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齿的清洁和自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义齿的清洁和自洁

孙颖

孙颖(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口腔医院157000)

【中图分类号】R78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4-0121-02

【摘要】可摘局部义齿和全口义齿是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常用的修复方法。但是义齿的修复破坏了口腔原有的微生态平衡,为口腔微生物的生长、定植创造了条件。由于组成材料和表面性能的差异,义齿上的菌斑形成较天然牙更快、更成熟。沉积于义齿上的菌斑及其产物(毒素)可导致义齿性口炎、龈缘炎、龋病等,同时也大大影响了义齿的美观。因此如何清洁义齿、提高义齿的自洁能力是人们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义齿清洁健康指导患者行为方式

临床资料

45例患者中,男17例,女28例,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51.5岁。戴用义齿时间3~26年,其中31例戴用义齿8年以上。义齿修复类型:全口义齿34例,可摘局部义齿11例。在全口义齿中上颌单颌总义齿21例,全口总义齿13例;在可摘局部义齿中,粘膜支持形式9例,2例为混合支持形式。基托材料与质量:32例热凝塑胶制作,其中有垫底史者11例,基托材料聚合不全或磨光面粗糙者8例。自凝塑胶制作的义齿13例。

一、义齿的清洁

义齿的清洁分为物理和化学两种。

(一)清洁义齿的物理方法

1.牙刷、牙膏用牙刷、牙膏清洁义齿是最常用且最易为患者接受的方式。它是利用机械摩擦原理去除义齿上的菌斑、色素,操作方便,效果较好。但是使用不当,会使义齿表面磨耗,缩短义齿使用寿命。义齿磨耗程度与刷毛性状及摩擦剂种类有关。摩擦剂中不溶性碳酸钙的研磨力最强,ZrSiO4-ZrO2研磨力最弱。所以应用牙刷、牙膏清洁义齿时应尽量采用软毛牙刷、选用研磨力低的牙膏以减小对义齿的损坏。

2.超声波超声波清洁义齿也是较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利用超声振动的原理去除义齿表面的菌斑、烟渍、茶渍,避免机械损伤义齿表面。该法单独使用效果并不很理想,常常和其他方法结合使用,能增加消毒剂的杀菌去污作用。

3.微波微波消毒是利用微波的热效应使菌体蛋白凝固,杀灭细菌和真菌。研究表明与次氯酸钠溶液浸泡相比,微波对白色念珠菌、格登链球菌的杀菌作用更显著。但微波消毒需要特殊的装置,故普及率低,且微波产生的热可使义齿发生变形。对于不同功率、不同时间对基托变形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二)清洁义齿的化学方法

1.清洁剂义齿清洁剂是清洁、消毒义齿的化学洗涤剂。其品种繁多,根据剂型可分为水剂、散剂、片剂;根据主要作用成分可分为漂白型、氧化型、酶型。各型义齿清洁剂的作用机制依据主要成分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漂白型义齿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盐。它是利用次氯酸盐溶于水后产生活性氯来达到清洁义齿的作用。氧化型义齿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碱性过氧化物。它是利用过氧化物溶于水后生成过氧化氢释放活性氧来杀灭细菌,同时生成的气泡可达到物理清洁作用。上述两种清洁剂由来已久,据研究表明可有效地去除义齿表面的细菌、真菌,抑制菌斑、牙石的形成,去除色素。由于具有氧化漂白作用,使用上述两种义齿清洁剂可使丙烯酸树脂基托变色,降低材料的抗折强度、表面硬度。其对金属的破坏作用比较明显,对钴铬合金、贵金属均有腐蚀作用。滞留于义齿的清洁剂气味难闻,也有患者对残留清洁剂产生过敏现象。近年来研究人员在氧化型清洁剂的基础上加入酶制剂形成酶型清洁剂,大大提高了义齿清洁效率。酶型清洁剂的作用机制是利用其所含的蛋白水解酶、脂肪酶、淀粉酶等成分分解菌斑中的糖蛋白、粘蛋白以及粘多糖,破坏义齿获得性膜的形成,从而有效抑制菌斑形成,其最适作用温度为25~40℃。该型清洁剂对树脂和金属的破坏作用较小。但此类清洁剂制作成本较高,由于酶制剂在水介质中不稳定,所以不易长期保存。

2.臭氧臭氧具有很强的杀菌除臭能力。研究表明它能有效地杀灭变形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微生物,尤其对白色念珠菌的清除效果较化学清洁剂好,作用迅速、对人体安全无毒。且实验表明臭氧消毒对金属表面粗糙度、反射系数等无影响。但此种消毒方法尚停留于实验室阶段,未在临床普及应用。

二、义齿的自洁

由于刷洗义齿、应用化学清洁剂清洗义齿的效果欠佳,所以近年来有学者致力于齿科抗菌材料的研究。抗菌材料的抗菌效能取决于其中添加的抗菌剂。抗菌剂按其成分可分为有机、无机和天然抗菌剂。无机与有机抗菌剂的性能比较见下表。

为了提高塑料基托材料自身的抗菌性能,有学者把制霉菌素等有机抗菌剂溶入基托并证实其对白色念珠菌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由于有机抗菌剂不耐高温,抗菌方式为主动式、溶出型,所以由此制造的塑料基托抗菌作用欠佳且抗菌时效短,其溶出分解产物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生物安全性较差。

无机抗菌剂与有机抗菌剂相比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效力持久、不易产生耐药性及生物安全性好等优点,近年来,在工业领域得到蓬勃发展。无机抗菌剂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金属离子类抗菌剂。此类抗菌剂通过物理吸附、离子交换等方法将具有抗菌活性金属离子如Ag+、Cu2+、Zn2+等固定在适当的载体上面构成,使用过程中抗菌剂缓慢释放出金属离子,破坏细菌的细胞膜或细胞原生质活性酶的活性,从而具有抗菌效果。银作为抗菌剂使用由来已久。早在1939年,Hill等就对银离子的抗菌作用进行研究,以后的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银离子对原核生物(细菌)有毒性,而对真核生物细胞无毒性作用。当微量银离子接触到带负电的细菌细胞膜时,两者依靠库仑引力牢固结合,接着银离子穿透细胞壁进入细胞内,与菌体酶蛋白的巯基结合,破坏细胞合成酶的活性,使细胞丧失分裂增殖能力而死亡。银离子也能破坏微生物的电子传输系统、呼吸系统、物质传递系统。当菌体死亡后,银离子得到释放,与邻近菌体再次结合将其杀死。实验证明银离子抗菌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黑曲霉菌、青霉菌、白色念珠菌均有良好的杀菌作用。且该抗菌剂安全性好,口服急性毒性试验、皮肤刺激试验、过敏试验、致突变试验等多项毒性试验表明该抗菌剂是安全的。由于银离子的抗菌能力最强,安全性最高,因此市场上多为载银无机抗菌剂。纳米技术的研发大大提高了无机抗菌剂的抗菌性能,为其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如今纳米级载银无机抗菌剂在塑料、陶瓷、纤维、涂料等领域已有广泛应用,显示其良好的抗菌性能。但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尤其是齿科领域的应用尚属罕见。国外最新资料表明载银无机抗菌剂对口腔链球菌有较好杀菌作用。添加在复合树脂中能有效抑制继发龋,且不影响材料的机械性能。

天然抗菌剂主要是甲壳素类,其对细菌、真菌均有一定杀菌作用,且使用安全,现主要应用于纺织领域。曾有学者将其添加到塑料基托中,实验结果表明抗菌作用不明显,但塑料基托的强度有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学东,肖晓蓉.口腔微生物学[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123-136.

[2]唐颖,刘莉,梁峥嵘.钛合金和钴铬合金表面白色念珠菌黏附的研究[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6,27(2):84-86.

[3]郭天文.口腔科用钛理论和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85-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