长由急诊专科护士担任。小组成员在各科对危重病人的病情全面负责,对年轻护士预见性指导抢救危重病人和突发事件时的应急能力。对复杂疑难的患者联系急诊和ICU专科护士会诊,护理部对小组成员的应急能力进行评估考核。

1.4年轻护士进行规范化应急能力培训

1.4.1心理素质培训

急危重症抢救需要良好的应急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强弱、快慢取决于一个人的心理素质、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实践经验等,护士的应急思维能力更是如此。要使临床护士具备较好的应急思维能力,除了具有良好的护理基础知识外,还要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心理知识理论的学习同样重要。年轻护士上岗后,护士长要主动关心,提醒,疏导,帮助,鼓励,理解为主导,主动找年轻护士谈心,了解其心理状态和需求,根据不同的特点给予帮助和指导,缓解其心理压力,根据每个新成员的不同特点为其配备适合的带教指导老师,使其能合理安排工作,处理好人际关系,顺利度过工作适应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训练自我调节能力,正确面对压力与竞争,成功与挫折,使其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

1.4.2专业技能掊训

护理技术操作项目以结合临床实际为主,如输液、输液泵、心电监护、吸氧、吸痰、管道监测与管理、心肺复苏等护理操作;同时也对急救器材的使用进行训练,如简易呼吸气囊使用。护理部还安排年轻护士到急诊科和ICU轮转,积累经验。培训师纠正一些错误的操作方法,使1~3年的年轻护士能更好的掌握护理技术操作。

1.4.3急救知识、急救流程、专科理论知识培养

对年轻护士除要加强护理操作技能的训练外,还要加强急救知识、专科理论知识的学习,包括急救药品的使用、剂量、配伍禁忌、毒副作用等。培训师通过案例分析讨论;院内网上放护理学习资料供护士业余学习;QQ群在网上进行交流和指导、以老带新;请院外专家到我院授课集中学习等方式来提高年轻护士的急救专科理论知识。

1.4.4观察能力培养

由1名培训师2名年轻护士共同对危重病人的病情全面负责,预见性指导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和护理,确保安全护理。由培训师对年轻护士进行护理管理能力和临床观察能力的评估和考核。要求对危重病人进行分析,讲述推理过程和思维的方法,供大家讨论。分享经验。年轻护士反思自己的推理过程和验证自己对病案所作的假设。当发现自己对临床护理问题的预见性过于僵化或迟钝时就行更进一步的反思,与其他人进行比较,考虑是否有某种因素影响了自己的判断、管状视野、脱离情景、自己参照系的局限等等,对自己的临床推理过程进行有意识的监控和调整,从而提高临床观察能力。

1.4.5急救意识培养

急救意识是临床护士对患者的病情时刻保持警惕性,要认识到突发病情变化对患者生命造成的危险,因此在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时首先是急,其次是程序规范化。让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至关重要,在医生到达之前,护士不能消极地等待执行医嘱,应根据病情采取有效急救措施,做好有预见性的主动护理配合。我们模拟各种急危重症病例有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进行急救意识的培养,加强情景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临床护士正确处理问题的应急能力。

1.4.6沟通能力的培养

患者病情危重或突变时,患者及家属情绪容易紧张、焦虑、易怒,有时甚至采取非理智行为,护士要有豁达的胸怀,体谅患者和家属的心情,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此时良好的沟通技巧就相当重要。我们多次邀请院外心理专家来院进行医患沟通技巧的讲座,让年轻护士明白沟通的目的在于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里状况,消除疑虑与隔阂,促进护患和谐。当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护理不满时,护士应对护理工作进行反思,及时加以纠正,使患者及其家属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2考核方式

根据一百多份各专科的急危重患者的病例到病房对全院的年轻护士进行应急能力的考核。考核的内容:随机的抽取一份病例,监考人员根据病例中病人的病情设置考核场景,组织医生护士配合进行模拟应急预案演练,同时请病人或家属配合,如请家属或患者配合按铃或呼叫或病人呼吸心跳停止、大咯血、青霉素过敏等突发的病情变化为主题等形式进行呼叫护士,让考核的护士判断该病人是出现什么问题,考核在医生未到达前自己应立即实施哪些急救措施,各种急救护理措施实施的先后顺序是否正确,每项急救措施实施的操作时间及总时间;如何设法通知医生及时到达现场;对各种急救药品及急救器材等物品的放置、使用熟练程度,急救时护士之间的组织协调能力情况,以及与病人之间的沟通,如何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并且采取了其他护士进行观摩,待急救技能考核后,再进行相关理论的提问,包括一些急救器材的性能保养,出现故障时如何排除;为了促进大家互相学习,提高临床护士的应急能力,让观摩的护士进行补充、讲评被考核护士存在的不足,共同得到提高,最后监考人员再进行讲评

3效果

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年轻护士的急救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并能更多掌握各专科的相关理论知识,使年轻护士在急救时做到从容、快速的实施护理抢救措施,更好的配合医生进行急救,提高抢救成功率。

4经验与体会

通过这三年来采取的针对性培训,我们深感培养年轻护士的应急思维能力对她们处理急、危、重症患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当一个人值班时,可使年轻护士有预见地的预测下一步的救治措施,保证抢救过程的迅速、高效进行。对患者来说争取了有效的抢救时机,提高了病人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同时在应急能力考核后给予相关理论提问,可以更好的促进年轻护士理论学习,提高年轻护士的护理综合素质。应急能力的培训,也拓宽了年轻护士的知识面,提高了应变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抢救患者时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地配合医生完成临床抢救工作,我认为这种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媛媛.急救护理路径在培养年轻护士应急能力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2009;47(5):93~94.

[2]夏丽娅.实施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护士急救能力[J].护理管理杂志,2008;8(3):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