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典型教育案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1

农村留守儿童典型教育案例

覃朝美

贵州省平塘县西关中学558306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城市的经济飞速发展,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在广大农村地区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家庭教育的缺失、应试教育的偏差以及社会教育的断裂等状况,给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带来很大负面影响。他们在学习与心理发展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学习情况不佳、行为习惯不良、人格发展不健全等。

关键词: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心理发展

一、学生情况

周元快,女,15岁,目前就读于西关中学九(4)班。

二、案例分析

小女孩是个转学学生,在初一年级时,上课经常向外凝视,好像在期盼什么。作业不动脑,有时家庭作业抄袭同学的。性格孤僻,少言寡语,不愿与人交流。记得我在初一年级刚刚接这个班时,这个小姑娘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因为她比其他孩子都大一岁,也就高一些,所以坐在教室的后面,总是不声不响。远离我的视线,在一次口语交际课上,每个孩子都兴致勃勃地介绍自己的家庭住址、爸爸、妈妈的名字和电话号码时,该她了,她站在那里却哭了起来,我急忙走过去帮她擦去泪水,揽在怀里问她:“孩子,你怎么了,为什么哭啊?是你忘记了吗?不要紧,今天回家问一问,明天再告诉老师吧!”出乎我的意料,孩子趴在我耳边悄悄地说:“老师,我爸爸和妈妈离婚了,他们都不和我在一起!”“啊?”我惊讶地叫了起来,心想:好可怜的孩子啊!“那你和谁生活在一起呢?”我接着问道。“和姥姥。”她仍然在擦拭着眼泪。于是,我开始关注她了,同时也在计划着如何改变她的心态,但更多的是在过多地给她关爱的同时,要教会她如何自理和自立,更要知道感恩姥姥。

三、案例对策

1.观察、沟通、了解。

长辈关心不当。外公外婆对孩子是打心眼里爱,但是缺少严格的管教,什么事都依着孩子,导致孩子作业不认真完成,老师催促她交作业就抄袭别人的作业。面对这种情况,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打电话和她姥姥沟通。姥姥由于年龄大,身体状况不好,生活来源有限,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据姥姥讲:“孩子的父亲自从离婚后,就没有给孩子一分钱,孩子的母亲在外地打工,一年能回来一两次。”孩子缺少的何止是亲情,同时也带来了物质和经济上的诸多缺欠。

亟待解决的问题是:

(1)帮助家长走出爱的误区,在了解之后,我对周元快的姥姥提出了几点建议:①在孩子犯错时应该让她接受正确的批评,认识到错误,鼓励她改正。②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教会她如何解决的办法,先让孩子自己钻研,借助字典、词典这些必备的工具书解决,实在不懂的让她问老师和同学,不能养成不做作业和抄袭他人作业的坏习惯。③要让她母亲经常回家看望孩子或经常给孩子打电话,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微小进步给予肯定,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母亲的关爱。

(2)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融入集体,找到和同龄人交往的快乐。①利用表扬树立信心。针对孩子平时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和成功都给予表扬,让他体会到从未有过的成功和喜悦,逐步树立自信。②针对实际,设立小目标。在孩子走出低谷后,我立即把她的注意力转到学习上,使她知道学生要以学习为主,按时上学,完成作业是一名合格学生最起码的任务。

2.接近、信任、爱抚。

经过细心观察,多次沟通、了解之后,我便主动接近这个小姑娘,课间不回办公室,经常和孩子们在一起聊天。

初一年级上学期,由于刚刚接触新环境,学习上有些吃力,为了改变孩子的性格,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格,我为他们买了一些书籍。其中有一本是《爱的教育》,每天利用午休的时间,给他们读一段。绘声绘色的朗读,孩子们静静地听着,沉浸在其中。这样不但增长了知识,也陶冶了情操。到了初一年级的下学期的时候,这个孩子就有了明显的进步,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再也不抄袭了,期末取得了优异成绩。孩子的明显进步,让我欣喜若狂,真爱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姥姥也经常反映她在家里越来越懂事了,能主动帮助姥姥洗碗筷了。我会心地笑了。初二年级下学期,由于她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得到了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她被评为优秀班级干部。今年,周元快终于考上县城高中。这一举动,让我看到了社会对教育事业发展的爱心、关心、责任心。我相信:只要人人都伸出一双援助的手、献出一点点爱心,我们的班级、我们的校园、乃至我们的社会笑声会更多一些!让爱化作和煦的春风,轻拂着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四、案例反思

周元快个案只是我县留守儿童中的一个。当前,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打工族的宗旨是改变自己的生活,是为下一代创造美好的未来,为了这一目的,外出打工的父母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带上跟随自己打工读书生活,让孩子脱离留守的境地,让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造美好生活。要正确教育和引导好孩子,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外出的父母要经常回家,经常打电话与孩子加强沟通,加强感情交流,随时和学校联系,掌握孩子的教育、生活、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矫正。打工族自我能力的提升,是彻底消除留守儿童存在的根本途径。另外,社会各界都应当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问题,关注这一特殊群体,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需要社会各界齐抓共管。只有这样,“祖国花朵”才能茁壮成长,和谐社会目标才能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