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埃希菌ESBLs检测及其耐药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大肠埃希菌ESBLs检测及其耐药性分析

吴玉芳

吴玉芳(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常州武进213161)

【中图分类号】R44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4-0038-02

【摘要】目的调查我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杆菌(EC)阳性率及其耐药性。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进行筛选,药敏试验同样用纸片法。结果127例大肠杆菌78例为ESBLS。结论我院ESBLS阳性率较高,临床要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滥用抗生素,防止ESBLs的产生与传播。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ESBLs耐药性

ESBLsproducingEscherichiacolidetectionandanalysisofdrugresistance

WuYufangTh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hospitaleofChangzhouWujin(JiangshuChangzhou213161)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positiverateanddrugresistanceofESBLs-producingEscherichiacoliinmaternitydepartmentofourhospital.MethodsK-BslipmethodwasusedToselectESBLsproducedbyEscherichiacoli,thesamewaytosusceptibilitytestResults78of127EscherichiacolistrainsproducedESBLs.ConclusionsThepositiverateofESBLswashighinourhospital,topreventtheproductionanddisseminationofESBLs,theantibioticsshouldbeusedreasonableandshouldbecontrolled.

【Keywords】EscherichiacoliESBLsdrugresistance

细菌的耐药早已成为全球性问题,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不合理应用,细菌耐药性日趋严峻。产ESBLs是目前革兰氏阴性菌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革兰氏阴性菌株往往具有多重耐药性,常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很大困难。ESBLs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临床最常见的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了了解ESBLs的感染情况和耐药性,对我院2010年1月-6月临床分离的127例大肠杆菌进行ESBLs的检测及耐药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实验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菌株来源2010年3月-2010年8月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非粪便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127例。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作为阴性质控菌株;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作为阳性质控菌株。

1.2菌株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

1.3药敏实验采用K-B纸片法,M-H琼脂培养基。药敏纸片由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

1.4ESBLs检测方法药敏纸片初筛和确证实验按CLSI/NCCLS推荐进行测定。筛选:CAZ≤22mm,CTX≤27mm,AZT≤27mm,CFP≤24mm,其中一种药敏结果符合此值做确证实验。含克拉维酸与不含克拉维酸抗生素纸片间抑菌圈直径≥5mm可判为ESBLs阳性,质控菌抑菌圈直径增大≤2mm。

2结果

2.1产ESBLs菌株阳性率127株大肠埃希菌检出60株为ESBLs,阳性率为47.2%。

2.2药敏结果药敏结果见表1。

3讨论

本研究显示,我院ESBLs阳性率为47.2%,接近50%,比文献报道略高。映证了ESBLs阳性率在逐年升高,也提醒我们控制ESBLs(+)菌株的产生与传播已刻不容缓。

ESBLs是一种由质粒介导的,能令细菌对多种β-内酰胺类药物产生耐药,能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抑制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ESBLs细菌的β-内酰胺酶基因位于质粒上,通过转化,转导,转座,接合转移整和等方式,将耐药性在不同细菌中传播,容易造成耐药细菌的流行,产ESBLs菌株不但对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耐药,也对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很大困难。碳氢酶烯类,头胞西丁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阿米卡星是治疗ESBLs(+)菌株有效抗菌药物[1]。本研究显示,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和庆大霉素的耐药性比较强,对含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四代头孢头孢吡保持较高的敏感性,超过80%。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为100%。由于ESBLs介导耐药的隐敝性,CLSI规定,如确诊为产ESBLs菌株,不管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如何,对所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安曲南均报告为耐药[2]。由表1可见,廉价的阿米卡星的敏感率超过80%,据调查,临床较少使用这些廉价药物,由此可见,ESBLs阳性率很大程度上与临床医生滥用抗生素有关。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定和施行防止滥用抗菌药物的措施。由于抗生素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压力,可考虑建立抗菌药物的轮转制度。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延长抗生素的使用寿命,有赖于临床医生医生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

首例ESBLs是于1983年报道的[3],二十几年来大肠埃希菌ESBLs(+)率不断升高。对怀疑大肠杆菌感染的患者,应加强消毒隔离制度。对已知耐药菌感染的病人应予以隔离,对其医疗护理后认真进行洗手和其他隔离预防措施,以避免耐药菌株的传播和交叉感染。对于我们检验工作者应做好细菌鉴定及药敏检测工作,加强与临床沟通,随时将耐药动态通报床位医生,及时给临床医生调整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控制ESBLs(+)菌株的产生与传播,有赖于健全的医疗制度,更重要的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和责任心。

参考文献

[1]李国宏.对673株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内酰胺酶的耐药性分析[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9,20(6)15.

[2]Clinicaiandlaboratorystandardsinstitute(CLSI/NCCLS).performancestandardlsforantimierobialsupplement.2007,M100-S17.

[3]王晓红,周薇薇.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耐药性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9,32(5):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