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浅谈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

杨博

(古蔺县石屏镇石屏中学古蔺646500)

一、情境教学模式的含义与特点

情境教学模式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以形象、具有情绪色彩为主体的具体的场景有目的的引入到教学中,从而帮助学生们理解教材,引起学生们一定的态度体验,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们的心智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语文的教学提出的,语文教师们可以利用音乐、绘画、视频和其他图片等将课文中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来,可以在课堂上做角色扮演、课内游戏等将教内容融入具体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般的感受,更好的理解课文的内涵和意境。情境教学的主要特点就是将生动的现实画面引入到课堂课本的知识中,增加学生的认知,便于学生们感受与理解。

二、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情境教学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相适应:小学生由于年龄与认知的自身特点,好奇心强,但是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较差,对具体的事物有依赖性。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教授书本知识,学生们无法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进而阻碍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与思维能力创建教学情境,结合社会和生活的常识与场景,创设形象化的场景,促使学生们对教学内容深入理解。情境教学的开展,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相适应,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们的学习与理解。

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引用生动的情境模式,根据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创造情境,使得小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愿意学习课文的知识。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文《桂林山水》中,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桂林山水的图片,或者游记的小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亲眼看到桂林山水的彩色画面,增加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印象,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传统应试教学的理念对许多教师的影响仍然很深。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听课状态,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这样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情境模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地位与重要性,可以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进而增加对语文课程的喜欢。在教学中的榜样作用与教学方式本身可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促使学生将语文知识不断的应用到实践中去,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三、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结合实际生活,创建教学情境:每一个学科的教学都是有目的的行为,小学语文的教学也不例外。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小学生本身参与其中,通过参与学习、内化学习、吸收知识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小学生是否能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情境教学是针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建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习新课程的第一步。小学语文课文中,大多都是对于实际生活的写照,大多都是源于生活。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实际生活的观察就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要能够在生活中挖掘语文知识,结合实际生活创建教学情境。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创设不同的情境。可以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也可以描绘画面,呈现形象;或者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产生共鸣等等。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本里《翠鸟》这篇课文,在教学前,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们知道的鸟类名称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或者再实际教学过程中播放关于翠鸟的视频,让学生们看到翠鸟的样子听到翠鸟的声音,加深对翠鸟的实际印象,进而对课文有更好的理解。

深入情境,激发学生内心情感:小学语文的课文中,都包含着作者的主观情感,特别是新课改下的语文课文,作者抒发的情感更具有鲜明性和层次性,这一点为情境教学的施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包含情感的课文更容易触发学生们的情感。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中,也要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首先要充分了解作者的情感,准确地把握文章内的情感,正确的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感受到形象的同时,也会因为美感产生愉悦,进而会持续地对这种情境投入注意力。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将作者的思想境界引入到学生的内心,鼓励学生们思考与想象,使学生的真实情感与作者的思想情感相结合。让学生们随着创设的情境产生或热爱的,或憎恨的,或愉悦的,或悲伤的态度体验与情感的共鸣。例如,在学习描绘祖国山河的课文《桂林山水》、《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带领学生们去旅游的情境,使学生们身临其境,体会到祖国山水的秀美和壮丽,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或者学习历史英雄的课文《刘胡兰》、《我的战友邱少云》等课文的时候,可以适当的结合音乐或影像资料,创设情境,将课文中描述的英雄形象呈现在学生们的眼前,让学生们带有情感的大声朗读,激发学生悲壮崇敬的情感,深深为英雄的壮举而激动不已。这些都可以加深学生对情感的理解,进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学习语文知识。

优化情境,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再创情境:现行的语文课本选材涉猎范围广泛,包含历史史实、天文地理、童年趣事、历史英雄等,入选的文章情文并茂、生动形象,向小学生展现了绚丽多彩的世界。现代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课堂,学生们可以在课堂里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真是想法与感受,有自己的思维。因此,教师创建的情境也应该是开放的,学生们可以在老师创建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各种问题,并且相互交流与合作,努力思考,利用课下的时间与资源寻找问题的答案,相互解答。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创设教学环境带领学生们共同参与学习,在下一次课上需要根据前一次课学生提出的问题再创情境,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探究意识也得到锻炼。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角色扮演或者制作各种动物脚印的模型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共同参与,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在多媒体的教学设备上设置下雪的场景,填入课文中小动物的动画,生动的展现小动物脚印在雪地上的画面。通过这个场景,发现课文中提到的小狗、小鸡、小马、小鸭,但是却没有青蛙、蛇之类的动物。课后学生们会对此问题进行讨论,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了解到有些动物会冬眠。经常这样教学,学生们的探索思维会得到锻炼。

四、结语

在教学改革的推动下,小学语文的教师的观念与教学模式都在转变,也促使教师们将情境教学应用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情境教学的优势显而易见,不仅能激发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现过程中,首先要结合实际生活,创建教学情境,其次,将学生引入情境,感受情境,在情境中产生感情的共鸣,深刻的理解课文,最后,优化情境,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再创情境。

参考文献:

[1]党玉春.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研究,2015,5(18):290.

[2]梁钟钦.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15,1(150):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