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1

试论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薛亚茹

陕西省榆林市吴堡中学719000

一、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1.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努力为学生创设自学的机会,对学生的自学给予科学的引导,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而带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实践可以发现,具有较强自学能力的学生学习主动性高,对知识的掌握更具有深度与广度,学习悟性高,学习能力强。

2.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能够从多角度甚至是反向与对立的角度对问题展开深入的思考与探索,进而产生创新的见解。

3.对学生的侧向思维进行引导。在特定条件下,利用曲径通幽、旁敲侧击的方法探索新的解决途径,拓展思维流向,由此及彼,从侧面新的角度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就是侧向思维法。侧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比较,主要区别表现为逆向思维是逆向的,侧向思维是平行同向的。其突出优点就是能够降低思维定势产生的消极影响,从侧面对问题进行换角度思考,增强问题解决的应变性,对现有的论证与观点进行突破,最终实现创新。

4.对学生的多向思维进行引导。逆向思维、侧向思维与别的发散形式的综合其实就是多向思维。多向思维能够调动思维的活力,从多角度对问题进行探索,有利于产生新颖独到的见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培养创新思维创造有利环境

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所以丰富教学形式、优化课程结构、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十分关键。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学习模式,增强课堂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研究性素材,为培养创造性思维创设有利环境。创新能力需要在实践探索中形成,单纯依靠死记硬背是难以实现的,研究性学习为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创设了条件,学生在这样的切身体验中有利于形成主动探索、质疑与勤于动手的习惯,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持久发展

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缺乏兴趣,就会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十分被动,难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饱含兴趣,对学习就会形成创新的动力。兴趣是维持创新持久的动力条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置恰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设置的问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做到难易适度,以激发学生对知识展开进一步探求的冲动,进而使学生自觉产生质疑,自觉探索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