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的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的疗效

易伟华

(邵阳市脑科医院湖南邵阳422000)

摘要:目的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4月来我院诊治的精神分裂阴性症状患者92例,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46例,Ⅰ组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Ⅱ组采用文拉法辛和氯丙嗪联合治疗。结果Ⅰ组的总有效率为95.66%,Ⅱ组的总有效率为93.48%,Ⅰ组的总有效率优于Ⅱ组。两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Ⅰ组患者PANSS得分在治疗4周后阴性症状出现变化,Ⅱ组患者PANSS得分在治疗8周后阴性症状出现变化。两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药物治疗法,且见效更快,可以进行临床上的广泛推广。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精神分裂症;文拉法辛;氯丙嗪;阴性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常见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伴有比较严重的抑郁症,存在自残、自杀等严重危害生命安全的行为。据有关调查显示,近些年来,精神分裂症的检出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其严重的消极影响。临床显示,如果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患病早期进行有效,将明显改善病患症状和预后。长期以来,临床上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通常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但由于大多数的精神疾病类药物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患者难以耐受,但还需长期服用,且见效慢。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一种采取麻醉技术,令患者在肌肉松弛和安睡状态下进行电休克治疗的精神病征治疗方式,其不但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且无明显痛苦。本研究针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和文拉法辛和氯丙嗪联合治疗两种治疗方式对精神分裂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4月来我院诊治的精神分裂阴性症状患者92例。纳入试验患者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治标准;PANSS(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评分大于60分;患者于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脑部存在神经器质性病变患者、躯体患有严重疾病者、药物及酒精滥用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将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46例。其中,Ⅰ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为23至58岁,病程2至17年,过往住院次数2至13次。Ⅱ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年龄为21至61岁,病程3至20年,过往住院次数2至17次。Ⅰ组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Ⅱ组采用文拉法辛和氯丙嗪联合治疗。Ⅰ组和Ⅱ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性别以及住院次数的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即P>0.05。

1.2方法

Ⅰ组采用电痉挛治疗仪和醒脉通四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施行治疗。术前准备结束后,患者施仰卧位,肌注阿托品、司可林、异丙酚各0.45毫克、100毫克、98毫克,在自主呼吸和四肢肌束之后入牙托,导电胶于电极上,在优势半球颞侧紧贴,电量设定依据患者年龄不同进行调整。之后托紧下巴,测电阻于1000欧姆以下时,通电4秒钟;待患者四肢肢端和面部停止抽搐后,采用活瓣气囊作加压供氧,注射25%GS,直到患者恢复意识。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患者进行该治疗的频率为每天一次,8天为一个疗程,每位患者接受2个疗程的治疗。

Ⅱ组患者前三天分别口服文拉法辛50毫克,若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逐渐增加剂量,但最高剂量需低于200毫克;口服氯丙嗪,每日剂量为500毫克,1个疗程4周,每位患者接受2个疗程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Ⅰ组和Ⅱ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利用PANSS对Ⅰ组和Ⅱ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进行评分。《精神疾病防治指南》给出了评判标准: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者完全好转,即治疗后PANSS评分降低10分以上,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但并未完全康复,即治疗后PANSS评分降低5分至10以上,为有效;临床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即治疗后PANSS评分下降低于5分,为无效。

2.结果

2.1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结果显示,Ⅰ组的总有效率为95.66%,Ⅱ组的总有效率为93.48%,Ⅰ组的总有效率优于Ⅱ组。两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相对常见的精神疾病,当前临床上现有的药物治疗法,即抗精神疾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治疗效果并不显著。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的依从性低,治疗难度大的状况,是药物治疗效果较差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中,分别对存在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患者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和文拉法辛和氯丙嗪联合治疗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Ⅰ组患者的PANSS评分改善时间在第4周,Ⅱ组患者的PANSS评分改善时间在第8周,表明Ⅰ组患者阴性症状下降更快,改善作用更强,病情得到了一定的缓解,这与有关的文献报道结果一致。可见,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药物治疗法,且见效更快,可以进行临床上的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永红.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24):20-22.

[2]王红梅,赵勇.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的疗效[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6,(1):95-98,102.

[3]卢绍龙.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民康医学,2017,(2):29-30.

[4]唐晟.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6,(3):59-60,61.

[5]邱述领,周保卫.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7):774-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