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研究

张晶

关键词: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肩负着开发学生的智慧,为祖国培养人才的使命,要想完成这一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应该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但是从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形式来看,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的束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三年级数学作为连接低年级和高年级之间的纽带,做好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当前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

如今,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他们将孩子的学习寄希望于教师,但是,经调查研究显示,尽管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依旧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知识的时候没有做到深入浅出,他们没有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就导致了一部分学生难以跟上数学教师的上课内容,长此以往,他们就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这样更不利于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第二,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方法落后,他们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虽然适合大多数的学生,但是班级里有的学生理解能力比较差、数学基础较差,数学教师没有制定出适合这些同学的教学计划,小学生的思维难以得到开拓,甚至被落后的数学教学方法所限制。第三,小学数学教师太过严肃,他们在讲解数学知识的时候,并没有将复杂、难懂的数学题口进行简化或者直观化,这就导致了有的小学生难以深入理解数学题目所要传递的相关数量信息。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关系到学生未来的成长,更关系到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数学教师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然后积极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二、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创新数学方法

(一)设置“生活背景”,贴近学生“生活经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而,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生活背景”出发,把教材内容中数学概念、数学原理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去,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搜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让学生联系楼房的装修,测量自己家的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问的面积,算出用80x80cm或60x60cm的地砖铺设,需要多少块瓷砖;又如,学习“比和比例”后,把学生带到操场上,测量操场、教学楼、科技楼、公寓楼、花园的长和宽,按一定比例绘画学校平面结构图等等。

(二)注重教学规律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年龄一般都处于八岁、九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具有爱打、爱闹、贪玩的特点,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不能很好地克制自己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三年级学生的这一特征。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一节课大概是40分钟到45分钟左右,在这段时间内,只有前25分钟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教学的规律,合理地安排时问,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放在课堂教学中的前25分钟,在后半节课堂中,教师可以适当地为学生巩固之前二年级的知识,让学生慢慢地从二年级的知识过渡到三年级的知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注重合作学习,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生个人难免会遇到一些不能够解决的问题。而对这种状况,学生间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实施合作学习前,先要对班级进行分组,按照一定的编组要求,综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品质等方方面面,均衡每一个组的实力。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比如,在教学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的时候,可以将一些组进行正方形的周长知识学习,其余的进行长方形知识的学习。充分地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达到取长补短的教学目的,进而达到提高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合理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确立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尽可能的维护学生课堂学习阶段之内的主体位置,使小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课堂教学真正意义上的主人。所以,在教学实践之中,教师应发挥好作用,尽可能的规避重复讲授学生自己已经熟练掌握的学习内容,或者是让学生不理解的部分内容,教师却一直讲不清楚,是学生更加迷惑。

例如,当回答“4,5,一个数字组成比,这个数字应该是()?”,因为有些学生还没有学会“匹配的数字,他们中的任何两个乘以然后除以第三个数字的商”。这一主要公式,所以得出答案有些困难。此时,数学教师应该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究。一些学生列出了公式:2×5=4×2.5;而另一些学生则根据这个公式快速计算出2x4=5×1.6;4x5&pide;2=10,得出正确答案,这个问题不仅保持了学生的主观地位,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小学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教师要抓好三年级的数学教学。面对当前小学三年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并正视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马丽娟.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及实践[D].宁夏大学,2013:25-43..

[2]陈林笑.小学三年级数学过程教学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