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2

论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邓巧玲

〔关键词〕信息技术自信心教学目标任务驱动教学评价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也顺势进入中小学课堂。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是网络搜索和应用软件的学习。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与网路等信息技术工具的知识和能力,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对各种信息源进行综合处理与创新的能力。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多媒体的运用和网络本身带给学生们极大地吸引力,再加上相对轻松的课堂气氛,都让学生们对信息技术课堂十分钟爱。然而,进入课堂之后学生们就会发现,无论是对搜索信息的处理还是应用软件的学习,不仅考验着他们的学习能力,更考验着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即使是这样一门具有“先天”优势的课程,同样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渐渐失去信心,最终失去学习的兴趣。

笔者是一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主要的教学对象是9~15岁的中小学学生。下面就如何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建立自信心谈谈自己的看法。

1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课程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往往会把对计算机的兴趣当成是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当真正进入到了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会发现信息技术课不等于计算机课时,就会渐渐失去兴趣。所以,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信息技术。在讲解有关信息的概念时,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和实际存在的事物相联系,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讲解信息技术的概念才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运用多媒体设备,辅助讲解信息技术的相关实例。只有让学生们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课程,了解信息技术并不是遥远的高科技,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才能让学生真正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才能让学生有继续学习探究的自信心。

2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针对网络搜索和应用软件的学习。网络搜索相较于应用软件的学习较为简单。学生易于掌握,这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学习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在后期应用软件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有的学生家庭条件好,在平时的生活中已对计算机应用软件有所接触,此类学生在课堂上就会表现的比较积极,并且学习能力强;而有一部分同学,家庭条件一般,在平时的生活中可能很少接触到计算机,甚至是只能在课堂中接触计算机,这一类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就会相对逊色一些,学习能力也相对较弱。所以教师备课,不仅仅是备课本,更要备学生。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除了要对教材有良好的把握,更要对学情进行详细的分析,教学目标也要制定的有层次性。目标划分等级,对能力较弱的学生,掌握等级较低的教学目标即可,要求能力较强的学生,掌握等级较高的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学有所获,树立他们持续学习的自信心。

3合理运用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教学任务,从而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首先,教师在进行教学任务的设计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学生的年龄、认知能力、文化知识、兴趣等。

其次,要将每个大任务划分成很多小任务交给学生们来完成。实现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学习过程。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每个小任务的完成都能带给学生很大的成就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认可。如果最终没有达成最终的学习目标,过程中所获得的成绩也能够降低学生在学习中的挫败感。最后,课堂形式多样化。在布置教学任务的时候,不拘泥于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形式。学生可以一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组成小组一起完成。但是要对小组完成的任务设定难度,在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同时,让每个学生都做都有问题可想,有任务可做。课堂上大胆的交流,也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第三,坚持以鼓励为主的过程性教学评价。“评价是教师手里的一种教育工具,它应当激发儿童学习的愿望,帮助形成这种愿望,而不是对于不愿学习的一种惩罚”。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少指责多鼓励,看到他们学习过程中做的好的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能仅以最终的学习结果为主。要对学生整个学习的过程有一个量化的考核,譬如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态度、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参与到了小组讨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是否有创新等等。教师对学生每一点点的鼓励,都会对学生有调节作用,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肯定,从而肯定自己的学习能力。

第四,兴趣小组帮忙学。在课外时间建立兴趣小组,培养班级中的学习的榜样。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参加兴趣小组的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尤为积极,并且在分组学习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成为组内的领头羊,把握着任务完成的进度,并且有能力指导和帮助其他同学。这不仅解决了教师在课堂中不能每个学生都兼顾到的问题,提高了课堂气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

参考文献

1王鹏.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常见心理问题及矫治[J].中小学电教,2004.5

2李淑荣.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J].中国·东盟博览,2011.5

3张浩亮.培养兴趣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J].新课程·中学,2007.11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第十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