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力为起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0-20
/ 2

以能力为起点

曾万明

曾万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常州213161)

中图分类号:G71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0-022-01

摘要:职业教育发展日新月异,但是目前仍然存有一定的误区,比如很多职业学校重视专业课和技能课,却忽略了文化课的重要性。这是历史问题,更是急需解决的现实状况。尤其是语文学科过往的考试模式和方法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采用一种较为科学合理的考试方式,以此促进教学,也就成为了当务之急,更是具有实际意义的一种改革措施。

关键词:职业教育;语文考试;方式;能力

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是学习专业技术的,但并不是说文化课不重要。由于职业教育的现状和长期的历史原因,导致一些教师和学生片面重视专业课而忽视文化课。面对这种状况,我认为采用一种较为科学合理的考试方式,以此促进教学,应该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在此就职教语文学科考试方式谈一些看法。

一、职业教育语文教学考试的现状

语文学科在一些学校已经沦为了可有可无的“鸡肋”。语文学科不受重视固然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但语文学科本身和语文教师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职业学校语文教改的步子迈得很慢,语文教师教得吃力,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逐渐消退,原因何在?我归纳为以下两点:

首先,试题形式机械呆板,既不能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也不能正确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由于客观题的引入和兴起,现在职校语文试题日益机械化,选择题和判断题几乎占试题总量的60%。这些试题的最大特点是答案的固定性,用它考查学生的记忆力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考查语文其他方面能力却很不科学。正是由于这类题的大量出现,增大了学生失分的偶然性,往往语文能力强的学生不一定考得好,语文能力差的学生却由于偶然的机会考了高分,使学生产生了“考试恐惧”。这是其一。其二,试题的机械性限制了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来说,考及格和考高分就是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学生平时不注重语文阅读,不注重积累,整天沉迷于死记硬背知识点之中,用机械的方法学习语文,语文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素养的形成成了一句空话。其三,试题的机械性掩盖了教师素质和课堂教学的差别。现在有的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考试顺利过关,就让学生把练习册上的题目反反复复地做,让学生把练习册上的“知识点”记牢。更有甚者竟然让学生背题目和答案,无须讲究课堂教学水平和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素质的高低对教学和考试没有影响,有些素质不怎么高的教师“教学成绩”反而很好。

其次,考试结果呈现的所谓“繁荣”客观上阻碍了职校语文教学改革。现行考试模式不能正确反映职校语文教学的真实情况,掩盖了学生语文能力的真相,掩盖了素质教育和机械操作教育的区别。有这样两个教师,一个每堂课都精心创设合理情境,把学生带进语文艺术天地,让学生走进文本,倾心阅读,因而学生语文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他的学生却因为没有死记硬背知识点,考试成绩总不理想。另一位教师,上课就是讲练习,对答案,甚至连课文都不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阅读,只把知识点告诉学生,让学生死背,结果学生每次考试都得高分,这种现象令人费解。

从学生能力发展的长远方向去思考,我认为过去这种“压迫式”的考试方法已经行不通了,这是与我们一直追求探索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的。

二、设计一种科学的考试方式机遇与挑战共存

面对这样的局面,改变势在必行。新课改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它可以使得语文教学走出一贯的文本教学和应试教育模式,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让学生不再厌恶语文课,教师也乐在其中,学生还能学以致用,发挥最大的潜力,将语文学科的魅力发挥到前所未有的极致。但是挑战也是存在的,因为毕竟现在的教学方式还比较陈旧落后,教学设施和教学对象素质的参差不齐,都对改革提出了不小的挑战。所以最简便的方式就是从课堂的效果验收场所:考卷上进行改革,是最切实有效的方式。

我认为寻求一种教为合理的试题形式应是可行的。遵循这一原则,职校语文考试试题分类分为“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写作”三个部分较为合理。三个部分试题题型以主观题为主,目的是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当然,难度应适中,难度系数大约0.70~0.75左右,保证大多数学生能考好。

我们的学生毕业出去走上社会绝大多数都是工人,他们不需要有多么深厚的文化底蕴。上班的时候,不会有客户要求他先背诵唐诗宋词才开始谈合同。更不会让他们翻译一段文言文然后才开始谈业务。他们需要的是能力,而语文能力的培养和养成,必将对他们将来的创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所以在有限的学校学习生涯中,我们语文教师首先应该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而“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写作”三种方式最能锻炼和培养他们的理解、筛选、概括、写作、分析等语文综合能力。平时的教学过程和最后的考试中,都应该以这些为目标和标准,去展开教训工作。切实对孩子的将来负责和服务。

“积累运用”主要可以考查学生对“音、字、词、句”等小语素单位的掌握情况,尽量杜绝选择默写这类过于机械的题型。例如:不用选择题的形式让学生判断对错,给出一小段文字,其中有五个生字给出了注音,要求学生根据注音写汉字。这样就可以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得分,避免选择题造成全对全错的偶然性。

“阅读理解”考查学生阅读能力,这一部分题型应全部采用主观题型。考查学生的筛选概括分析归纳等能力。而“作文”则应贴近他们所学专业和生活。我认为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应用文写作和一般作文。应用文写作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和将来工作实际,着重考查“通知”、“请假条”、“求职信”、“总结”等文体的写作。一般作文主要采用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形式,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话可写。

总之,职校语文考试的结果应体现语文教师的教学素质,教学能力,应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这样,语文考试才是真正有效的考试。也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才有价值,学生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才会真正体会到语文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