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发展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自贸区发展问题研究

王旭辰,王禹尭

关键词自贸区发展风险

一、我国自贸区的发展与现状

1、自贸区的发展

自由贸易区,其本质是国与国之间基于协议建立的无关税壁垒的贸易市场,是国际上一种特殊的经济区域。回顾我国自贸区发展的历程,2013年9月18日国务院印发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总体方案定位为新型经济试验区,在自贸区内,大力开展贸易投资、税收改革等,并对现有的政府职能进行优化改进或者转变,以求更好的发展经济。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广东、天津和福建三地成为第二批自贸区。广东自贸区以深化粤港澳合作为重点;天津自贸区作为北方首个自贸区,战略定位将挂钩京津冀协同发展;福建自贸区则着重强化与台湾经济贸易的对接,建成现代化的海上丝绸之路。

2、自贸区的发展现状

2013年起四大自贸试验区共同立足于服务国家战略,依照自身区域优势协同发展,整体上服务于国家的改革开放,在投资、贸易、金融服务、事中事后监管、创业创新等多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天津自贸区的建设,是国家对外开放新的战略布局,其经济结构获得了显著优化,加快了国企改革的步伐,将天津市的经济推向了新的高峰。福建自贸区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海峡两岸的经济往来,对两岸的经济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两岸贸易合作良好,也正持续健康发展,但总体上福建自贸区的建设在领地空间管理、设计行政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3、自贸区的发展展望

建设自贸区是国务院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推进改革的重大举措。目前,自贸试验区运行良好,在试点、总结、推广同步进行的工作原则下,显著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增长。已经建成的四大贸易试验区,在运行中总结了大量的经验和方法,为后续贸易区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新设立的7个自贸区更是在以往自贸区可复制经验基础上因地制宜,进一步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深化落实“两横三纵”战略。

二、自贸区带来的风险与挑战

1、对本土产业的冲击

自贸区的高度开放,为地区发展融入了更多的外资,很多先进技术也被引进到国内市场。但是,外企的入驻,吸引了众多区外企业熟练劳动力的涌入,使区外企业受损;自贸区在某些行业的虹吸效应,造成了区内外企业之间实力的不平衡,竞争力差距进一步拉大,如此一来,对我国所追求的和谐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以致产业失衡。除此之外,外资企业一般资金雄厚,技术先进,他们的加入,对本土企业的发展会带来巨大的冲击,本土产业失去经济主权,不利于本土产业的优化升级。

2、金融风险挑战

自贸区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发展,大力开展金融创新,创新会为自贸区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自贸区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创新过程中也充满了许多潜在风险,如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等,其中,套利行为所导致的风险也是不容小觑的。举例来说,若人民币的兑换自由度增加,那么国际游资就会抓住这个机会大量套取人民币,对人民币的稳定造成破坏。

3、贸易摩擦风险

贸易自由化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显著地活跃了市场经济,但也导致更多的贸易摩擦出现和加剧。目前,贸易摩擦不仅局限在货物贸易方面,而是在进一步扩大,充斥在几乎所有领域之中,就连服务业也不能幸免。例如,我国与日俱增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案件,对我国创新转型、发展高科技新兴产业战略形成制约。同时,贸易便利化下,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国外商品越来越多地涌入国内市场,导致国内许多中小企业在弱竞争力下几乎无法生存,国内很多产品出现了产能过剩,给国内企业、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4、模式创新试验风险

上海自贸区成立至今,在许多方面进行了大力创新,尤其在管理模式方面,很多创新亮点获得了广泛认可。但是,上海自贸区毕竟成立时间较短,很多模式都是借鉴国外的成功案例,自主创新的管理理念则是少之又少,国外与国内环境毕竟不一样,这些借鉴来的模式能否长期发挥作用尚不可知,潜在的风险也无法估量。所以,这些借鉴来的模式在可行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检验。除此之外,自贸区所做的自主管理模式创新,也存在很多未知风险,仍待长期考验。

三、我国自贸区发展建议

自贸区的进一步扩大有助于中国推进新的更高标准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扩大开放领域、提升开放能级,接轨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本文根据自贸区发展的影响分析,对我国自贸区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采取“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模式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往来。全球经济一体化下,任何国家都必须积极地融入到世界市场经济中才能获得持久健康的发展。为此,我国政府颁发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和法律法规,在保持国内企业稳定发展的前提下,鼓励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外市场经济竞争。同时,设立许多自贸区,在开放的市场中加强国际贸易往来,促进国内经济进一步发展。

第二,把自贸区建设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两者相呼应的“双轮架构”。通过自贸试验区的先行先试,突破原有管理体系、制度、流程的制约,形成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新局面。第三批新的自贸试验区坚持更加开放的改革策略,在全面科学的规划下,形成更具特色、更有侧重的试点格局。

第三,处理好各个自贸区改革在国内整体改革中的定位。在改革过程中,必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必须坚持自贸区改革从整体改革的基本原则。同时,各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政策设计需要以能否可复制、推广运用作为重要的评判标准,重在体制机制调整、管理流程再造、模式发现和机制创新。

第四,审慎地应对创新带来的新的风险。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大自贸试验区在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但各个自贸区在复制推广其他自贸区改革措施的同时,也要审慎对待自贸区发展带来的各种风险与挑战。

结束语

自贸区是我国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而推行的一项新举措。以辽宁、上海等多地自贸区发展的经验来看,自贸区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很好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在充分认识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积极发挥自贸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促进我国现代经济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郭丽琴.中国自贸区开放向何处去[J].公务员文萃,2018(8)

[2]仲昭朋,程健.我国自贸区战略实施进展与路径选择[J].中国流通经济,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