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术式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不同术式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分析

程琳

程琳(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中医院五官科430000)

【中图分类号】R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6-0209-02

【摘要】目的分析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A组24例25眼,采用采用翼状胬肉切除加氟尿嘧啶棉片术。B组24例24眼,采用翼状胬肉切除加丝裂霉素C棉片术。结果术后1a内随访,A组复发1例(1眼),复发率4.16%(4.0%)。B组复发1例(1眼),复发率4.16%(4.16%)。无角膜溃疡、巩膜溶解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翼状胬肉切除加氟尿嘧啶棉片术与翼状胬肉切除加丝裂霉素C棉片术,复发率均较低,两组间没有差异。

【关键词】翼状胬肉丝裂霉素C氟尿嘧啶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的一种以纤维血管组织慢性增生为特征的慢性眼表疾病,除影响美观外,还引起眼部刺激症状,若胬肉直接侵入角膜瞳孔区会导致视力下降。严重的复发性翼状胬肉可引起眼球粘连、眼球活动受限等并发症[1]。到目前为止,翼状胬肉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确。翼状胬肉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近年来,一些传统的手术方法如巩膜暴露法因其复发率高[2-3]已较少使用。我们分别采用翼状胬肉切除加氟尿嘧啶棉片术和翼状胬肉切除加丝裂霉素C棉片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并对比观察术后复发问题,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科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48例49眼,其中男23例23眼,女25例26眼,年龄37~75(平均60.8±10.8)岁。随机分为两组,A组24例25眼,行翼状胬肉切除加氟尿嘧啶棉片术;B组24例24眼,采用翼状胬肉切除加丝裂霉素C棉片术。

1.2手术方法

常规消毒,爱尔卡因表面麻醉,取2%利多卡因+肾上腺素(1:1000),作胬肉体部及结膜下浸润麻醉,至泡状隆起。在胬肉颈部平行角巩缘切开结膜,然后分离结膜至泪埠处。于胬肉头部前1mm行角膜板层切开,分离胬肉与角膜,胬肉与巩膜至内直肌止端,完全游离胬肉后剪除,巩膜面烧灼止血。A组在暴露巩膜面将浸有0.02%丝裂霉素c棉片浸敷3min,然后用生理盐水50ml彻底冲洗创面及结膜囊,将结膜瓣铺平缝合于距角膜缘3mm处浅层巩膜上;B组用浸有25mg/ml氟尿嘧啶棉片覆盖于裸露的巩膜上,棉片要距巩膜2-3mm,宽度应略大于胬肉体部,5分钟后去掉氟尿嘧啶棉片,用0.9%生理眼水20ml彻底冲洗。将结膜瓣铺平缝合于距角膜缘3mm处浅层巩膜上。典必殊眼膏包眼。

1.3术后处理

术后每日换药,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3d后自滴典必殊眼液,每日4次,术后一周拆除结膜缝线,并继续滴眼液至1个月左右。

1.4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手术区光滑洁干净,球结膜平整无充血,角膜创面上皮覆盖,无新生血管或胬肉增生。复发:结膜充血明显,局部增厚,角膜创面有新生血管及胬肉增生。

2结果

2.1角膜上皮及结膜伤口愈合时间比较

采用t检验,角膜上皮愈合时间:A、B组分别为(4.08±0.96),(4.17.12±0.97)d,A、B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膜伤口愈合时间:A、B组分别为(10.85±0.79),(12.59±1.56)d,A、B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

2.2翼状胬肉复发率比较

术后1a内随访,A组复发1例(1眼),复发率4.16%(4.0%)。B组复发1例(1眼),复发率4.16%(4.16%)。无角膜上皮糜烂、巩膜溶解等严重并发症。

2.3副作用比较

A、B两组各有3例在术后2d内出现轻度浅层点状角膜炎,使用角膜修复药物后均在一周内治愈。无角膜溃疡、巩膜溶解、虹膜睫状体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3讨论

翼状胬肉是眼科最常见的外眼病之一,至今没有确切病因。众多资料表明日光中紫外线照射是引起翼状胬肉的危险因素,户外劳动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4]。手术切除仍是目前翼状胬肉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其高复发率一直困扰着患者和医生,至今仍无一种术式可完全杜绝胬肉的复发。有20%~30%的复发率。翼状胬肉复发原因包括:局部表层巩膜变性、角膜缘遗有胬肉的残余组织、手术创伤加快了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手术中适当运用抗代谢药物能更有效地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防止胬肉复发。5-Fu为嘧啶拮抗药,在体内转化后能渗入到RNA中,干扰蛋白质的合成,继而导致细胞生长抑制。体外细胞培养证实,此药对纤维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量为0.2µg·ml-1[5],对细胞DNA的合成影响最大,能特异性作用于细胞增殖周期的S期,接触期只有合成DNA的细胞受抑制,不合成DNA的细胞不受影响。MMC是由头状链霉菌产生的乙撑亚胺类抗生素混合物中的一部分,具有烷化作用,与DNA分子的双螺旋形成交联,破坏DNA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抑制增殖期细胞的DNA复制。并能抑制RNA依赖DNA的合成,从而有效的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阻止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物质,减少瘢痕形成。MMC为细胞周期相对非特异性药物,影响整个细胞周期活动,对增殖周期及静止期细胞均有作用。接触期无论是否合成DNA的细胞均会受到抑制,MMC接触后细胞不能增殖。

本观察显示,两组病例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而结膜愈合时间使用丝裂霉素组较使用氟尿嘧啶组明显延长,而复发率在随访期间无明显差异。我们体会到娴熟轻柔的手术操作,严格掌握抗代谢药物的使用浓度及使用时间,彻底的冲洗创面及结膜囊,是减少并发症及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吕明.翼状胬肉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眼科研究2003;21(2):209-212

[2]FernandesM,SangwanVS,BansalAK,GangopadhyayN,SridharMS,GargP,etal.0utcomeofpterygiumsurgery:Analysisover14years[J].Eye(10nd),2005,19(11):1182-1190.

[3]Frucht-PeryJ,RaiskupF,IlsarM,LandauD,OrucovF,So10monA.Conjunctivalautograftingcombinedwith10wdosemitomycinCforpreventionofprimarypterygiumrecurrence[J].AmJOphthamlol,2006,141(6):1044-1050.

[4]朱志忠.实用眼表病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78

[5]魏文斌,主编.当代临床眼科新进展[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98.17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