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52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52例分析

马旅明何川谭并志

马旅明何川谭并志(广西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ICU537100)

【中图分类号】R31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9-0423-02

【摘要】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建立危重症患者行纤支镜引导下气管插管。结果52例患者插管均一次成功,插管时间为2-4.5min,无1例阻断自主呼吸,无心跳骤停的发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患者痛苦小能耐受、安全性好、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在危急重症患者救治中有着重要价值。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经鼻气管插管危重症患者

2010年以来,我们采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治疗52例,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52例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17例,年龄17-77岁。其中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2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心病15例,重症肺炎6例,多根多段肋骨骨折5例,高位颈髓损伤3例,重症支气管哮喘1例,留置插管平均时间为7.3d,最长达20d,插管后均行机械通气。

1.2方法

52例病例均在心电监护及SaO2监测下行纤支镜(OLYMPUSBF-P40型纤支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患者平卧位,观察鼻腔通畅情况,选择鼻腔腔径较大通畅的一侧,0.2%麻黄素滴鼻液收缩鼻甲,2%盐酸利多卡因溶液鼻腔黏膜表面麻醉,选择内径为7.0~7.5cm各型号气管导管,纤支镜及导管外壁均以石蜡油涂抹,气管导管套于纤支镜外,并由助手固定于纤支镜近端,纤支镜经鼻腔插入至声门上方,经活检孔注入2ml盐酸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如情况紧急或昏迷患者可不局部麻醉),于声门开放时将纤支镜插入气管内,助手迅速将气管导管沿纤支镜插入气管,至隆突上方约3cm左右,然后退镜,固定导管,连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

2结果

52例患者插管均一次成功,插管时间为2~4.5min。52例患者无1例阻断自主呼吸,无心跳骤停的发生,8例有少许鼻粘膜出血,予麻黄素液滴鼻,很快自行停止,无严重并发症。

3讨论

对于各种危重病所致的急性呼吸障碍患者需机械通气时,因患者神志清楚,无法配合气管插管或插管时易引起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使临床医师对该类患者的插管有所顾虑,往往等到神志不清时才插管,延误了治疗时机,使部分具备插管指征而神志尚未昏迷的早期呼吸衰竭患者顺利进行插管,争取到治疗抢救的最佳时机;而采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使部分具备插管指征而神志尚未昏迷的早期呼吸衰竭患者顺利进行插管,争取到治疗抢救的最佳时机。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患者做开颅手术后估计需长期机械通气,为便于口腔护理、而在开颅手术前采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从52例采用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结合各种文献报道,总结有以下优点:(1)对清醒患者增加忍受性,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有利于口腔护理,允许口腔闭合,可长时间留置,避免了不必要的气管切开。气管切开费时、损伤大、易感染、并发症多,不可以反复采用[1]。(2)可边插管边清除鼻咽部及喉、气管内分泌物,全程在可视下进行,解剖位置清晰。避免将气管导管插入食道和右侧主支气管,插管后可通,可以用纤支镜直接观察气管插管的位置,无必要在气管插管后摄X线胸片来证实气管插管位置[2]。(3)对体位要求不高,尤其适合于肥胖、短颈、咽喉部分泌物多、口咽部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等患者。对特殊病例如高位颈髓损伤经口气管插管常造成颈椎位移,加大造成颈髓再损伤风险。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不需颈椎移动,尽量避免颈髓再损伤风险,本资料高位颈髓损伤3例术前行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是应专科要求而做。(4)对同一患者可反复多次进行,特别适用于COPD等慢性反复发作患者的抢救。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亦有其缺点是:(1)纤支镜,插管前需准备器械,抢救时不如经口插管及时、方便。(2)需熟练掌握纤支镜操作,技术要求较高。(3)经鼻插管亦有其缺点:因经鼻插管只能插入较细管径的导管,故增加气道阻力,使得吸引和纤支镜检查较难进行,增加鼻窦炎和中耳炎的可能性[3]。

本组资料说明了采用经纤支镜引导及时气管插管或换管的方法具有操作技术患者痛苦小能耐受、安全性好、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凡拥有纤支镜设备和娴熟掌握了纤支镜操作技术医师的医院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管军,杨兴易.危重病人紧急人工气道的建立[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68-69.

[2]刘大为主编.实用重症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197.

[3]俞森洋编著.机械通气临床实践.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