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预见性护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2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预见性护理干预

程俊玲陈俊瑜

程俊玲陈俊瑜(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河南漯河4620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6-0356-01

【摘要】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对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对58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一年的治疗观察,统计对比治愈率、复发率及死亡例数。结果两组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复发例数及死亡例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愈率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对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复发率、病死率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干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晚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容易反复大出血,病死率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目前临床常用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胃镜下套扎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本文结合临床实践,研究分析了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1]对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治愈率、再出血率及病死率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4月至2009年9月在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符合2000年西安《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诊断标准[2]的患者58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17例。年龄39~71岁,平均(61.7±9.2)岁。

1.2研究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0例。进行为期一年的观察随访对比,统计患者治愈率、再出血发生和死亡例数。对照组采用常规抢救治疗护理、饮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护理、根据肝硬化不同分期采用个体化护理以及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①心理护理要求每天要与患者进行30-60分钟的良好交流,针对患者病情进行有效地积极地心理干预,耐心细致做好病情解释,回答患者的问题,安慰体贴患者的痛苦,同时做好患者亲属的工作,为康复营造和谐氛围。②不同分期个体化护理指在出血早期稳定患者情绪,合理摆放体位,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备好抢救器械和药品;在出血期沉着冷静,迅速依据医嘱补充血容量,防止窒息,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准确评估出血量,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进一步胃镜或手术等抢救治疗的准备工作;在恢复期要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及相应的生活护理,注意判断有无再出血的可能。③运用自我护理理论指导患者做好自我护理。教会患者及家属早期识别出血征兆及掌握应急措施,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加强护患沟通,指导患者及家属注重出院后的自我护理,科学生活起居,合理膳食,适当运动,避免感染、劳累、饮酒及情绪激动等原因诱发疾病反复。按医嘱合理用药,定期复诊。

2结果

对照组痊愈出院11例,约占39.3%;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一年内再次住院5例,约占17.9%;死亡3例,约占10.7%。观察组痊愈出院12例,约占40%;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一年内再次住院3例,占10%;死亡2例。约占6.7%。两组比较治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出血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原因依次为饮食不当(3例)、精神因素(2例)、急性感染(2例)、药物因素(1例)等。死亡原因依次为失血性休克(2例)、肝肾综合症(1例)、肝性脑病(1例)、其它原因(1例)。

3讨论

3.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最危险的并发症,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0%-25%[3]。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积极抢救治疗护理的同时,辅以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地减少肝硬化患者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次数,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个人、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节约医疗成本,节省宝贵的医疗资源。值的在基层医院广泛推广。不足之处是护理观察病例较少,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缺乏规范标准,应当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依据循证医学原则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总结探索。

3.2通过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我们得到以下体会:①有助于基层医院护理技术水平的提高。因为要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首先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坚实地“三基”知识,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病情演变转归及预防等都应有清楚地认识。还要有一定的医学心理学基础知识,有精湛的护理操作技能和高度的责任心。这些都必须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才能获得。②有助于促进对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观念转变的认识[4]。使我们在防治疾病时不仅仅要考虑到影响人群健康的生物学因素,同时也要考虑人的社会和心理因素;不仅仅限于药物、手术等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平日身心的保健和治疗中的心理治疗问题,乃至消除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因而,护理学的内容我们认为也将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而观念有所更新。

参考文献

[1]刘纯艳.社区护理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7.

[2]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病杂志.2002,8(6):324-329.

[3]刘天舒,蒋伟,董玲,等.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防治[J].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7):1214-1215.

[4]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