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低年级智障儿童进行有效行为矫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1

如何对低年级智障儿童进行有效行为矫正

韩玉华

韩玉华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特殊教育中心255300

摘要:智障儿童的行为矫正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始得越早越有效,所以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对智障儿童进行行为矫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采用恰当的方法积极地引导、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建立成就感,达到最佳矫正效果。

关键词:智障行为矫正方法

智障儿童由于大脑器官损伤,以及不良环境和不合理的教育,导致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行为矫正是引导智障儿童走上正常教育轨道、将来成为一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必要条件。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要积极地及时地矫正智障儿童的不良行为,努力为学生搭建健康成长之路。

怎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呢?我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信心做支柱

智障儿童智力年龄增长缓慢,反应迟缓,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良行为。但他们并不是一窍不通,他们知道要做一个好孩子、让家长喜欢,知道要做一个好学生、让老师喜欢。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改掉不良行为,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孩子们“打气”,让他们树立信心,知道自己能做得更好。安旭就是一个“打气”打出进步来的学生。一开始他做眼睛保健操总是东张西望不认真,说服教育不管用,我个别指导也不行,依然我行我素。怎么办?我改变策略,赏识他的优点,并与他亲切地交谈,表扬他讲卫生、会背诵古诗、画的画很漂亮,诚恳地希望他做眼睛保健操时一定也要做好,而且老师相信他一定能做好。他听了我的话半信半疑。第二天,做眼睛保健操他做得比以前进步很大,我在班上及时地表扬了他。以后,只要他做得好,我就及时地表扬他,慢慢地,他做眼睛保健操非常认真了。

二、严格是尺度

我在鼓励学生的同时,对他们严格要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他们的不良行为就不会改正,而且还会生成更多的坏习惯。当然,我们的学生特殊,有些坏习惯不可能一下子就改好,需要一个过程,但这个过程是一个严格要求的过程。有个女同学一入学时就离不开她的书包,整天背在肩上,不管是上课还是下课。为了让她改掉这个坏习惯,我明确地告诉她:“在教室里背着书包不好。”只要看见她课上课下背书包,我就问她:“在教室里背着书包好不好?”回答自然是“不好”。一段时间后,每堂课下课,她都对我说:“老师,我没背书包。”这时我总是表扬她:你做得真好。时间长了,她总是背着书包的坏习惯改掉了。在我的严格要求下,学生们吃手的坏习惯改了,乱扔垃圾的坏习惯改了,随地吐痰的坏习惯改了,上课随便下位的坏习惯也改了……

三、方法要灵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行为方式,这一点在弱智学生身上表现得就更为明显,可以说每个学生都各有各的不同,所以他们也就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我们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要进行及时的控制和矫正。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对待的方法也不同。在矫正过程中,要“对症下药”,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更好更快更有效地矫正其不良行为。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奖赏法、替代法、忽视法、疏导法等。班内有个学生爱“表现”自己,而他的表现常常适得其反。有一次,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写作业,突然他打了一个很响的喷嚏,全班同学都哈哈大笑,我也笑了。从那以后,他经常假装打喷嚏,以此来吸引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我采用忽视法,既不笑,也不指出他是假装的,就当什么事也没发生。学生在我的影响下,渐渐地也对他假装打喷嚏不予理睬。渐渐地,他自己就觉得假装打喷嚏没意思,上课就不再假装打喷嚏了。

四、耐心是保证

智障儿童由于身体的缺陷,不良行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退,我们不要责备、怪罪、歧视、打骂孩子,而是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耐心地帮助他们矫正不良行为,以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位美国智残教育专家曾说过:对智残儿童的教育是他把杯子掉在地上10次,你给他捡起10次。我的体会是捡起10次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至少要捡起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用耐心感化学生,矫正学生的行为习惯。

五、爱心要真诚

“以博爱之心善待一切”,应该成为我们教育学生的格言。在这片热土上,我们要关怀学生、热爱学生,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教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孩子们喜欢教师,信赖教师,是因为他们从教师身上能感受到真切的关怀、感受到学习的充实和生活的美好。由于这些孩子的特殊,我们更要用真诚的爱心,密切关注学生的细微变化,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体健康,让教师真诚的爱在每一个孩子心间暖暖地流淌。

矫正智障儿童的不良行为,只靠在学校的训练与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和孩子的父母必须保持经常性的联系,认真做好家长工作,帮助家长建立科学的教育观,让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教育要把握好“爱的尺度”,防止过分溺爱和撒手不管的错误做法,做到对孩子既体贴爱护又不娇生惯养。要让家长懂得在家庭生活中注意训练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能力,变包办为引导与训练,重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对他们进行缺陷补偿,逐步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为他们走向独立生活铺设一条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