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问题学生”教育叙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2

农村初中“问题学生”教育叙事

陆兰芳李勇海

陆兰芳李勇海(桂平罗播一中广西桂平537213)

【摘要】问题学生的教育历来都是个令教师头疼的事情,本文就作者的教育实践讲述了教育问题学生的奇招以及它的教育实效,大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农村初中;问题学生;教育叙事

农村初中生绝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管理不到位,社会不良的影响,问题学生接踵出现,使学校的教育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也给老师们带来了许多劳心伤神的难题。

以往,我们对待学生的思想教育一贯坚持的多是: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动之以情。但对于现在的问题学生而言,这些方法有时似乎效果不大。据笔者的尝试,觉得教育问题学生有时得使用奇招。

1.以静制动,因势利导

大凡好动不好学的学生,大都是傲慢且性子较刚烈的,你和他说理,他和你较劲,有时甚至故意与你作对,以此来示威他的能耐。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尽管苦口婆心地劝说,那也只不过是风吹过树。老师以硬对硬,轻者或许是教师难以下台,重者可能是两败俱伤,甚至师生反目成仇。这是不可取的。我就曾经有过这样的冲动,因和一个累教不改且粗言烂语的学生“正面交锋”,而致使自己受伤。此后,我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了反思,也从中吸取了教训:对待学生,以硬对硬,就算是老师有理,也是行不通的!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某一次给学生的调位中。那时我刚接手一个初三的班级,对学生的个性还不大清楚。当我把以先拟好的方案读给同学们听的时候,我的话音未落,一个女生就捧起一叠书用力地往地上砸去。书——散了一地。这分明是故意做给我看的,是以此来发泄她心中的不满。面临这样的举动,要是在以往,我肯定义正辞严地批评她。但是,此时我并没有这样做,我立刻关住话闸,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大部分学生的目光都紧盯着我,似乎在等待着我给那个学生宣判:“死刑”。大概过了一分钟,我才以很平和的语气说:“甩完了书本,是不是要掀桌子了?”。顿了一下,又故作语重心长、自言自语般地说:“冲动是魔鬼啊!此话说得一点都不错!老师就有过这么一回。在一次晚饭中,我和我先生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互不相让。我一向争强好胜,自以为道理十足,争到气愤之处,突然狠狠地把碗摔到地上……”。“结果呢?”,有学生好奇地问。“结果我家少了一只碗,我多了一份遗憾!”学生们好像心领神会,有的还哈哈大笑起来。我悄悄地注意着那个同学,只见她低着头,似乎心有愧意。第二天,我向她征求意见,她的态度已经改变了许多,而且主动提出:不用换位了。

以上例子无不向我们昭示了:教育问题学生,教师冷静地对待学生的冲动,是睿智的体现;懂得因势利导,更是明智的做法。

2.投其所好,将计就计

学生因个性的差异,表现也不一。时下的学生因受经济社会的物质影响,他们追求时尚几乎已经成为一种风气。尽管学校、老师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要注意那,不准那,但仍然有少部分学生我行我素,无动于中,比如女生拉头发、染发,带首饰,男生留长发、理怪发等等,杜而不绝,禁而不止,且不听劝。有的甚至父母说,和父母闹;老师说,和老师成仇。如果按照这样的做法,确实是事倍功半,教育效果不尽人意。我也曾遇到类似的情况,在我班中有个女生某一天她把自己打扮得珠光宝气的:钢丝头发(人称爆炸头),细叶眉,紧身衣服,“金”戒指,银项链,还带了四个手串。我看在眼里,气在心上,真想修理她一番。但我很清楚地知道这样做的后果。于是,我找了一个合适的机会,约她单独谈话。我一开始就夸她长大了,审美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她张大嘴巴问:“有吗?从哪可以看出?”我说:“是啊,我是一直看着你长大的(因为她在小学读书时我就认识她了),以前的你啊,个子小小的,穿着很朴素;现在啊,长得很秀气了,衣服的搭配也懂得了讲究,完全是个美女的形象。“是吗?”她显得挺高兴,也挺激动。“真的,老师什么时候骗过你呢?”“那谢谢老师的夸奖!”她美滋滋地说。“不过,老师给你提个建议,好吗?”“好啊!”她毫不思索地答应了。于是,我说:“如果,你能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去设计服饰的搭配,那就更加美了,这样的穿着,似乎显得太成熟了些。还有呢,你瓜子脸,含笑目,这是你最靓丽部分,我认为如果把头发扎起来,你会更有吸引力……”她认真地听着,不时地点点头。此次谈话在愉快中结束。此后,她果然收敛了许多,头发也一直扎了起来,直到她毕业。

也许,老师有时是有点违心地去评价一个学生,但如果能够使他(她)心情愉悦地接受你的教育,并且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想那也未曾不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3.幽他一默,笑中悟理

读过《孙权劝学》一文的人,无不为孙权的劝学技巧所折服。我们做教师的何曾不劝过学生学习呢?但往往是力不从心,事与愿违。你越劝,他越不想学,弄不好学生还会笑着调侃:走了个唐憎,又来了个唐憎的徒弟(走了个班主任,又换来个新班主任)整天絮絮叨叨的,这日子没法过了!”记得初一时候,有过这么一段时间,学生中流行写情书,你写给我,我写给你,几乎成了读书的主题曲。有些连上课时间也偷偷写;宁可作业不做,也要写;科任老师发现了,批评了,写了保证书以后,仍然要写……在一次主题班会涉及早恋方面的问题时,我有意无意地说:“同学们,你们知道人生的两件大事是什么吗?”“不知道!”“回答得那么干脆?”“听说,我们学校有某些同学已经为其中的一件事情‘奋斗’了……就不知我们班有没有?”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好,这个我暂且不感兴趣,先给大家讲一个我亲眼目睹的故事吧!”“那晚下自修后,我像往常一样向办公室走去,你猜我看到了什么?只见一个小个子的男生急匆匆地跑到我的前头,追上了前面的两位女生,然后把一封折叠好的信塞到其中一个女同学的手上,然后大功告成般地跑开了。那女生打开瞟了一眼,然后不屑地说了句:“哼,这只‘灰老鼠’,字都写不成,也配给我写情书!”然后把信揉成一团,顺手扔进了垃圾桶里。”同学们听后都哈哈大笑起。大家似乎感觉到了老师的弦外之音,此后,写情书的同学慢慢减少了,练字、学习的次数增多了。

我们常对学生说:“富不读书,富不长久;穷不读书,穷根难除!”,但现在不愁吃穿,无需劳心劳苦的90后,有多少个能听得进去,特别是农村的孩子,留守儿童居多,大家都是小主人,有钱有时间,上网多快活,哪肯下功夫读书呢?我给学生也讲过多次读书有用的道理,可就是搞得自己口干舌燥,也徒劳无功。有一次,我干脆在黑板上写了这么一个故事的片段(那是选自电视连续《富贵》)里边的,内容大概是:年迈的父亲两眼濛濛、语重心长地对将近三十的儿子说:“富贵啊,咱家以前很有钱,你爷爷那代咱家是只肥羊;到了我的手上,咱家就变成了只鸡;到了你这一代呢……唉!看你整天吊儿郎当,不学无术的,恐怕连只麻雀也不如了……”题目是“守财”。学生看后,只是捂嘴笑,我也不作什么评论。第二天,我发现读书声高了许多,上课时学生专心了许多……

这,不得不承认:现在网络上说的“流氓老师”(其实说的是幽默型的老师)最走红,最受欢迎。和学生幽默点,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4.反弹琵琶,奏正曲

俗话说:“反弹琵琶,惊四座。”此话用在教育上是否也能生效呢?

在我接手的某一个班级里,有个学生经常旷课,在他看来:旷课,不外是受受罚,就过去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对他而言,这已是家常便饭的了。(因为以前的老师经常这样对待他。)有一天,他又犯病了——晚上跑出去上网。回校后,我找他谈心,他第一句话就是:“怎么罚?跑操场,还是扫地,还是冲厕所?”我听后故作惊讶地问:“难道老师在你心目中就是这样无情无理的人吗?难道老师对你的关心你就一点都看不出来吗?难道你真的不知道昨天晚上老师因找不到你,而四处打听,焦虑不安吗?……”我一连串的质问,他无言以对。我接着道:“你昨晚一夜不见人,看你的黑眼圈就知道你一夜没睡,老师心疼你还来不及,怎么会狠心折磨你呢?况且老师从没想过要体罚哪一个学生。以前的是以前,现在的是现在,你想想,你本来就那么柔弱,如果罚你跑步,跑累的是你的身体,心疼的是老师我啊!这样的事情,我怎么会做呢?”他听后有点动容。“我找你来,不外是想和你谈谈心,说说话,别想太多了。”“你家里有几个人?你排行第几?”余下的是拉家常般的谈话。“哦,蛮温馨团结,和睦幸福的家庭的嘛……”前面的谈话铺垫,后面的教育结果可想而知,在此也不必多言的了。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的教学理念改变了,教育学生的方法也应该灵活改变,于无招中有奇招,有时真的起到出奇制胜的教育效果。同行们不妨试试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