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性值班应对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3

固定性值班应对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

潘如萍1林晓雯2谢锐3(通讯作者)梁克4湛琅

1.广东省湛江卫生学校广东湛江524037;2.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香港999077;

3.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湛江524000;4.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广东湛江524000

摘要:目的:探讨应对及解决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的模式及方法。方法:选取湛江市广东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护士62名,应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NBS)对每名护士职业倦怠情况进行调查,记录调查情况。这62名护士将既往的轮班模式改为固定值班模式。三个月后再次应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NBS)对每名护士职业倦怠情况进行调查,记录调查情况。对比应用固定值班模式前后护士职业倦怠情况。结果:应用固定值班模式后无倦怠或极轻微倦怠人数较之前增多,诊断为职业倦怠人数减少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导致临床一线的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很多,值夜班是导致临床一线护士职业倦怠甚至精神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改变一种值班模式可以改善护士心理生理及职业倦怠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职业倦怠;护士职业倦怠量表;夜班;护士

StudyonJobBurnoutofNursesinFixedDuty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waysandmethodofcopingwiththeclinicalburnoutofclinicalnurses.Methods:62surgicalnurseswererecruitedfrom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GuangdongMedicalUniversity,ZhanjiangCity.TheNBS(NursingBurnoutScale)wasusedtomeasurethejobburnoutoftheparticipants.Afterthe62nurseschangedthepreviouswheelmodetoafixeddutymode.TheNursesJobBurnoutScale(NBS)wasagainusedtomeasurethejobburnoutoftheparticipationsinthreemonthslater.Comparingthedataofbeforeandaftertheintervention.Results:Thenumberofnoburnoutorminimalburnoutincreasedafterthefixedshiftmodewasused,andthenumberofoccupationalburnoutwasreducedand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

Conclusion:Therearemanyreasonsthatleadtotheclinicalburnoutofnursesinclinicalpractice.Nightshiftisoneofthemostimportantcausesofjobburnoutorevenmentaldisorderinclinicalfrontlinenurses.Changingashiftmodecanreducethepsychophysiologyandburnoutofnurses.

[Keywords]jobburnoutnursesburnoutscalenightshiftnurse

长眠在纽约撒拉纳克湖畔的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是这样写的,“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医疗的真实写照。护士就是以帮助、安慰为主要工作的人群,当助人者耗尽自身能量却有得不到补充就会发生职业倦怠[1]。有调查报道国内从事临床工作护士的职业倦怠发生率最高可达59.1﹪[2]。临床一线进行倒班的护士存在职业倦怠的发生率更高。我们通过对我院外科62名护士的夜班模式进行改革,将传统的轮班制度,改成固定性值班。发现临床一线的护士职业倦怠情况有所好转。现讨论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外科临床一线参与值班的护士62名。年龄20-37岁平均(27.8±11.2),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62名护士均连续值班三个月未进行有薪休假等长期休假。

1.2方法

要求62名护士独立、匿名填写护士职业倦怠量表,专人评分,评判护士职业倦怠程度。

调整护士排班,要求试验期三个月内护士均不应进行有薪休假等长期休假。排班方式:一名护士值上夜夜班两天,休息两天,固定值班一个月;第二个月这名护士值下夜夜班两天,休息两天,固定值班一个月;第三个月这名护士值白班五天休息两天,固定值班一个月。值夜班时护士奖金比值白班时多25%。每名护士值班顺序按顺时针顺序调整:上夜夜班,下夜夜班,白班。

三个月后要求62名护士独立、匿名填写护士职业倦怠量表,专人评分,评判护士职业倦怠程度。

1.3测量指标

护士职业倦怠量表(NBS)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3]。标准为:护士职业倦怠量表(NBS)评分小于等于140.5分为无或极轻微倦怠,职业倦怠量表(NBS)评分大于140.5分为可以诊断为职业倦怠,需要干预调整。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值班制度调整前后护士职业倦怠情况比较

P<0.05

值班制度调整前后职业倦怠情况比较,值班制度调整前,无或极轻微倦怠人数为23人。值班制度调整后,无或极轻微倦怠人数为37人。值班制度调整前,诊断为职业倦怠人数为39人,值班制度调整后,诊断为职业倦怠人数为25人。

值班制度调整后诊断为职业倦怠的护士人数大幅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临床心理学者Freudenberger研究中发现护士经常出现对工作失去热情,对待患者冷漠,尽可能躲避患者,逃避值班。根据这些显现他提出职业倦怠理论[4],西班牙学者Moreno等根据职业倦怠理论编制了护士职业倦怠量表(NBS)。很多国家都对护士的职业倦怠情况展开研究,加拿大、英国护士职业倦怠率达到40%,日本护士职业倦怠率为25.9%[5]。

导致护士在工作中出现职业倦怠的因素很多,比如护士的年龄、学历、从事护理工作的时间长短、职称晋升的顺利成度、从事护理工作的病区、护士个人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因素、值夜班频率和持续时间长短等等很多因素。国内近些年对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也给出了很多应对措施。比如调整个人心理素质,改善护士工作环境,倡导社会关爱、护士群体等等。但是切实可行的措施相对较少。

我国的临床护士值班基本都是三班倒的轮班制度,这样的轮班工作是导致过度嗜睡或过度失眠等睡眠紊乱的重要原因之一[6]。长期的轮班制度人体生物钟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异常,导致睡眠障碍,身体疲惫,注意力差,进一步引起情绪波动,出现暴躁,抑郁等精神心理疾病,还可以导致工作出现差错。有研究表明长期轮班工作的医护人员比长期白班工作的医护人员,出现医疗差错、甚至医疗事故高出两倍以上[7]。

人体生物钟几乎是24小时模式的,轮班制度频繁的改变生物钟工作睡眠时间,导致生物钟的紊乱。我们此次探讨的固定值班模式,就是基于人体生物钟睡眠-觉醒节律,连续同一时间节点值夜班,让人体生物钟适应一个新的休息-工作节律,并将这个生物钟节律保持一段时间,使得人体能更好的适应规律的生活,规律的工作。进而改善因人体生物钟节律紊乱导致的身体、情感异常。

由表1可以看出来,值班制度调整前、后。诊断为职业倦怠的人数百分比分别为62.9%、40.3%。护士职业倦怠人大幅降低,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应用固定值班法值班是改善护士职业倦怠一个有效的方法。

由表1可以看出来,应用固定值班模式前有39人诊断护士职业倦怠,经过固定值班模式调整这39人中有21人明显好转,护士职业倦怠量表(NBS)评分小于等于140.5分,转变为无或极轻微倦怠。但是应用固定值班制度应用后,有7人由无或极轻微倦怠,转变为职业倦怠。经过进一步调查,2人工作中受到患者及家属的责骂或被投诉,3人近段时间家里有子女需要教育看护,父母身体健康等情况出现情绪波动。2人没有明显原因。

我们医院外科临床一线护士职业倦怠人数百分比分别为62.9%,明显高于加拿大、英国护士职业倦怠率的40%和日本护士职业倦怠率为25.9%。即使我们调整值班模式后,职业倦怠率仍然为40.3%,刚刚接近加拿大、英国的护士职业倦怠率。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方式去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缓解护士职业倦怠情况。

经过此次值班模式调整,职业倦怠比率已经低于国内的护士职业倦怠发生率的59.1﹪。通过此次研究也证实了固定值班制度,是可以改善临床值班护士的职业倦怠的。但是导致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很多,因此改善护士职业倦怠要从多方面入手。比如我们这次研究中给与值夜班护士提高奖金收入。我们还可以尽可能多的在职称评定上更倾斜临床一线值班护士。改善护士职业环境,协调好护士患者关系。对因家庭原因无法值班的护士给与暂时调整岗位。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现代的医疗中,病人治愈是有时得,更多的病人还是依靠我们护士的帮助和安慰。减少或避免护士的倦怠情况,才能让我们的白衣天使们发挥出治愈之光。

参考文献:

[1]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2]莫冬绵,卓燕芳,郭惠敏,等.护士职业倦怠与护理差错关系研究[J].全科护理,2010,13(8A):2510-2512.

[3]MORENO-JIMéNEZB,GARROSAE,GONZáLEZ,JL.Eldesgasteprofesionaldeenfermería.DesarrolloyvalidaciónfactorialdelCDPE[J].ArchivosPrevencióndeRiesgosLaborales,2000,3:18-28.

[4]PinesAM,BoldergerL,BreznitzS.HandbookofStress:TheoreticalandClinicalAspects[M].2nded.NewYork:TheFreePress.1993,386-402.

[5]稻冈,文昭.减轻护理人员的精神压力[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1,10(2):52-54.

[6]金观源,相嘉嘉.现代时间医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35~248

[7]AyasNT,BargerLK,CadeBE,etal.Extendedworkdura-tionandtheriskofself-reportedpercutaneousinjuriesininterns.JAMA,2006,296:1055-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