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流行文字对汉字文化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浅析网络流行文字对汉字文化的影响

梁云峰张钱

梁云峰张钱

(重庆三峡学院,重庆万州404000)

摘要: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它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它是世界上起源很早的文字之一,从最早殷商甲骨文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经千年沧桑变化,汉字文化的演变和延伸,有得必有失。今天,网络文化以其传播速度和影响力对汉字文化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流行文字;文字复兴;创新意识;适度

中图分类号:H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5-0000-01

中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承载着几千年华夏文明,汉字是我们中华儿女都应引以为豪的文化符号。当汉字与网络发生碰撞,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近来,一些文字在网络上成为了人们语言交流的宠儿,随处可见它们的身影。网络流行文字,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文字,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它表现出蓬勃的生机,展现出文字的年轻化和个性化。

然而追溯网络流行文字的根源都不是凭空臆造的,在浩如烟海的文字中仍可以找寻到这些文字的历史根源,这些文字只是被湮没在了汉字文化的演变中而被逐渐的遗忘。这些文字大多都是生僻的古文字,今天大多不再使用或很少使用。现在这些文字在网络上“重现江湖”,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网络流行文字更有利于语言形象化的表达,这是古文字的“复兴”,也将会对汉字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偶”

“偶”字《汉语大字典》关于它的解释有15个义项:泥塑或木雕的人像;同辈、同类;匹对、对偶;辅助;相配、比得上;双、双数;中医术语,古指偶方;对,相对;融洽、投合;联结、组合;偶然;遇;用同“隅”;通“寓;姓[1]。但却找不到与网络语言表第一人称的“偶”字相合、能得到恰当解释的义项。许多文字专家和学者对“偶”的根源进行了考释,但都没有定论。于秀和张艳认为“《读曲歌》中的"藕"字是网络上第一人称"偶"字之源。”[2]另一观点称“偶”字是台湾的口语,台湾口语中“偶”就是“我”的意思。

“偶”字的出现,诙谐幽默的替代第一人称“我”,使之具有一种调皮、可爱的文字感情色彩,拉近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距离,“偶”字虽然不属于生僻字,但人们赋予它一定的感情色彩,使它不仅仅是单一的文字符号,而是有色彩、有感情的文字化身,使话说更感轻松、亲切、随和。

例如:

偶说此事绝不会发生在姚明身上。(《刘翔的事绝不会发生在姚明身上》,《中国青年报》2004年11月11日)

2004年,偶对于烟草公司是如何以诚意搞掂此单生意的,非常的好奇,忍不住浮想联翩。(同上)

其实,偶很难理解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同上)

“囧”

“囧”字是最早出现、最受欢迎的网络流行文字,被形容为“21世纪最风行的一个汉字”。“囧”字也不是网友凭空创造的,“囧”读音jiǒng,象形字,古同“冏”,原指光明。“囧”字在古代文献中也能得以考证。是“囧”字的甲骨文,“八”形似眉目,“口”为嘴,形似面部表情,网络义为郁闷、悲伤、无奈等。《唐韵》《集韵》《韵会》并俱永切,音憬。《说文》窻丽廔闓明,象。又伯囧,人名。周太仆。正本作囧,俗讹作冏。见《书囧命》。又与烱同。《韩愈诗》虫鸣室幽幽,月吐窻囧囧。[3]可见“囧”字在古代文献资料中早已有了记载。

“囧”的出现,人们根据它的形状,赋予了“囧”字新的含义,人们用它来表示郁闷、尴尬、悲伤、无奈、困惑、无语等意思,也指处境困迫,比喻尴尬,为难。同“窘”一样也表示在特殊情况下的一种极为窘迫的心情。“囧”字的出现引领了一种网络潮流,甚至出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流行文字开始于此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槑”字是继“囧”字后的又一网络流行文字,读音méi,《康熙字典》【辰集中】【木字部】槑【玉篇】古文梅字。注见七画。“槑”是“梅”的一个异体字。清人龚自珍的《病梅馆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另一种写法就是《病槑馆记》。开封包公祠内的匾额上还有“槑”这个字,匾额上书写的意思为“槑花堂”,也既是“梅花堂”。“槑”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便可以查到。1955年12月22日文字改革部门发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其中就包括“梅”字的两个异体字——“木某”和“槑”。可见,“槑”其实是“停止使用”的废字。

人们在众多的废字中寻寻觅觅找到了“槑”字,其形: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其神: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如此来看,槑,实则形神俱呆,怪道古人用此二字组成其名了。字由二呆组成,故成为形容人比呆还呆的意思,于是在网络语言里被用来形容人很天真,很傻。槑,其来源于陕西方言,人们常说:槑怂,槑得很,老槑等等;其实很多时候,这些是大人们对小孩的称呼,是对孩子的喜爱。“槑”字样子形同两个小人手牵着手,因此也用来表示情侣热恋中的状态。可见废字“槑”的出现被人们赋予更多的意义与感情,溢于言表,真实而有内涵,使汉字具有人文气息,表情达意更加丰富。

语言的发展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汉字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网络流行文字作为一种语言变体的产生、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语言现象。语言也好,文字也好,都是为了方便人们沟通和交流。但有的专家表示网络流行文字违背了文字的本质。我认为不然,古文字的网络流行不必大惊小怪,我们应该正视这一语言现象,发掘它创新意识和人文精神,加以引导和发展,古为今用,大胆创新,不断求索。

网络流行文字大多都是石沉大海废弃不用的古字、生僻字,它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对古文字的重视与研究,无可厚非这是它重要的价值体现。古老遗失的汉字重新焕发出了时尚魅力,也为当今语言文字学的应用型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只要我们适度利用,善意创新,就是对汉字文化的延伸,网络流行文字蕴含着人文精神与时代精神,展现汉字的亲和力,赋予汉字崭新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罗竹风.汉语大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

[2]于秀、张艳.浅析网络“偶”字来源.科教文汇(下月刊)[J].2008(12)。

[3]康熙字典[Z].北京:中华书局.2004。

作者简介:梁云峰(1990—),男,重庆梁平人。张钱,(1990—),女,重庆巫山人。两人均为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本科生,致力于中国语言文学的学习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