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教学中情景导入的几种方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1

浅谈生物教学中情景导入的几种方式

王仕敏

成都天府新区华阳第三中学王仕敏

摘要:“导入”既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组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导入”准备充分,便会使课堂精彩纷呈。精心设计的导入,可以渲染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生物教学;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正文:

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科学创设情境,巧妙导入新课,能有效地调控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情感,激活教学活力,渗透三维目标尤其是情感目标,使教学活动在积极的情感和优美的环境中展开。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迅速、自觉地进入到新课学习的最佳境地,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体验学习的快乐。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个时机,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下面根据几年来初中生物教学的体会,浅谈几点方式:

一、用成语诗歌激发兴趣来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课的快乐,这是生物老师的责任之所在。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运用成语、诗歌辅助生物课堂教学,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生兴趣,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又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在美的享受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启迪。初中学生从心理特征来看,对具体的、直接的、新鲜的事物最敏感,而对抽象的、理性的事物感到乏味、枯燥,甚至厌烦。如在学习鸟卵的结构时,引用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他描写了鸟类的哪些繁殖行为。这样不仅复习了动物繁殖行为,又能进一步引出鸟类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再如,讲“食物链”时运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导入新课,同样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既生动,又富有情趣。

二、用多媒体视频赋予直观来导入

多媒体辅助教学直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解决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有着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效果。例如学习《人的生殖》时,教师播放人胚胎的发育过程和人体的生殖系统多媒体视频,学生看了视频就能一下科学的理解生殖。再如“食物链”的学习,一段森林或草原生物间生动的捕食视频,就比教师的枯燥描述有效得多。运用多媒体的声色兼备、图文并茂、动静交融等优势直接为学生创造一个形象生动的情景。

三、用生活事例引发联想来导入

许多抽象的生物学知识,单靠讲授,学生难以接受。在学习“生物的分类”时,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教师可以利用邮递员传递信件时是依据信封信息的实例创设情景。我们在生活中都有接收信件或快递的经历,那么邮递员是怎样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你,并把信件或快递送到你的手上呢?学生就会说出邮递员是依据信件上的地址找到收件人的。老师又问,信件上的地址又包括哪些信息呢?学生能说出地址的单位:省、市、区、街道、住宅、姓名等。通过与信件地址的类比,得出结论:生物的分类也有一定的单位。这些例子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能明白生物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非学而无用。

用观察实验在实践活动中导入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作为实践活动,体现“做中学”,用其导入新课,不仅具体直观,把学生对生物现象观察的兴趣引到生物理论的学习上来,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起着积极的作用。比如,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时,教师一般会安排同学们课前捕捉鼠妇并收集相关信息。上课时,学生直接观察见光和遮光部分的鼠妇分布情况。亲自的体验,切身的感受,使学生获得了准确的感性材料,为理性的推断提供了直接的依据。多次反复后,学生记忆深刻,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五、通过设问激疑来导入

实践证明,疑问矛盾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在设计教案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揭露矛盾,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思考,就能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遗传和变异”时,首先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双眼皮的父母会生下一个单眼皮的孩子?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小孩一定是单眼皮吗?”教师引而不发,学生求知欲倍增。教师顺势导入新课。

总之,设计好导入,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兴趣,启发思维的关键所在,只有设计得当,接下来的教学环节才能得以顺利的实施,教学目的才能如期达到。

参考文献:

[1]席拥军.浅谈生物科新课导入的方法[N].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

[2]《精心设计合适学生心理特点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Z].2005-09

[3]《妙用小诗歌教生物学》[Z].2007-09

[4]生物室.生物[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