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高中数学课对教师教学专业素养的要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上好高中数学课对教师教学专业素养的要求

王春宇郭宏彬金花陈荣军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师;教学专业素养;要求

提到数学大多人想到的可能是“公式、定理、运算”这些词,更有一些人想到的可能是“枯燥、厌烦、机械”,极少有人联想到“有趣、有用、使人聪明”这些积极的情感。到底是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还是有其他的一些原因?

“着重基础强调熟练,要求严谨”这是国际上对我国数学学习特色最主要的评价。勤于习题演练,重视系统训练,注意知识的梳理和结构的掌握,并进行较多样的变式训练,通过练题来及时巩固和强化知识,精讲多练仍然是我国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但是单调的训练甚至比停止训练更容易让人的脑神经出现萎缩。怎样改观我们的课堂,消除数学学习的消极影响呢?抛开具体数学知识教学,结合自己学习成长经历,本文从教师一般教学专业素养的角度提出几点认识。

一、勤练口才提高教学语言素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很多高中生对数学课堂的印象就是枯燥地解题、机械地模仿,对数学教师的印象也是呆板、严肃,认为数学的用途也仅仅局限于高考,由此带来的后果是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而有些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却充满了艺术性,知识呈现形式灵活多样,能引发学生思考积极。可见,数学虽然不同于语文,但对教师语言素养也有较高的要求。以下是本文对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素养提升提出的几点建议。

1.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教师语言忌天马行空,套话、重复的话连篇,或者讲完了一节课不知道它的重点内容是什么。改善这种状况,要求我们对教材要有较深的认识,把课的内容与高考以及学生生活联系起来,熟悉整个高中内容,把握整个高中数学知识框架,层次分明,承前启后。这样,才能达到把一节课相应的知识连贯、流畅地讲解出来,学生也能对知识脉络有较好的把握。

2.运用好课堂提问。课堂提问要有目的性、顺序性、启发性。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做到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如果前后颠倒,信口提问,只会扰乱学生的思维顺序。同时,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可以把问题分解起几个问题或提出一定的铺垫性的提问。引导学生回答,既可以使学生在克服困难中得到锻炼,又可使学生因回答出部分问题而得到心理补偿,增强进一步探索的信心。

3.讲课也要有文采。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些人说话,感到说得也有道理,也听得明白,就是没有吸引力,让人没有兴趣听。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在于话说得没有文采。讲课也是一样,语言生动、形象,才能吸引人的注意力。所以,教师讲课除了有内容、有道理、有顺序之外,还要注意文字语言的色彩,对文字进行必要的润饰、加工,使课堂生动、活泼,富有艺术魅力。这样的话,学生既爱听,又容易接受。

二、精心备课提升教学能力水平

备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还要备方法,更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选择教学手段。而我们现在有些人往往把备课理解成抄教案,这是非常荒谬的。

1.深入研究教材。分析、钻研、处理教材,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即充分驾驭教材,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

2.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分析学生的学情,针对学生及其学习的具体情况去备课,关注学生的特殊性,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要求教师采取有效的方式或手段,把沉睡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潜能唤醒,帮助学生吸收、选择和整理知识。

3.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过程中,每一节课内容不同,其呈现形式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

4.扩大知识面,拓展教学资源。数学课堂要立足于生活实际,教师就要具备各种生活常识。同时,教师也应多看一些数学史,趣味数学之类的书籍,以便在数学课堂上灵活穿插。

三、关注学生提高课堂互动水平

有人以为驾驭课堂就是使学生听话服从,所以采用威严、专断、命令、压迫的方式组织数学课堂教学,这样学生固然听话,但教学效果如何?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启动认知技能发生作用的发动机。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师生关系之间影响着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影响着学生认知活动的效率。

1.在教学过程中应多给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由于高考的压力,高中数学课堂教师一般不舍得放手“话语权”。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多一点对话、问答、互动等多边活动,变一言堂为群英会,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学生有发现思考想象的余地,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健康发展。

2.积极评价。把学生当成朋友,运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多鼓励,少批评,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

3.灵活应变教学。我们普遍采用大班教学,课堂上经常会有各种状况发生,教师要头脑中始终装着学生,统筹兼顾。可以在备课的过程中多从学生方面考虑,仔细推敲讲课的内容、方法和步骤,在脑海中首先想象上课的各种情形,充分的预设,会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

四、加强管理提供课堂组织能力

当然,好的教学离不开预防性的管理。即在课前确立目标和教学策略,解决可预见的问题。但对于课堂上分心的学生也要及时恰当的给予纠正和疏导,将学生引向应有的秩序。对于这一项管理,大多数教师注意的比较充分,但又不可以搞成一种高压性的课堂,使学生产生受训的负担感。课堂教学中应对学生接受知识的信息反馈要及时掌握及时处理,并根据这些信息技术调整教学节奏,特别死对学生中稍纵即逝的有价值的信息,要及时反馈,合理利用。对于突发事件要巧妙处理。要做到合理控制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把握合理的课堂进度。数学课堂活动的推进速度不宜太快,太快使学生影响听课思路,太慢使学生感到乏味无趣。课堂时间也要适当分配,若教师对章节的重要部分不给予足够的时间去讲解,欲喧宾夺主地在细节上运用过多的时间,继而出现问题。

2.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主观因素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善于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对学生深层的思想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此外,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导者,教师对自己情绪的控制也之间影响的教学效果的好坏。

3.合理分配注意力。在充分备课的前提下,课堂上可以把更多的注意力分配在学生上,关注他们的积极性和优点,否则学生容易分心。照本宣科,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总之,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永远行走在路上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的反思总结。

注:课题名称: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编号:JKJYC150315122

;课题主持人:王春宇;课题成员:郭宏彬金花陈荣军;课题类别: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阶段性成果(论文):《上好高中数学课对教师教学专业素养的要求》。

(作者单位:①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464000;②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464000;③河南省信阳市第二高级中学464000;④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464000)