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脑外伤患者的部分凝血功能指标异常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重型脑外伤患者的部分凝血功能指标异常观察

张云超

张云超

(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云南昆明650011)

【摘要】目的:主要针对重型脑外伤患者的部分凝血功能指标异常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方法:抽取于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就诊的例127例脑外伤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随机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为94例脑外伤患者,对照组患者则为33例脑肿瘤术前患者,以此来对两组患者进行GCS评分以及检测其凝血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中,观察组患者所进行的PT、APTT、DD以及FDP等方面的检测值均都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在GCS评分以及BPC值方面却明显的低于后者,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患者的PT、APTT、DD以及FDP检测值也都高于轻、中型脑外伤患者。结论:重型脑外伤患者有着非常明显的凝血指标异常情况;因此,必须及时检测,采用科学合理的抗凝治疗,尽可能的纠正其可能产生的凝血功能异常情况,这本身对于患者预后工作的改善情况来说非常重要。

【关键词】重型脑外伤;凝血功能指标;异常观察

【中图分类号】R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0-0212-02

外来创伤的刺激很容易引发患者凝血功能障碍问题,特别是颅脑损伤患者的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的几率更是高达64%以上,并且产生的变化非常持久且明显,对于患者的预后工作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1]。因此就必须要充分了解重型脑颅损伤后凝血功能产生变化的规律,并以此来及时制定相应对策进行治疗,从而提升重型脑颅患者治疗水平。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针对于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就诊的例127例脑外伤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患者的收治标准为:有明确的脑外伤病史,同意接受并配合各项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查工作,其在发病之后的6个小时之内需要来我院进行就诊,患者的年龄必须要大于或等于18岁。患者的排除标准为:排除患有肝、肾以及血液系统的患者,其凝血及纤容功能产生变化的患者以及常年服用抗凝类药物的患者等[2]。在观察组中,男患者57例,女患者37例;患者的年龄在20~72岁,患者平均年龄为(42±13)岁;而对照组33例患者中,男患者19例,女患者14例,年龄在24~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11)岁。随机将所有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为94例脑外伤患者,对照组患者则为33例脑肿瘤术前患者,以此来对两组患者进行GCS评分以及检测其凝血功能指标。

1.2方法

通常情况下需要具体调查脑外伤患者的病情,以此来做好患者的分型,被入选的患者都需要填写相应的临床特征调查表,主要需要填写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职业等,而GCS评分则主要由临床的医护人员来进行填写,通常包含了语言、运动以及睁眼等几个方面,通过将这几个方面的分相加,最终结果即是GCS评分[3]。而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检测主要是检测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APP)凝血活酶时间以及(FDP)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和(BPC)血小板计数等等,采用A6000全新自动雪凝分析仪进行,在PT超过对照组3秒则表示为异常,APTT超过对照组10秒则表示为异常,DD采用多功能全定量检测仪,将患者全都纳入院中一天之内采集患者的血液标本[4]。

1.3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的统计数据均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频数和率(%)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和组间比使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以及分布情况等非常接近,差异并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则在PT、APTT、DD以及FDP等方面的检测值都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而在入院时的GCS评分以及BPC值都要明显的低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的PT、APTT、DD以及FDP检测值均都比轻、中型的脑外伤患者要高,入院时的GCS评分和BPC值也都明显的低于轻、中型脑外伤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异常的发生率普遍在40%到70%之间,一般患者在高凝状态之后常常引发纤容亢进,从而导致弥漫性血管凝血症状的出现。虽则颅脑损伤病情的不断增加,其GCS评分也将进一步的下降,特别是其凝血功能指标的异常波动情况最为明显[5]。很多学者经过研究发现,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以及患者病情的恶化程度和其凝血指标异常与否呈正比的关系,而通常出现DIC的患者通常都属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这类患者的死亡率达到了75%[6]。

本组抽取于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就诊的例127例脑外伤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随机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为94例脑外伤患者,对照组患者则为33例脑肿瘤术前患者,以此来对两组患者进行GCS评分以及检测其凝血功能指标;结果表明:两组患者中,观察组患者所进行的PT、APTT、DD以及FDP等方面的检测值均都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在GCS评分以及BPC值方面却明显的低于后者,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患者的PT、APTT、DD以及FDP检测值也都高于轻、中型脑外伤患者。

综上所述:重型脑外伤患者有着非常明显的凝血指标异常情况;因此,必须及时检测,采用科学合理的抗凝治疗,尽可能的纠正其可能产生的凝血功能异常情况,这本身对于患者预后工作的改善情况来说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钱春清,龚江标.颅脑外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12,02:159-161.

[2]杨茜.脑外伤重症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检测[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2,05:31-32.

[3]杜月娟.凝血功能评价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21:2935-2936.

[4]肖柯.重型脑外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J].血栓与止血学,2013,05:210-212.

[5]谭彬.凝血功能紊乱与颅脑外伤分型及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关系[J].中外医疗,2014,13:78-79.

[6]冉毅,程强,熊海兵.冷沉淀治疗脑外伤后血凝功能障碍患者34例临床研究[J].中国药业,2014,15: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