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琴走进中学音乐教育课堂的可行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浅谈古琴走进中学音乐教育课堂的可行性

谢元新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八中学,贵州省六盘水553001)

注明课题来源:六盘水市基础教育教学课题成果+古琴走进中学音乐教育课堂可行性研究,

课题项目编号:2017017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国学文化的不断兴起,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之相应的,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也受到了广大中学课堂的广泛关注。古琴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传播的载体,不仅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传统文化。促进古琴教育走进中学教育的课堂中,能够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提升中学生的文化修养。从这一点来说,推动古琴教育的发展具有其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古琴;传统文化;中学教育

尽管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仍旧需要与时代发展潮流相融合,使之在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同时,更加具有时代色彩,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发扬古琴文化中的传统文化因素,另一方面也要正视古琴教育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并积极寻找途径加以解决。

一、当前古琴艺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古琴艺术发展的内在局限性

众所周知,古琴艺术的音乐旋律特点多为恬静淡雅,并且此类乐曲多是由文人雅士为了抒发个人情感所做,与现代流行音乐的风格完全不同。现代流行音乐往往能够给人以足够的感官刺激,并且自身的节奏相对古琴更为缓慢,更加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但节奏缓慢需要人静下心来慢慢聆听的古琴旋律就不能够满足现代人这一听觉上的要求,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不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要。

另外,古琴由于自身的材质以及演奏方式的原因,声音较小,因此古代演奏古琴多在空间较小的室内举行,一方面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古琴的旋律和音色;另一方面也能够为听众带来良好的听觉盛宴。但在现代乐器演奏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在较大的室内举行,并且需要借助扩音设备,如果扩音设备的效果不好,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古琴演奏的失真,达不到原有的效果,不能够令观众完全领略到古琴的优美。

2.古琴艺术的外在问题

就古代而言,欣赏古琴的多为社会地位较高的文人雅士,古琴在社会上的地位也较为特殊,由于其特殊性,在古代古琴的普及率并不高,这一特点也反映到了现代,专业的古琴教育以及培训集中在高等教育院校,但普通院校的普及率相对较低。并且古琴的教育方式同现代的多数乐器并不相同,在此种情况下,部分院校并不能够做到将古琴教学同现代教育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得教学效率较低并且学生对于古琴的兴趣不高。

此外,由于众多古装影视作品的影响,在部分文人雅士欣赏古琴的画面中,由于相关人员的专业经验不足,往往将古筝作为古琴的替代品进行演奏,并且配以背景乐。在此种情况下就对观众产生了一种“古琴就是古筝”的错误引导。实际上,古琴同古筝并不相同,二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乐器,其弹奏方式以及指法也不同,摆放位置也不一样。甚至在某些情况下,部分从事音乐教育行业的教师也将古琴当做了古筝,这就体现出其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水平的不足。

以上种种原因局限着当前我国古琴教育走进中学课堂工作的开展,需要我们积极寻找解决方案。

二、古琴教育走进中学课堂的可行性措施

1.充分利用网络课堂

随着现代数据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教学早就成为了中学教育中的常态,古琴教育也应当紧跟时代潮流,在网络上开设提供古琴教育的平台,由相关教师将古琴教育的课程录制成为音频或者视频并上传到该平台,供学生进行学习。并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允许学生在学习完相关课程之后将自身的感悟以及建议进行留言,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机会。通过开设网络课堂的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充分发挥网络灵活性和便捷性的优势,使人们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为同学们提供更大的便利。

2.必要时组织成立相关社团

随着中学课程的不断开展,古琴教学的不断深入,当同学们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水平之后,可以组织其中的优秀学院组成古琴社团,鼓励对古琴有一定兴趣的同学加入,并且定期进行一定的古琴曲目练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文艺活动和晚会,让同学们的学习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且从实际演奏中得到锻炼和成长。从另一方面来说,古琴社团的成立和演出也为古琴艺术的传播以及学习做了宣传,能够起到良好的推广和传播作用。

3.定期举办古琴体验活动

在假期,学生们除去完成必要的家庭作业之外,还有大量的课余时间可供支配,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古琴体验。在假期中,学生不仅仅能够通过课余时间查漏补缺,还能够有效拓展自身视野,开阔眼界。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假期中定期举办古琴交流会,带领学生们去古琴生产厂家进行参观,了解古琴的生产流程以及制作工艺,以便于加深对于古琴的了解,并且可以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操作,充分体验古琴的魅力,在学习古琴的专业乐理知识之外,了解古琴的由来以及制作工艺。这样不仅仅能够增强学生对于古琴的学习的兴趣,还能够锻炼学生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积极接触社会,增强和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

4.提高古琴培训的师资水平

古琴教育除去对学生的教育方法之外,还应当重视培养相关的师资人才,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并且增强其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从一方面来说,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与自身的教学水平以及对于学生的引导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来说,培养高素质的教师人才进行古琴培训也有利于古琴教育的推广,增加古琴教育走进中学课堂的可行性。因此,要重视对于教师师资力量的培养,从古琴的起源以及历史发展,自身的形状以及寓意以及有关的古琴名曲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教师培养,能够增强教师自身的专业性,提高其知识素养,使得教师能够在古琴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游刃有余,不至于产生教学工作开展困难,难以解答学生疑惑的情况出现。具体来说,要定期举办师资培训,组织古琴教育的专门教师进行培训,并且定期举办教学研讨会,针对之前一段时间中古琴教育工作的问题展开讨论,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找措施进行解决。

结语

总体上来说,就目前我国的古琴教育发展情况来看,古琴的学习以及欣赏受众仍旧相对较小,但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传播载体,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积极培养相关人才,组织相关培训,推动古琴教育走进中学课堂,发扬中华文化。

参考文献

[1]对原生态民歌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可行性分析[J].理论学刊,2012(s1):142-143.

[2]张孝杰.多声部器乐合奏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可行性探究[J].儿童音乐,2014(3):60-63.

[3]林群.中学音乐课堂中福州民谣教学的可行性探究--以福州歌曲《一粒橄榄》进课堂为例[J].音乐时空,2015(7):176-177.

[4]地方音乐资源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开发与利用[D].河南大学,2014.

[5]蔡志华.如何让地方音乐文化走进中学课堂——浅谈庐陵音乐文化与吉安的高中音乐教育[J].科技信息,2010(22):236-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