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消防联动控制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地铁消防联动控制策略分析

杨璐

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总部518040

【摘要】轨道交通是一种便捷的交通工具,可以极大地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好处,因此国内各大城市纷纷开始建设地铁。本文主要分析了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探讨了地铁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以及功能定位,最后提出了地铁消防联动控制策略。

【关键词】地铁;消防;联动控制;策略

随着城市交通压力的加剧,地铁已经成为了一线城市的重要交通设施,一些二线三线城市也开始使用地铁分散交通压力,由于地铁完全处于地下,因而其消防安全成为了重要内容。消防安全也是地铁运营安全的基础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概述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包括消防联动控制器、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传输设备、消防电气控制装置、消防设备应急电源、消防电动装置、消防联动模块、消火栓按钮、消防应急广播设备、消防电话等设备和组件。消防联动控制器是消防联动控制设备的核心组件。它通过接收火灾报警控制器发出的火灾报警信息,按预设逻辑对自动消防设备实现联动控制和状态监视。消防联动控制器可直接发出控制信号,通过驱动装置控制现场的受控设备。对于控制逻辑复杂,在消防联动控制器上不便实现直接控制的情况,通过消防电气控制装置间接控制受控设备。

气体灭火控制器是用于控制各类气体自动灭火设备的一种消防电气控制装置,也是消防联动控制设备的基本组件之一。消防电气控制装置用于对建筑消防给水设备、自动灭火设备、室内消火栓设备、防排烟设备、防火门窗、防火卷帘等各类自动消防设施的控制,具有控制受控设备执行预定动作、接收受控设备的反馈信号、监视受控设备状态、与上级监控设备进行信息通信、向使用人员发出声光提示信息等功能。消防设备应急电源是以蓄电池为能源的应急电源,包括交流输出的消防设备应急电源和直流输出的消防设备应急电源,其主要功能是在主电源发生故障时,为各类消防设备供电。其中交流输出的消防设备应急电源—般为各类消防泵、各类防排烟风机、空调等强电设备提供应急电源,直流输出的消防设备应急电源一般为各类火灾声和/或光警报器、模块、各类电动阀、火灾报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器等设备提供直流应急电源。消防设备应急电源是在主电源处于非正常情况下,为消防用电设备供电的一种备用的消防电源,是为提高消防电源供电可靠性,保证消防用电设备正常工作而采用的一种重要电源设备。

2地铁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以及功能定位

地铁的建筑类型种类繁多,不同的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独立设置完成。地下车站的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由综合监控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组成。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主要分工原则:火灾信息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提供;火灾情况下,各系统之间协调由综合监控系统实现;车站消防广播、乘客信息系统等的联动控制由综合监控系统实现;涉及需要联动多个通风设备的联动控制由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实现。

但FAS、ISCS均具有一定的联动功能:所有专用消防设备的火灾联动控制由FAS直接联动;车站消防广播、乘客信息系统等的联动控制由ISCS完成。ISCS是综合监控系统,在自动化联动系统中属于集成性较高的综合系统,组成具有同一监控层的平台,满足软件、硬件层的自动化监控需要,从而监控主要弱点设备,实现地铁消防实时监控,并几种控制管理弱点设备,形成系统性的关联监视,并完成各个设备之间的信息协调、共享。在地铁站区以及隧道中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主要实现这些区域的给排水、照明和通风,并保证此类环境调节设备的性能和运行水平。通过环境设备监控系统对所有的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相关参数进行调节监控,并实现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控,通过环境设备监控系统所接收到的控制命令,支撑整个监控系统。在消防联动系统中,报警装置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火灾隐患出现后,火灾发生初期,通过自动报警装置能够有效的发现并确定火灾发生部位,及时的报警并发出救援信号,激发消防联动设施。通过报警系统为监控系统提供有效的火警信息,从而完成综合监控。

3地铁消防联动控制策略制定

在地铁的各类事故中,危害最大的主要是地铁站台和地铁隧道发生的火灾。

3.1地下车站火灾状况分析

研究表明,当车站发生火灾事故时,不同的模式下通风排烟效果相差很大。同时火灾发生的位置不同,相应的最优通风排烟模式也有所不同。我国的《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提供了站台火灾排烟的基本规范,但具体采用何种通风排烟模式应结合站台和防排烟系统的实际情况分析确定。

站厅层发生火灾:关闭站厅层送风系统和站台层回/排风系统,由站厅层回/排风系统排除烟雾,通过排风井排至地面,新风经车站出入口从室外进入站厅,从而便于人员从车站出入口疏散至地面。

站台层发生火灾:关闭站台层送风系统和站厅层回/排风系统,由站台层回/排风系统排除烟雾,并经排风井排至地面,同时使站台层的楼梯口形成负压和向下气流,便于人员安全疏散到站厅层,为防止烟气因热压作用流向站厅层,楼梯口向下气流速度一般应控制在1.5m/s以上。

3.2区间隧道火灾状况分析

(1)区间隧道火灾排烟模式原则

针对地铁区间隧道火灾,《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制定的疏散原则是将着火列车快速驶入前方站台,再指挥人员疏散。一旦着火列车不能停靠站台,目前的做法是区间隧道两端的风机同时启动,靠近火灾一端排烟,另一端送风,引导人员迎着新风逃生。但发生在区间隧道不同位置的火灾,采用的排烟模式是不同的。

(2)着火列车停在地铁区间隧道中部时的排烟模式

列车前端着火停靠在区间隧道中部:前端着火的列车停靠在地铁区间隧道中部,此时开启前方隧道风机进行排烟,后方隧道风机送新风引导人员从后端疏散门疏散。

列车后端着火停靠在区间隧道中部:后端着火的列车停靠在地铁区间隧道中部,此时开启后方隧道风机进行排烟,前方隧道风机送新风引导人员从前端疏散门疏散。

(3)列车中部着火停靠在区间隧道中部

当列车中部着火停算在区间隧道中部时,可以考虑打开联络通道,人员迅速撤离到较安全的无烟通道,并且由另一条区间隧道两端的风机进行送风,引导人员分别迎着两端新风方向疏散;着火隧道两端的风机同时进行排烟。

3.3着火列车停在靠近区间隧道一端

站台时的排烟模式限于篇幅不再赘述。采用如下人员疏散模式:列车前部人员通过前端疏散门往前方站台疏散,列车后部人员迎着新风方向往后方站台疏散。此时列车后部人员的疏散模式是符合规范要求的,而列车前部人员的疏散与排烟方向一致,但因为靠近前方站台,人员迎着亮处逃生十分迅速,在很短时间内就能到达前方站台区,基本上能保证在排烟风机启动前完成前部人员疏散到前方较安全区。

经研究,当列车端头与前方站台的距离在300m以内时,可以考虑采用此种疏散模式。

4结束语

由于地铁事故中,地铁火灾事故的预防是重中之重,为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需要在建造过程中对消防报警系统进行周密考虑。地铁具有人员密度大、宅间狭小、救援难度大等特点,设计时需要针对发生火灾的各种可能情况,制定详细的应对方案、切实可行的消防报警控制策略,以期在火灾发生时各消防子系统能够联动响应,快速、及时地消除险情,保障乘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2]XLS1000火灾报警消防控制系统设计手册[Z].Honeywell公司.2002.

[3]翁小平.浅谈水电站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