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学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中小学音乐教学之我见

何棂芮

(四川省武胜县真静学校武胜638404)

中小学音乐教学,正以她日新月异的面貌,确立了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位置。音乐教学应该以提高学生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要强调学生实践音乐,鼓励学生创造音乐;同时音乐教学既要突出学科本位,也要注重学科渗透综合;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注重个性发展然而,100%的学生喜欢音乐,而80%的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摘自《音体美报》)。这一沉重的调查数据不能不令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感到震惊与汗颜。它警示我们,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完善已刻不容缓。

以兴趣为老师,引导学生产生共鸣,培养学生音乐创新能力。

一是把学习兴趣归还给学习者,使其成为一种自觉意识。音乐兴趣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动力,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所以,只要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说体验,音乐课堂便能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乐就会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

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提高学生兴趣。那种把“传承”与“创新”对立起来的做法是错误的,没有“传承”何以创新?如果让一个既不认识也唱不准乐谱的学生创作一段短小的旋律,他能做到吗?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讲进行创新性教育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将会更高。问题是“那种填鸭式”的教育法应该废止。那些并非经常使用的知识信息、不要强塞给学生,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的途径,变“学会音乐”为“会学音乐”。把这些基础知识换个方式来学习,要淡化教育活动中那赤裸裸的知识传递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

三转变音乐教学模式,互动参与,提高学生音乐素质。

一是改变教师自身观念,引导学生个性发展。要转变教学模式,首先要解决我们教师自身的观念问题。长期以来,我们教师习惯夸大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习惯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对象,当作知识的承载体。在音乐课上,教师为一味地强求学生进行枯燥的技能训练,不厌其烦地长时间地讲解乐理知识,要求学生背诵大量音乐家的生辰年月,代表作品。这种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客体的做法,极大地损伤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积极性,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我认为,教师应把自己看成是课堂教学的总导演,学生才是音乐课上的台前主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一个组织者,引导人,而不是一个好与坏,对与错的评判人。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组织,设计、分工、合作、讨论,协商的方式开展音乐学习与实践活动。

二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乐学”、“善学”。既然要让学生去创新,就得首先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融洽,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状态是复杂多变的,即有上进心、自信心,也有自尊心、羞耻心,还有自卑感、疑俱感等,不同阶段这些心理状态暗示着他们的学习行为。如何让学习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教师要营造民主,自由争论的外部学习环境,以促使学习过程向积极方面转化。

从上课场地作改变,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室里没有讲台,没有桌子,椅子,我可以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围坐在一起,走到他们中间一起唱唱,跳跳。在讲授知识时与他们用商量的语气,共同讨论,征求他们的意见。让我们既是他们的老师,也成为他们的朋友,合作伙伴,允许他们有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标新立异。从表面上看,这只是上课形式的变化,其实,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为学生创设高度自由的想像与创造的环境,才是这种变化的实质。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在课上,我故意安排错误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找错,要让他们用质疑的态度去听取老师的讲解,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这样可以打被学生对老师的盲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只要建立起这样的激励机制,学生的学习态度就会由“被动接受”型转为“主动探究”型,长此以往学生的求异思维将会逐渐养成,创新的意识亦将由此而生。

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为了让学生更易接受,更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在设计教学一定要灵活掌握,大胆创新。

在这些基础知识、技能的教学方面,应强调的是:“我们不要单纯地讲解什么是声音,什么是节奏等。”因为声音应先于符号,把音乐作为一个整体呈现给孩子们,而不是让他们孤立地毫无联系地理解音乐的要素。因为青少年学生不具备像成年人那样孤立地,毫无联系地理解事物的能力。把那些枯燥的定义,符号融会于音乐之中,让学生自发的体验音乐,并找到音乐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他们会打开一个未知的,我们成年人不能想像的通道。

在节奏训练中,不要强迫学生接受对他们天性缺乏任何意义的节奏模式,而是启发他们自发的自由的拍打他们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一些节奏。可以把节奏编成歌谣,故事,这样枯燥的训练就变得非常有趣了。学生在快乐的,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我们的训练。

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具有欣赏价值的音响信息,多给他们听的机会。

总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着手,致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着力于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真正地把“教”与“学”的各种模式作为各种感性体验、探索、发现和认知的手段,那么音乐教学就不再是围绕单纯技能来进行,而是一个调动一切手段去实现音乐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的愉快过程。而这同时又是一个引导学生获得有关音乐经验以及进行经验重组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